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报告讯(记者 张华征 桑建伟 通讯员 刘保森)对联是民间文化,起源于民间,是雅俗共赏的文艺创作形式。文人雅士称之为楹联,而平民百姓称之为对联。对联也叫对子,又称楹联,应用比较广泛,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而对联出现最早的时期是贴春联,大约起源于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时期,据学者的考证,最早的春联可能在后蜀时期出现。然而,春联作为一种固定的文学形式,其历史并不久远,春联的另一个来源是春贴,古人通常在春日贴上“宜春”二字,这些春贴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春联。春联一词的确切出现时间是在明代初期,这与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推行春联的作法有关。根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是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因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表示吉祥,而桃木民间传说还有辟邪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用红纸书写,但是庙里用的是黄纸,而守制(服孝期间)用白、绿、黄三色,即服孝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用绿纸,第三年用黄纸,第四年服满才能重用红纸。后来逐渐演化,严格讲春联只能是在新年时贴叫春联,它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所做的对联,其内容多系表示对新年新岁的美好向往和祝福,一般可分为通用、农村、城市、行业用联等项,其它时间贴的对联不能叫春联,只能叫对子或对联。现在中原地区一般守制不再贴对子,只是第一年贴白纸或贴绿纸对联代替。其后不再贴,直到守孝三年期满,第四年才恢复贴红对联。

写对联一般过去是找有文化的人,如教书先生等,现在是找书法家、书法会员,大部分人现在都是到集市或商店去买对联,很省时省力。过去写对联还有个习俗,因过去人非常的节俭,对联可窄一些,但门头不能小,要宽,叫“窄对子,富门头”。

中原地区农村写对联和贴对联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春联对子,即春节贴对子,其内容主要是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抬头见喜”,门口联“出门见喜”,院内贴“满园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春联的种类和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进行选择,如“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梅花香自苦寒来,柳絮风随暖日浮”,横批“岁岁平安”。“春回大地万物苏,福满人间喜气盈”,横批“新春大吉”。“年年如意全家福,岁岁平安满堂春”,“金龙报喜迎新岁,玉兔呈祥送旧年”,“瑞雪纷飞兆丰年,红梅傲雪报新春”。学校春联:1、“校园春光无限,班级气氛和谐”,横批“和气生财”;2、“书香齐荟萃,智慧共光辉”,横批“智慧之光”;3、“书山有路,读书无涯”;4、“以德育人,造福社会”。党政机关春联:1、“党政同心追国梦,军民合力筑长城”,横批“天地同欢”;2、“党政扶贫春万里,乡村接力福千秋”,横批“万里春光”;3、“和谐盛世千秋业,锦绣江山万代春”,横批“国泰民安”;需要说明有些对联要跟随时代的发展需要而随时出现不同形势的对联。

关于贴春联的时间和当地的风俗有关,一般选在除夕的早上6点-12点之间为最佳时间,也有选在农历腊月二十八的日子,如新密地区就是如此,还有个口头语,叫“二十八,贴画花”。贴对子要分上下联,上联贴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贴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区分可以通过集中方法确定,包括字调的平仄,左右方位,时序先后,语言习惯,因果关系以及场面范围等。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三声或四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一声或二声)。一般贴对联都用浆糊或者胶水,要抹匀贴紧就好。

婚联:就是指结婚时贴的对联。一般都是提前1-2天贴上。其内容主要是喜庆,如1、“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2、“佳偶百年欣遇,知音千里相逢”;3、“不离不弃,相依为命”;4、“情比金坚,爱你到永远”;5、“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6、“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7、“新社会新人物新婚嘉礼,好政策好光景好合百年”。现在结婚大门两侧墙上,还有主婚房门口都要贴上两个大喜字。还有过去是从大路即主路一侧贴上小红纸贴贴到办喜事的家门口,一是让人都知道谁家在办喜事,知道路,二是增加喜庆气氛。现在是一路挂红灯笼,还有个大红气门。上写祝贺×××与×××喜结良缘条幅,以增加婚庆的气氛。

丧联:即谁家有老人去逝就贴丧联,特别是农村,一般都是去世的第二天就贴上。现在一般都是白纸,或绿纸写,其主要内容是分悼母亲对联:1、“慈母离世人间瘦,乱世荣华母爱厚”;2、“母亲归天人间泣,祭奠悠悠泪满川”;3、“黄泉路上母亲行,日临之际泪满怀”;4、“母恩难忘心犹热,忧愤填胸血染衣”。丧父对联:1、“念遗言垂为家训,悲去日适隔春风”;2、“慈父育儿情如海,吾心不吝思恩泽”;3、“慎终不忘先父志,追远常存孝子心。” 4、“守孝不知红日落,思父常望白鹤飞。”

