“饮水思源。”这句古老的话,刘强东做到了极致。
江苏宿迁光明村,这几天成了人们艳羡的地方。
一辆运钞车驶入村子,带来了上千万现金。
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1万元现金红包。
而刘强东读小学时的所有在校老师,每人10万元。
这样的大手笔,让全村人都乐开了花。
“强东真好!”话音未落,李大爷已经捧着厚厚一叠钞票,笑得合不拢嘴。
他今年刚过六十,领到1万元。
他说,这辈子第一次拿这么多现金。
村里的老人们一个接一个拿到红包,手里捧着,眼里带着泪光。
三轮车来回穿梭。
有人干脆全家出动,车上装着的不是粮食,是年货:冰箱、电动车、手机,还有堆得比人高的日用品。
大家用绳子绑紧,怕半路掉了。
这是光明村的日常,却又不是寻常的日子。
“全世界就这一个老板好!”这是一位奶奶的肺腑之言。
她把红包紧紧攥在手里,又念叨着给家里的晚辈买点东西。
这些老人,多数都经历过村里最苦的年代。
现在,日子好起来了。
他们的儿子、孙子甚至自己,都因为刘强东的帮助有了体面的工作。
这份感激,早已写在心里。
而刘强东的小学老师的红包更多。
有人抱着一摞钱,有些不知所措。
“10万啊!强东,你给得太多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感慨道。
他回忆起刘强东小时候,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安静得像个泥塑娃娃。
可没想到,这个娃娃如今成了光明村的大强子。
几位老师围坐在一起,聊着刘强东当年的趣事。
有人夸他小时候聪明,有人笑他调皮。
但说到现在,更多的是欣慰。
看着他一步步走出村子,成了全国知名的企业家,又带着温暖回家,谁不自豪?
一位老师甚至给他家写了春联:“崇仁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福永恒。”
短短两句话,道尽一切。
光明村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从泥瓦房到漂亮的别墅,从泥泞的土路到宽敞的水泥路,再到幼儿园、学校、就业机会,一点一滴,连村口的树都变得更绿了。
村民们都知道,刘强东没忘记家乡。
2015年,他第一次发红包,那时村里只有600多个老人。
几年过去,现在村里三村合并,人数翻倍,他依然一视同仁。
年年都有红包,次次都满满当当。
不仅如此,他还在宿迁投了几百亿,建产业园、引企业,拉动整个地区的经济。
有村民笑着说:“咱这光明村,现在是全国闻名的大村了!”
对于村里人来说,这份恩情,比现金更重。
乡亲们从没想过,自己当年的一块钱、两个鸡蛋,能换来今天的盛况。
几十年前,刘强东拎着500块钱和76个鸡蛋,走出了这个村子。
现在,他带着千万回来了。
村里有位老人,当年资助了刘强东两个鸡蛋。
昨天,他领到了两万块钱。他感慨地说:“没想过回报,当时就是帮一把。
但这孩子,真是念情分啊。”
不管这里面有没有宣传京东的成分在,但真金白银的付出,也是真的。
光明村的夜晚,灯火通明,笑声回荡。
老人们捧着红包,孩子们欢天喜地,村口的喇叭还在广播:“明天继续发年货!”
刘强东的老宅里,地锅上冒着热气,炖的是乡亲们最熟悉的味道。
父母的眼里,是骄傲;村民的笑容里,是满足。
善意与温暖在这里汇聚,滋养着每一个人。
或许有一天,这份情义会被更多人铭记。
灯火虽小,却能温暖四方。
善意虽不起眼,却能照亮人心深处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