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年货已发完!京东员工跑到刘强东豪宅里吃饭,刘妈亲自下厨!
“这年货啊,不光有满满的年味,还有满满的故乡情。”光着头的老李推着三轮车从刘强东家门口经过,车上堆着刚领到的年货。他笑着跟我说,“东哥是真懂我们这些老百姓。”
我在宿迁光明村蹲点一个多星期,眼看着11辆大货车把装得满满当当的年货送进村里。这次年货发放可不是简单的物资派送,更像是一场“回馈家乡”的大型活动。
光明村1500多户人家,每家都收到了30多种年货。从大米、食用油这些生活必需品,到家电、手机这些大件,可以说是应有尽有。60岁以上老人每人还能拿到1万元现金红包,村里的小学老师更是每人能领到10万元。
村支书告诉我,“按照初步统计,这次年货加上现金红包,总价值超过3000万。”
在采访中,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刘强东的父母在家门口搭了个大铁锅,给来帮忙的京东员工做饭。刘妈妈穿着儿媳章泽天买的貂绒大衣,亲自给员工盛饭夹菜。
“孩子们辛苦了,多吃点。”刘妈妈笑眯眯地说。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富商的母亲,而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大妈。
从村民口中,我了解到刘强东对家乡的回报由来已久。村里的道路、学校、公园,甚至村民住的小别墅,都有他的投入。据说前后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当年考大学,全村给他凑了500块钱路费。现在他有出息了,一直没忘记村里人的恩情。”村里年近八旬的张大爷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强东父母的生活态度。他们住在800多平米的“豪宅”里,但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院子里还堆着刘爸爸收集的废品纸箱,厨房里更愿意用老式土灶而不是现代化的厨具。
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或许正是刘强东始终不忘回报家乡的根源所在。
民生事关百姓冷暖。从一个企业家回报家乡的举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成功人士的社会责任感,更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新图景。企业家反哺家乡,不仅能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还能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乡村振兴不能完全依赖个别成功人士的反哺。政府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农村流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光明村的故事还在继续。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家投身乡村振兴,农村发展的春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文|老张编辑|民生观察室# 农村富起来了,打工人都羡慕村民的年货!从光明村说起
在光明村蹲点采访时,我还遇到了几个有意思的场景。
刘强东家那个800平的房子,乍一看挺气派。走进去才发现,装修其实挺朴素。外墙是白色瓷砖,里面就是普通的家具。刘妈妈说,“房子大点是为了能让亲戚都住下。”
我问了几个京东的快递小哥,他们说送年货时都累坏了,但看到村民们高兴的样子,心里也美。“老板教过我们,送货就是送温暖。”一个小哥边吃饭边说。
“这日子啊,真是越过越好了。”村里王大妈笑着给我看她刚领到的年货清单。羽绒服、大米、食用油、家电......光这些东西加起来,市面上得值好几千。
从数据看,光明村这次年货发放规模不算小。3000万的总价值,平均到每户家庭,差不多能拿到2万多块钱的实惠。
村里老支书跟我聊天时提到,“小强从小就懂事,现在发达了更知道回报乡亲。”他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着光。
有意思的是,村民们领了年货,都不急着回家,反倒在刘强东家门口聊起了家常。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是每个有出息的人都像东哥这样想着家乡就好了。”
刘妈妈在灶台边忙活,聊起儿媳妇章泽天时特别开心。“这孩子买衣服很有眼光,还总记得给我打视频电话。”老人家说着,眼睛都笑眯成一条缝。
在村里转了几圈,我发现光明村的变化不光是表面的。村里修了篮球场,老年人有活动中心,年轻人也愿意往村里跑了。
采访结束时,我问了几个外地来参观的游客感受。一位来自杭州的小伙子说:“真没想到现在农村也能过得这么好,比我们上班的还滋润。”
这话让我想起了一个数据:去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比前年增长8.8%。农村在悄悄发生变化,而像刘强东这样反哺家乡的企业家,正在加速这种变化。
前几天,我又回了趟光明村。村口的大喇叭还在放着欢快的音乐,年货早发完了,但年味儿还在。老李头骑着他的三轮车,载着孙子从我身边经过,大声喊:“老张啊,明年你再来,保管让你看到更大的变化!”
看着夕阳下的光明村,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农村富不富,关键看人。有了懂得反哺的人,有了会经营的人,乡村振兴就有了希望。
文|老张编辑|民生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