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为山东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当前,为奋发有为做好经济工作,全省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鼓足干劲、改革创新。
为生动记录山东16市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挖掘经济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振发展预期信心,大众日报·大众新闻特别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大型行进式主题报道,派出16路记者深入企业生产车间、项目建设现场,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镜头记录发展脉动,为你带来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最新报道。
“这款手机,最吸引我的是使用了碳纤维内屏支撑层,轻薄又坚韧。咱们威海企业生产的碳纤维,还广泛应用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国重器上,我感到由衷的自豪!”1月10日,在威海市新威路的华为服务中心,市民王勇一边展示新买的华为Mate X6手机,一边对记者说。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华为新品发布会现场,仅仅几克的碳纤维就能吊起一台300斤重的摩托车。小小碳纤维何以有如此威力?
光威复材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赶制订单。
“耐得住3000摄氏度的高温,强度是钢铁的10倍,还耐酸耐腐蚀,具有超强的抗疲劳性,这就是被誉为‘黑色黄金’的‘21世纪新材料之王’碳纤维。”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威复材”)董事长卢钊钧解答了记者的疑问,“1月10日投入商业运营的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也使用了这种材料。”
想要了解光威复材生产的碳纤维,还得从钓鱼竿说起。作为“中国钓具之都”,如今全球60%以上的钓具产自威海,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多年以前,国产碳纤维一直没有突破技术壁垒,威海不少主营钓鱼竿业务的企业只能依赖进口碳布。
“那时的窘境,我们用一句到现在都扎心的话来概括,就是‘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卢钊钧说,为了打破困境,光威复材成立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展纤维”),成为我国第一家从事碳纤维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通过在研发上下功夫,如今拓展纤维不仅助力国产碳纤维实现“从无到有”,还对标国际碳纤维最高水平成功研发出T300到T1100、M40J到M65J等15大类全系列型号,助力我国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装备实现了碳纤维国产化替代,“拉动”了大国重器。
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热分析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最新一批产品样品进行分析。
企业乘风破浪的背后,是威海市在碳纤维产业集群建设上的超前布局和不懈努力。2015年,威海临港区打造碳纤维产业园,持续引进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24家高端科研平台,与42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8年,威海市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选入八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配套协作、资源共享、优势显著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加速形成。
“有拓展纤维这一龙头企业牵引,还有碳纤维未来广阔的应用场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延链补链,从一根碳纤维拉出一个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增长点。”威海临港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碳纤维产业园的开发、运营、招商等工作,该公司副总经理江宜静介绍,如今的碳纤维产业园里,40多家上下游及配套企业和机构“卡位入链”,将30万平方米的厂房全部“填满”。
山东天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锟科技”)就是“卡位入链”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高端无人机系统生产制造。“原来做试飞要跑很远的路,现在园区不仅给我们配套提供了试飞场,还协助我们申请了试飞的空域,大大提升了研发效率。”天锟科技董事长杜绵银告诉记者。
随着天锟科技等一批碳纤维应用企业的发展成长,“中国碳纤维基地”落户威海,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色产业集群链条已涵盖研发、转化、生产、检测等全环节,产业逐渐向汽车轻量化、压力容器、风电和建筑补强等领域扩展。2024年1-11月,威海市碳纤维等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284.4亿元。
碳纤维材料越来越走进百姓生活,其中在体育领域有着诸多创新应用。
如今,“黑色黄金”也越来越多地走进百姓生活。“这是我新买的羽毛球拍,框体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轻巧、坚韧、不易变形,感觉自己球技都提升了。”在威海乒羽健身中心打羽毛球的市民丛静静说。
“目前,碳纤维加固已成为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最常用的加固方法之一,具有高强高效、材质薄、重量轻、施工便捷、耐腐蚀性好等特点。”许鹏程是碳纤维产业园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于碳纤维的创新应用如数家珍。
“下一步,威海市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力突破,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壮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邢海波表示。
■短评
既重视“0到1” 又要重视“1到N”
威海碳纤维的发展历程,有两个“闪光点”:一是面对技术壁垒,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高性能国产碳纤维从“0到1”的历史性跨越;二是在“0到1”的基础上,一根碳纤维拉出一个产业集群,也“拉动”了大国重器,40多家上下游及配套企业和机构“卡位入链”,“中国碳纤维基地”落户威海。
对创新发展来说,“0到1”很重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基础性问题,是一个企业、地区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没有“0到1”,便无“1到N”;而“1到N”同样很重要,“1到N”解决的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问题,是让“1”产业化,实现市场价值倍增,而且会对“0到1”起到反哺与提升作用。威海重视“1到N”,尊重市场,也重视政策引导,成立了专业园区运营公司,让碳纤维产业迅速壮大,从而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 大众新闻记者 胡伟 郑莉 周学泽 孙顺科 通讯员 任现辉 姜凌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