祠堂常见对联:1、“本支岁百世不易,礼乐绳其祖武。”2、“名垂天地不朽,听聪祖考遗训。”3、“春秋享祀来格,蒸尝万在如斯。”4、“思贻父母令名,神与日月同明。”5、“祖宗凭依在德,恭敬节让明礼。”6、“旧德焕若其新,子孙对越惟诚。”

常见寺庙通用对联:1、“圣地灵才受鼓舞,丰收善果永常在。”2、“祥瑞庇佑福满门,香火鼎盛禄丰年。”3、“春风送福祈丰年,秋水涌喜期旺运。”4、“龙飞凤舞招财宝,虎啸鹰翔旺事业。”5、“岁月如流情永在,生活祥和福满园。”6、“敬香虔心福满堂,守信守诺福缘长。”一般祠堂和寺庙的对联是固定的。

常见做生意对联:1、“财源广进喜气洋洋增福寿,生意兴隆步步高升庆丰年,”横批:“步步高升”。2、“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横批:财源广进。3、“龙年展业福星照,盛世创业喜气扬”,横批“喜福临门”。4、“大力发展城乡集市贸易,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5、“供应畅通连接五湖四海,经销兴旺温暖万户千家。”6、“管理有方遍地欣看广厦,经营得法通天巧架长虹。”7、“柜台三尺情暖千家万户,商店一间心连四海五湖。”8、“货真价实领先国际时尚,品贵人和翱游当代商潮。”

寿联:1、“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福寿天地。”2、“寿比南山不春不老,福如东海日月长,万寿无疆。”3、“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福寿双全。”

以上是生活中常见的对联,当然全国各地的风俗不同,写对联与贴对联时间、形式、内容也有所不同,现在也有乔迁新居贴对联的,新厂开业、新店开业贴对联的等,很多人为节省时间不再求人去写对联,而是选择直接到集市或商店去购买或网购。总之写对联与贴对联这种文化一直在传承和发扬。如现在全国各地每年都有政府部门组织书法家、书法名人到农村、到社区、到街道进行义写春联等活动,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推动和传承这一文化的好办法,很受广大干群的欢迎。最有教育意义的是让年轻一代人见识了如何写对联,很有教育意义。

新密市苟堂镇小刘寨村两委就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从90年代到现在就十多次组织民间艺人和书法爱好者写对联。特别是近几年,不但组织本村的书法爱好者还邀请新密市书法爱好者来该村参加义写对联活动。并还组织小学生进行书法、书画大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这一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通过举办此项活动。首先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队伍中来,也让更多人了解和见识、认识到这一民间文化的艺术,特别是年经人。很多人就没有见过怎么学对联,对联的内容,即上边读的各种场合,有各种不同的内容,贴对联的时间、方法等。通过不断的举办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民间文化艺术,受到百姓的好评与欢迎。笔者简单梳理了一下小刘寨村从清末到现在代代相传的民间艺人、书法爱好者有:刘元熙(已去逝),1890年10月出生,解放前后在郑州靠卖字为生,郑州市很多碑、匾都是他写的,他的字如贴。他的学生刘觉仙(已去逝),1904年出生;其他艺人书法爱好者刘世熙(已去逝),1920年出生;刘世坡(已去逝),1921年出生;王石头(已去逝),1925年出生;刘元石,1932年出生;刘儒佑,1934年出生;刘红友,1935出生;刘桂林,1942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书法会员;杨振山(病逝)1943年出生;刘西辰(病逝),1944年出生;刘财辰(病逝),1944年出生;刘先海,中学高级教师,1951年出生;刘晓(病逝),1953年出生;刘运甫,1952年出生;宫金本,1952年;刘玉敏,1958年出生;刘国栋(病逝),1960年出生;翟银彬,1960年出生;徐银凡,1972年出生;杨金龙,1977年出生等。以上这些人为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对联作为民间文化的产物,特别是在民间,对联以其妙趣横生、言简意深的特点,口口相传,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瑰宝。这种文化形式不仅在文人雅士中被称为楹联,在平民百姓中被简称为对联或对子。发展到今天,成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能生存延续传承到今天,其根基仍然是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民间的对联大多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是广大劳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春联是作为最早出现最接地气的形式,当时称之为“桃符”,是中华民族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小刘寨村在传承写对联这一民间文化方面,工作作的比较扎实和积极,走在新密市的先进行列,实在是难能可贵,关键是得民心,受百姓欢迎。





2018年义写春联1



2018年义写春联2



2018年义写春联3



2019年义写春联1



2019年义写春联2



2019年小学生书法绘画大赛



2024年义写春联活动



2024年义写春联活动2



2024年义写春联活动3



2024年义写春联活动4



春节商户对联



农户春节对联



祠堂固定对联



政府机关春节对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