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春临近,豫园灯会就会开启人们对于佳节的期盼。2025年豫园灯会已经亮灯,以万物美好、众生奇妙为主题,给人们带来独有的中式浪漫,今年也是豫园灯会30年,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豫园灯会是如何融合传统与创新,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呢?


进入凝晖路,已经感受到人在灯中游的美妙,穿过茂密环绕的藤蔓,身旁还有蝴蝶翩翩起舞,仿佛进入了“庄周梦蝶”意境,尽显中式浪漫。外国游客称:“给人一种很热闹的氛围,这些灯和我们国家的不太一样,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灯。”“外观很好看,气氛也很好,我们就爱这种高楼大厦中有一座古园的混搭。”

今年豫园灯会的中心广场,一条金色灵蛇活灵活现,它盘绕在蘑菇丛林中,周围还有各种奇异动物在树藤中栖息,呈现出了一个万物美好、众生奇妙的丛林乐园,象征“天地人和金蛇献瑞”。现场,一位泰国游客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也出生在蛇年,“这组灯又大又非常漂亮。”


历年的豫园灯会上,生肖灯组一直是关注度最高的灯组之一。1995年这个猪年,中心广场上一只俏皮可爱的大白猪,就此拉开了豫园灯会的历史序幕。之后,豫园灯会每年都会以生肖为主题制作灯组,但要如何将蛇的形象有美感地融入,让设计方费了不少心思。“因为生肖蛇要把它做得很具象的话,其实会有点吓人,那么如何把它的生存智慧和它生命的美好展现出来,所以就想到说,在丛林里面像一个小灵兽一样,大家其实都要跟它和谐与共,一起来装点,一起玩耍的氛围。”豫园华灯公司商务发展部策划总监康文娟如是说。

于是,今年的豫园灯会,续写了过去两年“山海奇豫记”的主题,但新的“丛林篇”,将视线从飞龙、凤凰这些形象上移开,而把注意力投向了丛林间的各类小生命。


比如,《山海经》中描述的小菌人,有乐天从容的性格,这些传说中的形象,就出现在了灯会场景中。豫园华灯公司商务发展部策划总监:“比方说蘑菇丛林里面的小菌人,然后在神树上酣睡的小精灵,还有一些小昆虫,没有高大威猛的身姿,没有强壮的本领,但是都有各自的美好幸福快乐和善良,也有各自独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在闪烁。”康文娟介绍。

豫园灯会,每年都与市民游客相约在新春佳节,到今年正好30年,很多市民游客早已习惯,当豫园的灯亮了,那么,新春佳节,也就在眼前了。“年味特别浓,好多人都手提着礼物。”“每次来上海必定得到豫园来,你看,我今年又来了,我感觉跟去年和前年的意思上又不一样。”游客们纷纷表示。


30年的豫园灯会,也早已成了上海的经典文化品牌。这次他们还精心组织了一个灯彩文化艺术展,从金山博物馆请来的古灯文物、来自全国八地的非遗灯彩,还有向上海图书馆借来的年画。不仅唤醒了老上海们的灯火记忆,也呈现了中国灯会的历史。豫园文商集团党委书记、豫园一期执行总裁陈继东对此称:“让我们回望豫园的过去,市井文化的传统,以及过年热闹,非常‘嗨’,它是一个民俗民间时尚经典的活动场所。”

当然,豫园灯会也始终在不断创新,与游戏IP联名,引入知名卡通形象,吸引更多年轻人奔赴而来。“今天就特地过来看灯会的,这个‘提莫’(角色花灯),看到就感觉像在游戏里看到它一样的。”“年轻人都比较喜欢比较倾向于他们的主题,然后就会去打卡。”


如今,豫园灯会作为传统东方文化的代表,还成功迈出了国门。去年1月21日,上海豫园灯会首次出海,在上海和法国巴黎同日亮灯,让当地观众也为之赞叹。而今年又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豫园灯会也已经确定了出海的下一站,7月,曼谷见。豫园华灯公司联席总经理、设计管理部总经理肖烨鸣坦言:“豫园灯会的出海,不仅仅是一个灯会本身的出海,本身也把它打造成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多元传播的平台,有很多中国当代的声音和文化的内容,讲述给目的地的观众听。”

豫园灯会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2025年,豫园灯会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在一次次的光影交错中,豫园灯会不断向新而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科技融合,三十年灯海璀璨,点亮的是中华文化之美,也是人们对年的期盼。


看看新闻记者: 刘逸然 张羽飞(见习)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朱玲敏

摄像: 丁家伟 夏寅飞

责编: 李吟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