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6年的一天,毛主席对着自己的儿子毛岸英大骂。

因为毛岸英犯了一个忌讳,那就是他错误的称呼朱德总司令为“同志”。



面对儿子的一脸不在意,毛主席大声喊道:“就连我都要叫他一声老总!”

那么,毛岸英为什么挨骂?毛主席又对自己的儿子做了什么呢?

要说毛岸英为什么挨骂,这还要从他刚回国开始说起。

毛岸英归国后高调行事,主席不满

1945年9月,二战结束之后,远在苏联的毛岸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自己能够回国参加革命活动。

经过党中央的领导商讨之后,给予批准。

12月底,23岁的毛岸英在临行前还去见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

斯大林对毛岸英很是赏识,还送给他一把手枪作为临别礼物,毛岸英很是高兴,二人聊了很久。

临行当天,毛岸英还带了两名苏联医生,一同在苏联机场坐上了一架伊尔型客机回国。



随着飞机起飞,毛岸英结束了自己在外求学数十年的历程,回到祖国的怀抱。

与此同时,在延安的一处机场,也有一行人冒着风雪,坐立不安地焦急等待着。

毛岸英的父亲毛主席更是拖着病躯站在第一排,哪怕脸冻得通红都要直勾勾盯着天空。

突然,身后传来一阵嘈噪声,“回来了回来了!”

轰隆的飞机声在毛主席的耳边响起,他看着飞机在天空上绕了一圈便顺利降落,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跟着落下了。

毛主席带着十分激动的走到前去。



舱门打开,只见一个英俊潇洒,身姿挺拔的青年人走了出来,这正是留学归来的毛岸英。

他身穿苏军绿呢大衣,肩戴上尉徽章,脚穿牛皮长靴,十分带有“苏式”风范。

而和他一对比,只穿了一件灰黄色长棉袄的毛主席则显得有些“土”气。

不过,面对自己多年未见的亲人,二人此时都无暇他顾,紧紧的盯着对方,红了眼眶。

深受苏联文化影响的毛岸英一下子就飞扑到毛主席的身上,大声呼喊着:“父亲!我好想你!”

毛主席的眼泪瞬间就留了出来,一双大手紧紧搂住儿子的头,哽咽的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在场的人纷纷鼓起掌,喝彩起来,喜悦之情弥漫在四周。

等到二人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毛主席便领着儿子和随行的苏联医生回到王家坪。

在这里,按照毛主席的安排,早已准备好了宴席热情款待。同时参加宴会的的还有不少党内的高级干部和毛主席的亲朋好友。

宴会上,毛岸英被毛主席一一介绍给相熟的人。看着面前这个高大帅气,气质非凡的年轻人,众人纷纷夸赞。

毛岸英也没有让父亲丢面子,拿出自己的真材实料,游刃有余的回答问题。



看到毛岸英自信大方的侃侃而谈,毛主席一脸笑意,很是欣慰。

就连在一旁的总司令朱德也称赞道:“英雄出少年啊!”

宴会过后,毛岸英彻底在延安出了名,许多人都想要见一见毛主席的这个儿子,一睹风采。

毛岸英收到的宴会邀请有数十份。

考虑到儿子刚回国,并且在国内没有相熟的同龄人,毛主席就答应让毛岸英出去放松几天。

刚到延安的毛岸英也对周边的事物景象、风土人情十分好奇。

在父亲的许可下,毛岸英和几名年纪差不多大的人经常外出游玩聚会。



在和别人的相处中,毛岸英并没有藏着掖着,不敢透露自己的身世过往。相反,他认为自己所经历过的都是人生中重要的磨炼。

毛岸英不仅向众人讲述了自己幼时流浪街头的惨景,还描绘了自己在参加战斗、留学的经历,说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而且,毛岸英还展示了自己学的俄语和英语,教会了众人几个常用的简单问候语。

同龄的青年之士被毛岸英深深吸引住了,他们十分渴望成为毛岸英这样经历众多的成熟男性。

所以,在毛岸英的影响之下,周围的同龄青年都开始学起了毛岸英的“苏式”穿搭。



这让不少正值青春年少的少男少女心动不已,在延安当地发展成为了一种潮流趋势。

这种现象并没有被毛主席发现,直到多次有人在他面前提及:“毛岸英同志的穿搭真是时尚模范。”

