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怜香伴》观其复版在北京正乙祠戏楼上演 北方昆曲剧院供图
2024年的文化舞台上,演艺新空间以其蓬勃的活力和创新的形式,逐步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桥梁。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专业剧场、小剧场以及新空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2%。
小空间的新体验、新场景的新活力,让小剧场、新空间显现出更强的可塑性。2024年上半年,近80%的相声、魔术、脱口秀、儿童剧、音乐会演出在小剧场、新空间进行,充分展示出演艺新空间在市场上的强劲增长势头,更反映了观众对新颖、多元艺术体验的迫切需求。
传统文化赋能演艺新空间
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的正乙祠戏楼是我国第一座整体木制结构的室内剧场,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如今,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依然焕发着艺术青春,在这里既能聆听丝弦与人声的婉转悠扬,也能欣赏小提琴与钢琴的柔美对话,成为一个“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2024年,正乙祠戏楼举办营业性演出93场、各类非演出类活动48场,服务观众逾7300人次。
戏楼内一层和二层共有座位百余个,演出内容以昆曲为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总是超乎想象,一位“90后”观众在一年内看了11次《怜香伴》观其复版演出。“我们深切感受到,大家对优秀演艺内容越来越渴求。近期新创的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将作为我们今年的驻场大戏跟观众见面。”正乙祠戏楼经理张鹏介绍,除了昆曲,戏楼还会穿插现代舞剧、室内音乐等表演,尝试中西结合的艺术内容。声光电和多面投影、干冰机、雾机等专业设备把古老的戏台打造得诗意朦胧,观众可以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样,在浙江杭州,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整个剧场被设计成一间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舞台和观众席融于一体。许多首次走进剧场的观众深切感受到越剧的魅力。2024年,该剧共演出145场,近两万人次观演。
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剧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不断探索传统戏曲的发展变革和新创作方式,平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注重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强调自媒体输出和演员个人IP的打造。“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制作理念与观演模式的革新,让观剧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可发生的日常休闲生活方式。”该负责人说。
创新文化消费场景
在上海,亚洲大厦“星空间”已成为演艺新空间发展的一个典范。亚洲大厦面向年轻白领群体,策划推出大量沉浸式驻场演出,其中《阿波罗尼亚》《#0528》《怪物》等已成为爆款剧目。
“星空间”总经理阮豪介绍,亚洲大厦1层至11层已开放19个新空间、拥有2688个座位,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涵盖音乐剧、话剧、喜剧、舞剧等演出形式,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垂直生长的戏剧街区”。
随着亚洲大厦的品牌效应逐步外溢,“星空间”已向其周边多个商业体拓展。这一区域涵盖56个演出空间,开业至今上演了两万余场演出,吸引观众137.05万人次,总票房3.36亿元,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演艺消费集聚区,有力带动了周边文商旅消费。
2024年,上海市共有100家演艺新空间获得授牌。这些空间广泛分布于全市的14个行政区,且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向郊区辐射的趋势。此举推动了上海演艺市场的繁荣发展,更为上海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注入新动能。
北京喜剧院FUN空间集文化、艺术、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满足不同场景和演出需求。2024年,该空间共举办60余场涵盖戏剧、音乐会、喜剧秀等形式的演出,以及30多场公益活动。其推出的周末喜剧厂牌“京喜社”孵化了《克莱因历史》等剧目。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观演,还可以通过参与文化大讲堂、论坛、戏剧咖啡节、分享会、公益市集等活动,延伸剧场文化体验。
小耿已是这里的常客。他认为,这样的演艺新空间是下班后放松的好去处。日前,北京喜剧院FUN空间还创建了嘻牛放映室,作为固定板块每周推出,并结合餐饮与社交、演前导赏等活动,打造新型文化消费场景。“我们的客群以20岁至35岁的学生和白领为主,他们喜欢新事物。为此,我们与多个品牌合作,探索新业态,打造沉浸式互动演出项目,举办创意工作坊主题活动,推出‘拾耳大集’文创品牌店,拓展文创消费领域。”北京喜剧院执行总经理高培说。
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打造新生代潮玩聚集地,支持打造一批演艺新空间”。据了解,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杭州等地,通过挂牌、设立专项资金、提供场地等方式,积极培育演艺新空间。
2023年、2024年,杭州市评定公布了60家演艺新空间。杭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艺术处处长黄江平介绍,2024年,当地通过演艺新空间把更多高品质的演出带到百姓身边,进入景区、社区、商业街区、广场等场所,贴近群众生活,并以“为民惠民乐民”为宗旨,开展常态化文艺赋美和街头艺术公益性展示、表演,让文艺之美成为人民精神共富的生动写照。
未来,演艺新空间有望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消费新场景打造以及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分布于社区、街区、园区、商圈、古建的演艺新空间,拓展了演艺的新场景,让艺术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胡娜认为,演艺新空间中互动沉浸的观演体验和场景增强了消费者的体验感,以演艺为特色的文商旅多业态融合带动了文化消费,不同主题、样式的演出内容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
2025年1月13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他们偏爱演艺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