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届新民青少年社论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报业大厦举行。作为国内唯一以社论为比赛体裁的大赛,第二届新民青少年社论大赛于2024年6月启动,引起了全国各地精英学生的关注。经过教授评委团评选,最终,上海市崇明中学学生陈睿杰的作品从一万五千多篇投稿中脱颖而出,摘得金笔奖。
受到专家评委青睐
此次参赛,陈睿杰以“家城国”为主题,撰写了《何以学“文”》。凭借犀利的笔触、独特的见解和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思考和洞察,受到了专家评审团的青睐。陈睿杰告诉记者,该社论文章选题源于个人经历,“高三学子在认真备考的同时,也纷纷开始思考未来的专业方向。其中,文科生群体的未来,引发不少争议性的讨论。”作为理科生的他,凭借对文科的热爱,成功将文理结合,探索了教育的深层次思想。
“文、理本就是一家,两者相得益彰,彼此借鉴。”陈睿杰认为。“学理的吾辈青年,也不曾放下对哲学思想的探求,不曾忽视古代先贤的精神滋养。”“何以学文?为了回答‘我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又要为我自己和这世间做什么?’的终极追问。”这篇社论中,陈睿杰从文理科相融的基础上,思辨性地分析文科的平等与边界,引发读者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思考。
而这不仅凸显了年轻人的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反映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倾向于把学科当成工具,希望效益最大化,但人文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以及个人成长中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陈睿杰的指导老师、崇明中学语文老师倪惠琴认为,语文在应试需求之外,作为人文学科,不只是表达的基础,更关乎理解、包容、爱和审美,“我们一直提倡大语文概念,大语文即大世界。通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他们的感受力、审美力、鉴赏力和思考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爱阅读也爱跑步
学习写作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那么,高中生如何学好、用好语文?学生在社论写作上,又有什么经验分享?
在倪惠琴看来,社论写作是扩展眼界、锤炼思维的好方式,学生们在撰写社论文章过程中,可以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对时事的观察力,同时也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和思考,表达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这种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问及获奖感受,陈睿杰表示,“非常激动也有些意外。”他在分享语文学习经验时说,广泛持续的阅读对语文学习尤为重要,也需要学会思考,博采众长,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很多时候,灵感来自于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当下的触发。
陈睿杰的身上,洋溢着当代青年学子的朝气。他十分热爱文学,并且兴趣爱好广泛,闲暇之余不光喜欢读哲学、探究历史,也爱跑步和弹钢琴,“这些于我而言不仅是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引领我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发出年轻人的光和热。”
记者:季佳倩
编辑:陆海华
责编:李琳、陆海华
给我点赞和推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