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塔简介:李大钊之孙,曾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21年获“七一勋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赢得民心,方可善作善成、奋勇前行。
2021年,首都北京,仲夏艳阳高照,人民大会堂熠熠生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再度见证尊崇英雄模范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为29名党内最高荣誉获得者颁授“七一勋章”。
“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在民政系统工作18年,视孤寡老人为父母、视孤残儿童为子女、视民政对象为亲人,每年至少一半时间在基层度过。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始终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秉持了‘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的不变信念。”伴随着颁奖词响起,身姿挺拔、精神矍铄的李宏塔在接过勋章的那一刻,祖父李大钊的形象浮现于眼前。
信仰弥坚 家风愈醇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广大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恰是百年前。1916年,27岁的李大钊在《新青年》中写下《青春》一文,激情满怀地号召当时之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庄严热烈,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如同炽烈的青春之火,“青春之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李大钊长子李葆华现场观礼,禁不住热泪盈眶。那一年,李宏塔刚刚出生,尚在襁褓中的他,已与新中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聆听长辈讲述并阅读相关书籍,在李宏塔成长的道路上,祖父李大钊的形象虽然遥远,却无比光辉,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历久弥新,清正勤谨的家风,更是传承了几代人。
身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李宏塔的父母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从来没有给过他们特殊照顾。
△李宏塔走进北大红楼,在祖父李大钊的铜像前驻足许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了减轻家中经济负担,年幼求学时,李宏塔没有在校寄宿,每天挤公交汽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有一次,放学后赶上下暴雨,公交车抛锚。电闪雷鸣中,我缩在一处屋檐下,望着街上积水慢慢没过了脚踝。”李宏塔说,正当他手足无措时,碰巧父亲的司机开车经过,于是捎带着把他送回了家。
出人意料的是,李宏塔回到家后,受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他们唯一的权力,“就是为人民服务”。
自幼浸染共产党人革命传统和优良家风,在父亲“身教”胜于“言传”的教育下,李宏塔在成长的道路上未敢有半点懈怠和骄傲自满,从小就懂得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16岁那年,李宏塔当兵入伍。作为农垦兵,他几乎整日面朝黄土,挥汗如雨,在田间种地、除草,从没因此喊过累。1969年,李宏塔退伍,被分配到合肥化工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因为表现出色,很快成为厂里骨干。
“父亲一生简朴,从不公款吃喝,从不接受宴请。他经常穿着一身便装下乡村、进工厂,从最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李宏塔说,耳濡目染父亲的一言一行,让他从小就懂得了要发挥实干精神,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身为李大钊的后人,没有光环,只有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加强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代代共产党人所建立和倡导的红色家风,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李大钊先生心怀天下、献身革命,李葆华勤俭节约、埋头苦干,李宏塔清正廉洁、以严治家……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历经数代,信仰弥坚,家风愈醇。
深入基层 心系人民
李大钊早年曾说:“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李葆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百姓事情无小事,百姓如天”。
这些话,李宏塔不但铭记于心,也在用一生践行着。
退伍后在合肥化工厂工作的岁月,是李宏塔扎根工人群众和生产一线,虚心学习、锻炼成长的一个重要人生阶段。
1978年9月,由于突出的工作成绩和实干精神,李宏塔被任命为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5年后调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他始终牢记,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共青团合肥市委工作时,单位要分给李宏塔一套房子。当时看到年轻职工急需婚房,他当即用那套房子换了3套小户型,心甘情愿地分给单位的年轻人,自己带着家人继续住在狭窄逼仄的小房子。
1987年,38岁的李宏塔离开共青团工作岗位时,面对组织部门前来征求工作意见,他表示希望到安徽省民政厅工作。
“在共青团工作期间,曾亲身感受到民政系统的工作是如何直接服务于困难群众,而这是我想要做的。”李宏塔告诉记者,当年父亲在得知他的选择后,称赞说:“要想为人民做事,必须跟困难群众打交道,他们最需要党的阳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一精辟论述,也是李宏塔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的初心。
时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到民政厅工作后,李宏塔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深入乡镇基层,“视孤寡老人为父母,视孤残儿童为子女,视民政对象为亲人”,一双军绿色的球鞋,卷着裤脚,亲赴基层感受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每次下乡,他从不提前打招呼,走进村、敲开门,直接和群众坐在一起,唠着家常听心声;走访困难群众,他总是亲手掀锅盖、查米缸、看存折,全面了解政策落实和救助金兑现情况;从百姓家出来,他顾不得一脚泥、一身汗,直接到各个部门座谈遇到的问题……
“长江和淮河流经安徽,每逢有洪涝灾情发生,总是最忙的时候。”2003年夏天,淮河、滁河流域发生汛情,李宏塔连续20多天,一个乡、一个村地往来奔波于各个安置点。
在颍上县建颍乡箭井村和王岗镇金岗村察看灾情时,李宏塔带着民政厅有关部门人员走进受灾群众临时居住的帐篷和庵棚,顿感热浪滚滚、暑气灼人。
“用温度计测试,草搭的庵棚里45℃,帐篷里50℃。一些受灾群众热得待不住,宁可露天睡在淮河大坝上,人身安全难以保障。”深知“群众安置绝不能有丝毫马虎”,李宏塔马上让工作人员调整安置方案,寻找集体房屋、闲置校舍重新转移安置。
