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白石山堂是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全资子公司:是目前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一家书画院,全权负责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篆刻鉴定及拍卖等资产进行内容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价值观重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术的产品创新平台的重要环节。
图为白石老人晚年时在家中的生活照。这张照片还是第一次向社会公布。
齐白石与孙子(左起:齐秉颐、齐秉声【齐展仪】、齐白石。)一九五六年冬拍摄
齐白石、齐展仪祖孙二人在白石画屋前合影留念
他将珍藏多年的828件齐白石文物无偿捐给了齐白石纪念馆,他就是被大师齐白石爱称为“老虎子”的
“老虎子”的第十二孙齐展仪。
定居在北京的职业画家齐展仪,是齐白石老人四子齐良迟的儿子,是白石老人的第十二孙,湘潭齐白石画院名誉院长。在祖父诞辰140周年纪念日前夕,他再次回到祖父的故乡湘潭,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拨动他浓浓的乡情。这位儿时被爷爷爱称为“老虎子”的白石嫡孙今年已67岁,却依旧身材挺拔、声音洪亮,谈起白石老人的点点滴滴,齐展仪浓重的北京腔里不时蹦出几句湘潭话来,让人倍感亲切。
爷爷特有“人情味”
齐展仪1938年12月生于北京,一出世就与爷爷齐白石住在一起,直至白石老人过世。爷孙俩共同生活了19年。“我是最幸运的,没有一个孙辈能像我一样,19年来一直享受爷爷的疼爱和教诲。”回忆着幼时的往事,齐展仪眼神里充盈着幸福。
19年来,让他最受感动和教育的就是爷爷的“人情味”。“在我心目中,爷爷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当年他曾经得到很多人的帮助,陈师曾就是其中一位。”1923年,陈师曾在南京病逝,白石老人闻悉后十分悲痛,数次题诗哀悼。1951年,陈师曾去世近30年了,白石老人也已年届九旬。齐展仪回忆说,一个夏日的晚上,跟家人在院子里乘凉时,爷爷忆起故人旧事,不免伤感:“穷苦的日子里,朋友中对我帮助最大、与我友情最深的莫过于陈师曾,他是第一个劝我改变画风和帮助我开画展的人,不知道他的后人现在过得怎样……”
齐展仪说,爷爷一生节俭,送煤的人来了他要亲自过秤,出去买多少升米也要亲自过问。但因其曲折的经历,他对劳动人民又相当大方。有次家里刀不快了,请了磨剪刀的师傅来磨,磨好之后,师傅知道是齐白石家,说不要钱要画,爷爷连说“要得”,说“用你的劳动换我的劳动,我们俩都欢喜了”。齐展仪说,爷爷就是这样的人,人家拿现钱来买画还不一定买得到,磨剪刀的师傅却能很轻易地拿到。在当年的北京跨车胡同一带,当时有送煤的、理发的、拉车的前来求字、求画,爷爷总是一口答应:“要得!”然而,当有些附庸风雅的官宦人家前来求画时,老人却显得很悭吝:“我没有功夫见!”听父辈们说,抗日期间,老人曾在家门口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被日伪扣留时,老人还挥笔写下“子子孙孙不得做日本官”的话。
“爷爷对家乡也怀有很深的感情。”齐展仪告诉记者,每次湖南的父老乡亲去看望他,都会带上豆豉辣椒、臭豆腐等土特产,对此老人相当高兴,问家乡的建设、问家乡的发展,临走也都会画幅画送给对方。湘潭的人去了更不得了,拉着人家问自己屋后的井怎么样了,问自己种的树怎么样了,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1956年冬,齐白石在画室·齐展仪提供
爷爷经常带我吃湖南的米粉
齐展仪10岁生日时,白石老人给他刻了两方印章:一方为“白石第十二孙”,一方为“齐秉声”,作为其日后绘画之用。齐展仪幼时深得祖父疼爱,白石老人曾单独给过他两次零花钱。齐展仪39岁才开始画画,因幼时饱受白石老人艺术熏陶,加之自身异常努力,进步飞速,作品笔触老辣,泼墨大胆,神趣充盈,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如今,齐展仪绘画作品卖价高达几千元一平方尺。
“我出生在北京,但当我知道我是湘潭这地儿的人的时候,心里挺激动的,对湘潭、对湖南也很有感情。”齐展仪接着说,“我这人很俗,别人要我作画,我就会跟他要钱,但到了湖南我还没跟人提过‘钱’字。”他告诉记者,有次回湖南,一位朋友请他去坐坐,没想到去了之后一屋子30多个人等着他,桌上笔墨纸砚伺候着,没办法,他硬是在那画完,30多人一人送了一幅作品,“虽然很累,但心里也很激动。”
“我就是觉着家乡人亲,吃碗家乡的米粉比在外面吃顿海鲜都有味道。”齐展仪对湖南满怀深情。“以前在北京,爷爷经常带我去一个湖南人开的‘屈原酒楼’里吃米粉,感觉特亲切。记得我第一次回湘潭,也就30岁出头,一下火车我就问旁边候着的车夫哪儿的米粉最好吃,车夫拉我去了,两块钱一碗的,吃起来特有味儿!”(未完待续·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齐白石书画院)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龙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