毛主席这才察觉自己的儿子太过“显眼”,竟然影响到了整个延安地区的风貌。

他当即便决定和毛岸英好好聊一聊。

可是还没等毛主席抽出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毛岸英却犯了一个大错。

错称朱德为“同志”,毛主席决定改造儿子

毛岸英犯的大错正是称呼为朱德为“同志”。

1946年1月,此时的毛岸英刚刚回国不到一星期的时间,还没有改变自己在苏联的习惯。

毛岸英因为少年流浪的经历以及在苏联留学的影响,对外人的眼光并不在意。



回到延安之后,面对自己的母语,他也会出现听不明白,说不清楚的情况。

当他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时候,经常会耸耸肩,摇摇头。当他和别人说到尽兴的时候,则会手舞足蹈,高声大叫。

遇到表现自己观点的场面时,毛岸英更爱用手势表示语气加重。

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可是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却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

面对毛岸英的西式行为,毛主席十分迫切想要他改掉这种“坏毛病”,可是长时间的习惯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转化的。



毛主席只能在公众场合盯着毛岸英,一旦他出现什么“奇怪”的行为,就用锐利的眼神即使制止住。

但是,即便有毛主席的深刻教导,他也不能时时刻刻的把毛岸英捆在自己的身旁。

这天中午,毛主席正巧要去开会,路过宝塔山的时候看到了毛岸英。

只见毛岸英身穿军装,骑着一匹棕红色的马在宝塔山下晃来晃去。

毛主席十分好奇,想要询问毛岸英从哪找的马,可是眼看开会的时间就要到了,只能按耐住好奇心,把此事暂且搁置。



等到开完会之后,回到住处的毛主席想到了中午看到的场景,便把毛岸英招呼到办公室,询问他:“你最近很闲啊,都做了什么事?”

毛岸英还以为父亲就是问问自己有没有偷懒,直说:

“我就看看书,参加了两场聚会,和一些朋友交流了延安的风土人情,顺便给他们教几句俄语。”

毛主席紧接着又问:“那为什么我中午看到你骑着一匹马在宝塔山下晃悠,谁给你的马?”

毛岸英以为父亲想要批评自己,连忙说道:

“父亲,这匹马是朱德同志让我骑的,我和他聊天的时候说过自己会骑马,他便让我试一试......”



还没等毛岸英说话,毛主席就脸色大变,一脸怒火对他大吼道:“谁让你叫他同志的!?”

毛岸英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么生气,他诺诺的说不出话来。

因为朱德在革命中的丰功伟绩,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军中都会称呼他为“朱老总”,就连毛主席也不例外。

“就连我都要叫他一声老总,朱毛朱毛,你不知道吗?你这是不尊重人!”

毛主席一脸严肃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他没想到毛岸英竟然会犯这样的错误。



面对父亲的怒火,毛岸英慌忙的解释说:“父亲,我绝对没有这种意思,只是在苏联的时候,斯大林也经常......”

毛主席打断了他的话,“够了!现在你就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必须要按照我们的规矩做事,把你那些苏式的习惯和毛病都给我改了!”

“况且现在你在延安,身为我的儿子,时时刻刻都有眼睛盯着你,绝对不能做出格的事情来。要不然,不仅丢失是我的脸面,还有我们共产党的颜面!”

听到毛主席语重心长的劝解之后,毛岸英红了眼眶,深感到自己的错误。



他当天就写了一封检讨书向父亲认错,而后又找到朱德道歉。

朱德对此哈哈一笑,表示并不在意。

可是此事却像一根刺深深地扎根在毛岸英的心里,他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这样的错误。

其实,早在回国的飞机上,和毛岸英同行到中国的苏联医生阿洛夫因就曾劝告过他。

“哦,我亲爱的朋友,你回到中国一定很不适应,小心点儿啊!”

阿洛夫一说完,还故意用手拍了拍毛岸英制服上的肩章。

旁边另一位苏联医生则认为他多虑了,毛岸英可是毛主席的儿子,怎么会过得不好呢?

毛岸英也一脸不解。



而阿洛夫因则是一脸神秘,“等到回去你就知道了!”

