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说国产车“不值钱”几乎成了共识。

可现在呢?情形似乎变了。

因为且不说比亚迪、吉利这样的品牌,已经把不少合资车甩在了身后。

更夸张的是,在豪华车领域,像问界、理想这样的国产车企,甚至开始和 bba 平起平坐了!



说白了,随着新能源车崛起,国产车用数据说话,“啪啪啪”打脸很多跪舔洋品牌的人。

搞得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解释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了,明明外资公司拥有上百年的造车历史,怎么国产车一下子就赶上了呢?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觉得:

“马路上跑的还是合资车居多,哪来你说的这些国产车?”

的确,如果从存量车的角度看,国产车的占比似乎还不算高。

但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新车市场,就会发现情况早就不一样。

拿 2024 年的销量来看,排名前十的车型里,有 6 款是国产车。

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卡罗拉、凯美瑞,早已失去了踪影,直接被国产车甩在了身后。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豪华车领域,理想2024年卖了50.45万辆,问界卖了38.63万辆。

虽然对比 bba 来看,还差15-20万的缺口才能赶上。



但对比车型的平均售价来看,这些国产品牌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比2023年,理想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3.1%,问界汽车更是增长了150%以上。

按照这个增长趋势来看,今年超越 bba 只是时间问题了。

毕竟,bba 的销量虽高,但对比2023年来看却在下降——此消彼长,今年打不过理想、问界会很正常。

当然,即便如此很多也会不以为然,觉得:

国产车的崛起,不就是靠国家补贴和地方保护嘛!

要是市场政策公平,新能源车根本没市场,合资车企才不会正眼看这些新势力。

这话听着似乎有几分道理,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中漏洞百出!



因为补贴针对的从来不是国产车,而是整个新能源车型。

所以,像特斯拉这样的外资品牌,也同样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说到底,同样有政策支持,为什么国产品牌能借机崛起,而大部分合资车却始终跟不上节奏?

这显然不是“补贴”能解释的。

此外,这些国际巨头,明明手握最顶尖的资源:

要渠道,有成熟的全球销售网络;

要技术,有上百年的积累和雄厚的研发资金;

要人才,吸引力更是不言而喻。

结果呢?在新能源领域,还是被国产品牌打得溃不成军。

如果连这都要归因于“电车补贴”,那不是太可笑了吗?



更值得一提的是,要说优势,国产车才没有呢,真正有优势的,反而是“合资品牌”。

毕竟,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深耕了几十年,早已建立起稳固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甚至在很多人看来,买 bba 这样的车型性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标。

开着它出门,仿佛就能代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就这种情况,国产车拿什么去打?

毕竟,即便性能差一大截,人家都愿意为标买单,这么大的劣势,这才叫真正的公平。

然而就是在这种“不公平下”,国产车反而实现逆袭了,原因何在?

其实和政策没多大关系!



真正的核心因素是国产车的产品力起来了,而且更懂消费者。

说白了,曾经合资车不愿给的配置,国产车敢给;

合资车没有的智能化,国产车能有;

合资车不愿倾听的声音,国产车能听…

一句话,合资车做得到的事,国产车也能做到;合资车做不到的事情,国产车更要做。

这样一来,才有了自主品牌的崛起,不是吗?

别认为我在瞎说,同价位的合资和国产车对比一下,情形就很明显了。

诸如什么双腔空气悬挂、cdc 减震、冰箱彩电大沙发像不要钱似的,还给你很多智能化的配置。

就这样优势,合资车拿什么去比呢?



总的来看,我觉得这就像极了刘慈欣的那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合资车之所以慢慢开始走下坡路了,不是他们缺乏技术,而是太傲慢了。

傲慢到看不到消费者的诉求,甚至某种程度上,直接去无视。

但国产车不同。

敢于拥抱变化,敢于革新自己,甚至敢于做很多车企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某种程度上看,从被嘲笑到仰视,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崛起的道路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