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珠海市的唐家湾,出了不少名人,大都姓唐。笔者有中学老师唐东海,在课堂上介绍他的家乡唐家湾;其中一位,香港人相当熟悉,就是唐涤生。他生于1917年,殁于1959年,英年早逝,享寿只有42岁。



唐涤生是珠海唐家村人,1935年(18岁)入读总理故乡纪念中学。当年冬天(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掀起学潮(即一二九运动),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唐涤生被推选为罢货和护校运动委员会主席,表现出个人的领导才干。他当年是出色的学生领袖,大多数港人都可能不知道。

唐涤生随后迁居上海。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淞沪保卫战)。上海沦陷后,唐涤生返回家乡,与胞弟唐涤棼参加抗日宣传队。他们编写了话剧《渔火》,公演后获得好评。这是唐涤生从事戏剧创作事业的起点。初步尝试而取得重大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938年秋,唐涤生加入"觉先声粤剧团"后,得到著名编剧家南海十三郎(江誉镠,当年29岁;唐涤生21岁)和冯志芬的指点。抗战胜利后,唐涤生跻身于粤剧界联合一班有志于粤剧的人士,创作出不少富有时代气息的剧本。

20世纪50年代初,唐涤生来到香港,短短几年间,事业达到了顶峰阶段。他编写的剧本包括《落霞孤鹜》《紫钗记》《帝女花》《蝶影红梨记》《再世红梅记》《牡丹亭惊梦》等,广受观众喜爱。特别是《帝女花》一剧,成为重要的粤剧传统剧目,首屈一指,脍炙人口。街头巷尾,"落花满天蔽月光"传唱一时。

唐涤生勤于笔耕创作,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从《渔火》到《帝女花》,编写了400多部作品,产量十分惊人。

1959年9月16日,他在香港剧场观看《再世红梅记》首演时,因极度兴奋,颓然倒在观众席上,脑溢血不治逝世,享年42岁。

唐雪卿是唐涤生的堂姐,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影剧名伶。她也是英年早逝,享寿47岁。唐雪卿1908年出生,比较唐涤生年长9岁。她是上世纪30年代名噪上海、香港和广州的电影明星和粤剧红伶。唐雪卿出生于上海,读小学时拜广东音乐家邓叔宜为师,很快熟悉了粤剧花旦的唱做功架。中学毕业时,已对花旦角色达到了唱做俱佳、运用自如的境界。其后唐雪卿主演电影默片《悔不当初》的主角,获得电影界与观众的一致好评。唐雪卿与广东著名粤剧小生薛觉先一起拍电影、合作演粤剧。经过一年多的银幕和舞台生涯,他们彼此情投意合,喜结良缘。唐雪卿后来把堂弟唐涤生引进觉先声粤剧团,薛觉先是唐涤生的堂姐夫。



值得一提的是,粤剧《寒江钓雪》是薛觉先和唐雪卿合作的经典,由南海十三郎作词,起句"伤心事也,洒不尽前尘影事呀"由薛觉先声开腔唱出,就已先声夺人。当年唐涤生已拜南海十三郎为师。

战后薛觉先和唐雪卿来香港发展,成立的觉先声粤剧团以演出《白金龙》一剧名噪沪港穗三地。1954年4月,唐雪卿从香港回广州定居,参与粤剧的改革工作。可惜她1955年在演出时突感不适,以脑溢血猝逝,其场景和4年后的唐涤生离世大致相同。

薛觉先和马师曾之间互相有竞争,当年有所谓薛马争雄的流誉。唐涤生忠于薛觉先,拒绝为马师曾的剧目作词。薛觉先的拍档之一是白驹荣,女儿白雪仙拜薛觉先为师,以雪字辈追随唐雪卿。当年任剑辉和白雪仙配合唐涤生,可谓黄金组合。雏凤清于老凤声;到今天,粤剧在广州和香港两地已有充分合作交流。广州是粤剧的发祥地,根基深厚,不用多说。香港的演艺学院有粤剧课程涵盖不同科目,也是人才辈出。现时的当红花旦正印,笔者佩服香港的谢晓莹和广州的李淑勤。

在笔者的眼中,唐涤生的历史地位堪与汤显祖(明朝,1550-1616)和关汉卿(元朝,1234-1300)齐名,留芳百代,将会有高度的评价。他擅长二次创作而青出于蓝。例如幽媾的取材,来自聊斋志异和牡丹亭,文辞和曲意皆妙,尤胜原作。相信蒲松龄和汤显祖再生如果观赏到,也必击节赞叹。

柳梦梅诗白:桃花庵观涌云霞,芍药烟笼太守家。是谁檀匣藏小轴,夜雨挑灯细看查。(这是看画)然后是柳梦梅和杜丽娘合唱小曲(双星恨):好似月里仙降凡尘,佢轻弄绛纱,轻弄绛纱。莫非冷烟闭月华,她雨中竟自迷途,迷途错归家。我寄寓、寄寓在柳荫下,悲风霜乞片瓦。我非关有意、有意苦追查,夜半荒斋欠奉茶,你莫借西厢送药茶,我借盏秋灯你小心归去吧。叹息我命如雾里花,杜丽娘未有家,泣孤寡。莫非天仙姐姐你爱我潇洒?偷偷降落柳生衙。可惜我一介潦倒、潦倒嘅寒儒,怕有偏差。既属有梦注佳话,当管不了月夜、月夜扣奔君家。我慕君风华,我爱君风华,盼君泣月下。屈居柳荫受雾雨打,盼蝶媒活了解语花。



柳梦梅和杜丽娘幽媾之后,唱出《白头吟》一段:痴心经已赠君,休要怒碎情芽。丽娘心千般痛呀,请对奴笑番吓。嗟我冰雪身,都已经硬化,似易散嘅云霞,不堪提往事,真难言说话。借灯谜,我愿君你权度吓。灯已灭,缘已绝,待等君来临绣穴,如今都仍是半明灭。妾长眠柳荫,盖面凭绛纱,在梅林夜听秋雨,任由它飘飘向墓洒,一坏冷土是我家,风吹雨打。

小曲的选择也是一绝。双星恨和白头吟,情景意境,天衣无缝。笔者行文至此,衷心期待在粤剧研究方面有不世之才发掘和传扬唐涤生,就如同在昆曲方面有白先勇之于汤显祖。

香港特区在文化方面其实真是大有可为。单是粤剧已有好成绩、好故事。戏曲中心是极好的场地。关键是怎样能够真正发挥中西文化交流,肯定可成绩斐然。行文至此,不可无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胜于蓝,若不采撷便飘零。

期待香港从事粤剧的艺术家们,例如高志森导演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们都是极有诚意,爱国爱港,为推广演艺文化戳力前行的一群,令人可敬。在这方面,笔者认为不论以各种不同的东西方艺术形式综合推广发展,都应该注意,充分鼓励,全心赞助,文明互鉴,不负老一辈粤剧演艺的泰斗辛苦耕耘创立的成果,不负薛觉先、马师曾、唐涤生、唐雪卿、红线女、任剑辉、白雪仙、梁醒波、靓次伯等一串串我们十分熟悉的姓名、他们所奠定的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