确实,刚回到延安的毛岸英正如阿洛夫因所料,并不能很快的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

他因为国外的习惯跟人难以沟通,还犯了大错受到父亲的责骂。

这让毛岸英很是沮丧。

之后,毛主席亲自把儿子送到中央机关宿舍,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不能单独开小灶。

这项规定让毛岸英很是难受,因为他有胃病,接受不了战士们吃饭像打仗一样快。

但是面对父亲良苦用心的安排,毛岸英还是坚持了下来。



几个月之后,他竟然还胖了几斤。

就在毛岸英沉迷于军中生活的时候,他没想到几天之后自己就要去种地了!

毛岸英知错就改,下乡历练,脱掉“洋装”

让毛岸英去下乡种地的命令正是毛主席提出的。

毛主席一直认为干革命事业首先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而种地就是最能直接感受百姓生活的一种方式。

革命战士大多都是农村出身,他们对土地有着不一般的感情和热爱。

所以毛主席认为,自己的儿子也不能例外。



“你身为高干子弟在外十几年留学,从来没有从事过辛苦的农业,这还怎么服众?”

“一视同仁,你也要去上劳动大学,绝对不能搞特权!”

毛主席拍拍儿子的肩膀,“我等着你的结业证书!”

此时的毛岸英还不知道自己要经历什么,只向父亲保证自己绝对会交给他一份满意的答卷。

几天之后,延安著名劳模吴满有被上级安排了一个“新人”,来劳动大学学习。

他对这个“新人”的情况一概不知,只知道是来学习种地的。



1946年4月8日,毛岸英前往吴家枣园。

临行前,毛主席特意叮嘱他:不要摆架子、搞特殊、谈恋爱。

毛岸英一脸认真地点头答应。

起初,由于毛岸英需要六斗粮食作为学费,毛主席的卫兵贺清华提议开车送他前去。

但是毛岸英婉拒了,坚持自己徒步前去,只把一部分粮食放在马背上,自己则背另外一部分粮食。

到达吴家枣园之后,毛岸英当天就被安排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种地,几天的时间就学会了开荒、犁地。



这天,老师傅正巧看到毛岸英手中鲜血不止,赶紧拉开他的手一看,只见两个手上都长满了血泡,触目惊心。

老师傅“哎呀”一声,“都怪我,忘了你是刚来的新兵,娃娃的手肯定娇嫩嘛!”

毛岸英却不在意的笑了笑,“还是我太缺乏锻炼了!”

之后,毛岸英又学习了如何掏羊粪,如何撒苗。

这种“技术活”对于毛岸英有几分难度,他总是一不小心太用力就把羊粪挑出来,弄得身上都是。

但是经过旁人的指导和自己摸索,毛岸英逐渐轻车熟路起来。



由于军事形势发生变化,战争即将开始,毛岸英只在劳动大学劳作了大半年。

同年9月25日,等到毛岸英“毕业”之后,他站在毛主席面前,皮肤黝黑,头扎白巾,身穿土灰色长裤,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农民形象。

毛岸英还没有忘记父亲曾经要的“结业证书”,可是自己问了好多人都说没有这个证书,他只能不好意思看着父亲。

但是毛主席却十分满意,一脸笑意的拉起儿子的双手,看着上面的老茧,直说:“这就是你的结业证书!”



如果说刚回国的毛岸英还带有几分“苏式”的味道,那么经过农村劳动之后,他已经完全的融入到祖国的怀抱中了。

毛岸英也变得愈发稳重,毛主席很是欣慰。

之后,毛岸英就被调到中央宣传部做文书和翻译工作,他利用自己的所学所识为革命事业发光发热。

结语

毛岸英虽然在回国之初带有一些“坏毛病”,但是经过毛主席的精心教导,他改掉了自己在国外留学的习惯,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没有再犯过错称“同志”的过错。

毛主席身为国家领导人,以身作则,对自己的儿子不偏不倚,即使与儿子多年未见也能让他去劳动大学进行改造,实在令人敬佩。

可以说,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那么,大家是怎么想的呢?

  • 作者:夜雨声烦
  • 编辑:二爻
  • 参考文献:
  • 1.熊华源.毛岸英和父亲毛泽东的二三事[J].炎黄春秋,2022(11):31-35.
  • 2.孟昭庚.毛岸英上“农村大学”[J].党史纵览,2018(08):55.
  • 3.李敏.毛泽东对毛岸英的“中式”改造[J].中国老区建设,2002(04):46.
  • 4.汤胜利.毛岸英在回国的日子里[J].党史博采,2001(05):26-29.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