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国资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省、市一系列工作要求,加强系统谋划,创新工作举措,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工作重点,督促指导市管(市直)企业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构建国企人才工作大格局,助力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
走访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交流
一、强化党管人才导向,确保人才工作正确领航
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完善党委人才领导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政治引领,落实和履行用人主体责任。将人才工作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并将人才工作纳入烟台市国资委年度工作要点、全员业绩考核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市管企业等重点用人单位建立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战略位置,持续压实市管(市直)企业人才招引主体责任。
二、拓宽引才聚贤渠道,精心吸纳各类英才
一是突出青年人才招引。大力实施市管企业人才引进“百千万”工程,力争3年内引进博士超100人、硕士超1000人、大学生超10000人,为国资国企发展补充新鲜血液,构建企业高层次人才梯队。二是拓宽招聘渠道。组织各市管企业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高校开展点对点精准引才,发挥好“烟台青年人才专项招引活动云平台”、“烟台市百校千企云聘会”、“优聘烟台引才云平台”等线上引才平台作用,通过“外引内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不断加大校园招聘力度和应届生培养。三是探索多层次共育发展。除校企共创论坛、暑期实习生、奖学金等项目之外,积极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与周边双一流高校推进本科生联合毕设,提前锁定优质生源。
三、精心雕琢育才体系,夯实人才发展根基
一是全力打造人才品牌。致力于“智汇国资·产才共兴”人才培育品牌建设,坚持“统分结合、寓学于用、学以致用”原则,构建起国资委牵头抓总、市管(市直)企业各司其职的人才培育格局。坚持自主培养与对外引进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叠加各方面人才的资源效益,推动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二是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依托全市深化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竞赛”活动,聚焦“改革、发展、服务、监管”职能,支持企业实用人才深造,围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与提升效率、风险防控与稳定发展等重点工作适时组织开展高端培训,推动市管(市直)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业务流程优化,加快提升市管(市直)企业工作水平。三是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督促指导各企业通过构建“1+N”校企联合模式,升级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巩固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工程烟台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依托市管(市直)企业与全国30余所高校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对接机制,为攻克关键、急需科研项目储备核心人才,重点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人才引育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全方位、多领域长效合作,促进“四链”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四、营造真心留才氛围,提升服务人才水平
一是深化薪酬福利制度改革。围绕“以事业吸引人才、以环境留住人才”的思路,健全激励机制,出台保障政策,为人才消除后顾之忧,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严格落实《关于持续推进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的试点意见》《市管企业为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发挥引领作用七条政策》等文件精神,鼓励市管(市直)企业建立研发人员与管理人员执行不同序列薪酬体系,健全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国有企业,其关键核心技术团队工资总额单列,不受本单位工资总额限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二是注重人文关怀。指导市管企业设置多元职业发展通道,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树立人才服务理念,在评先树优方面加大向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力度,打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关心人才成长和生活。积极为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落实《烟台市国资委服务企业十条意见》,常态化开展“爱才助企·暖心服务”专项行动,真正立足服务企业、服务人才。鼓励、支持企业充分发挥烟台人才安居智慧服务平台和烟台人才安居微信小程序作用,实现市级人才公寓“网上选房、网上缴费、智能租赁”,以优质服务让人才留得“安心、放心、舒心”。
五、优化多元用才机制,充分发挥人才效能
一方面,将人才高地建设任务与企业用人需求相结合,坚持“有担当、强执行、重业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标准,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注重后备人才管理,通过“综合知识考试+能力素质展示+工作业务实绩”的方式,持续储备培养国企后备力量。指导各企业进一步完善集团人才晋升通道和人员借调、学习等有关程序,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鼓励市管(市直)企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大研发人员引进力度,围绕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和项目研发。充分发挥市管(市直)企业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的引才载体作用,将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重要载体,通过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质量,筑好巢、引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