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日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启动“上应技术长三角行”首场活动,走进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活动现场,围绕智能制造技术和功能新材料两大方向,上应大带了57项智能制造类、20项新材料类科研成果以及100件专利成果,同时进行6场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技术方向路演。硬核科技创新成果一经发布,吸引了在场与会企业的高度关注。

现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深化校区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联合引育培养高端人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沪”联“常”通,携手打造创新生态圈,合力共筑产业协同链。

“应长三角企业发展所需,尽上应大技术所能。”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介绍,作为上海市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单位,上应大坚持“依产业而兴,托科技而强”,以一系列制度和机制的改革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近年来,学校有组织服务企业科技创新需求,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问题,与长三角地区南通、宁波、昆山、金华、温州、马鞍山等地建设实体研究院、产学研工作站、技术转移中心等近30个,与华谊集团、光明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59个,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以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仅2024年,学校横向科研项目新增技术合同600余项,大部分产学研合作项目集中在长三角,大额合同数量持续上升、产业领域分布更加广泛。


在产学研“朋友圈”不断拓展升级过程中,上应大教师们与长三角诸多企业结下合作之缘。此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瑞蕊副教授通过学校产学研对接活动,与昇澜半导体(常州)有限公司展开合作,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成具有超结构或成分梯度微调的钙钛矿类薄膜材料,优化现有材料的光电特性,帮助企业大大提高了半导体薄膜材料性能,在前期合作基础之上,这次刘瑞蕊带着最新成果与企业再次签订合作。双方还将产学研合作和协同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合作。

同时,上应大智能技术学部邹劲柏、沈希忠两位教授的“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基于AI的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科研项目分别与新誉庞巴迪信号系统有限公司、江苏久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产学研意向合作协议,将在智能运维无线检测和电力检测方面开展合作。

“上应技术长三角行”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打造的科技服务品牌。首站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常州市科技创新的重要高地,已形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型交通四大主导产业,其产业发展方向与上应大“功能新材料和智能制造技术”学科群高度契合。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要不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完善产学研用全方位、全要素的融合发展。”汪小帆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挖掘和对接长三角各地区优势主导产业,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校企联合公关、共同答题,共同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让学校优质科研项目在长三角各地区“开花结果”,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