几天后,在李宏塔的奔走协调下,当地县委、县政府腾出办公室,一次性妥善安置了5万多名住在帐篷和庵棚里的受灾群众。
群众对李宏塔交口称赞,称他是“微服私访”的好官。对此李宏塔却并不认同:“深入基层为民办事本来就是干部的本分,怎么就成私访了?我到哪儿去都熟门熟路,不需要领,不需要陪,不打招呼,因为我怕麻烦人家。”
李宏塔总是这样,将别人眼中的“不寻常”诠释成“平平常常”,他把骑自行车当成一种体察百姓生活状态的方式,要让自己的工作和思想都尽量贴近普通群众。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有了新期盼,民政工作怎么干?“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退休前,除了外出开会和下乡,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自行车厅长”李宏塔认为,唯有履行使命,才能把初心变成一件又一件与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为国履职 为民尽责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李宏塔告诉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祖父李大钊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在他看来,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不但不过时,而且应该大力弘扬。“做事情要认真负责,该你做的事情要义不容辞,主动去做,而且要做得漂漂亮亮。”
2008年,60岁的李宏塔卸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随即在政协的广阔舞台上为民发声,倾力书写“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履职新答卷,切实做到参政为民着想、议政为民谋利。
担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后,由他带队的调研,行程满、节奏快,心系“万家灯火”、走近“寻常百姓”、情牵“柴米油盐”,在履职尽责中诠释“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李宏塔(右)到基层走访困难群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有一次,李宏塔到一个村庄走访时,发现当地的小学校舍破旧、操场泥泞,连一件完整的体育设施都没有。他现场和地方领导商量如何改善办学条件,在得知资金困难后,当即表态:“钱的事,交给我,你们负责把活干好。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保证新学期开学后,孩子们有个好环境。”
随即,李宏塔通过有关部门协调了10万元,用于学校配套设施改造。2012年9月学校开学,他又专程来到学校,直到干净整洁的校舍展现在眼前,心中的“大石头”才落了地。
钱是怎么来的?李宏塔笑言:“我是出了名的嘴皮硬,打死不求人,这辈子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事跟别人说过好话;但为困难地区的孩子们求回人,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
不论在什么岗位工作,李宏塔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把他们的事情放在最紧要的位置,想尽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特别是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履职期间,他的提案大多与民生有关,总是找机会为困难群众发声。
2008年,李宏塔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于重视慈善立法的提案》,并在次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以政府名义,选定一个特定日子设立中国‘慈善日’”,开展全国性的慈善宣传教育、慈善义卖捐赠等活动,使“慈善日”成为整个社会的爱心总动员。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慈善法规定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李宏塔十分欣慰,不只因为自己的提案建议得到采纳,更是因为无数需要帮助的群众将能够因此受益。
除了推动慈善立法,他还深入乡村寄宿学校、城郊的养老院、城里的老旧小区调研,先后在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完善精准扶贫的制度化保障”“应对人口老龄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主题递交多件提案,为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群众感受到“政协很近、委员很亲”。
“有了基层协商的平台作基础,我们能更好发挥出政协的作用,推动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李宏塔表示,近年来,各级政协在发挥政协制度优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很多有效的做法,广大政协委员要始终心系人民,真正做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退休后,李宏塔选择加入中华慈善总会,继续为改善困难群众生活、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四处奔走、尽心竭力。
在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的推广过程中,他先后深入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的县城、村社考察调研。在湖南郴州调研时,他再次习惯性地自掏腰包,向郴州市慈善总会捐赠1万元,用于慰问困难群众。
“慈善精神的核心就是一种爱的奉献,是中华民族自古有之的宝贵财富。”在李宏塔眼中,中华民族扶弱济困、心忧天下的传统美德,在公益慈善行动中得到再现,得以巩固和传扬。
年逾古稀的他,把服务困难群众视为自己晚年的又一件幸事,“希望我们的慈善组织搭建好平台,更好地传递爱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从1978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到2021年6月荣获“七一勋章”,李宏塔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一位共产党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成为这曲英雄壮歌中一个响亮的音符。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不断地开拓新的前进道路。作为革命后人,‘七一勋章’将激励着我们继续向前永不停步。”2022年清明节,李宏塔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久久伫立于祖父李大钊当年就义时的绞刑架前,感慨万千。
“回望我们党一百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多少像我祖父一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在和平建设时期,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心血,甚至牺牲了生命。跟他们比起来,我仅仅是做了一个党员该做的事情。”李宏塔表示,尽管已经退休,他仍将尽己所能,奋力书写共产党人的时代篇章。
记者:赵莹莹
文字编辑:李京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