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才智。
这两天正值北京罕见的三九寒冬,而且还有大风蓝色预警。好在有阳光,而且巧的是,大海也是蓝色。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畅游苏海。两天前,正值东坡的公历生日(公元1037年1月8日),八天后又,正值东坡的农历生日(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我十分愿意更万分荣幸,以自己的新著《苏海拾贝——走进如海的东坡世界》,为东坡老师庆祝988岁生日。今天是十号(2025年1月10日),正好也互文了“苏海拾贝”的“拾”。
谢谢杨光老师!歌中唱的好——“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说的既是杨光老师,也是苏轼老师。另一位为我和苏轼老师搭建桥梁的是责编张珺楠老师,感谢您!为了“多馀”之“馀”,应该怎么定稿,我们几番内卷。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新书发布会了。上一次的主题是白居易,谈的是《醉白之路》。这一次,我想和大家分享苏轼,这位我在醉白之路上遇到的最佳景点,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最佳经典。
在年初,我和好友海滨教授,与东坡老师订下了一个“千年之约”。十二年后,敬爱的东坡老师一千岁的时候,也就是2037年那一年,我们正好66岁上下,那时就可以与东坡先生彼此平视了,至少是在年岁上。不久前,在跨年活动中,又重提这一千年之约,大家纷纷表示此意甚好,决定来个倒计时。
东坡生日的“跨年”,互文着他的身份之跨学科,跨领域。苏轼是三位一体的天才、全才和通才——在他身上,既有朝臣的身分、文人的气质,同时他也有学者的厚重、教师的品德。近年来,我偏爱以“苏海”二字来概括苏轼的地位、成就与影响。苏轼曾说:“万人如海一身藏”,这句诗正可谓其自家写照,一如“苏海”之恰切。苏海,不仅可以形象地用来喻指苏轼其人其作那种海涵地负、海纳百川的浩瀚气象,还可以用来借指已如汪洋大海般的苏学研究。
在举杯邀明月、低头看手机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这么热爱苏东坡?这部《苏海拾贝——走进如海的东坡世界》记录了我的思考。于我而言,苏轼不仅是研究对象,也是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一束可追寻的光。或者说,主观上,苏轼是一个可以用来追寻的人生榜样,客观上,苏轼可以作为一个标杆。以苏轼为标杆,可以度量中国——度量中国的文学高度,度量中国的艺术宽度,度量中国的思想深度。人见人爱的苏轼,不仅是认知宋代文学的最好帮手,也是度量中国文化的最佳视角,还是提升我们思想境界的最好榜样。他既是北宋的优秀学者和艺术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如今又凭借“千年英雄”的美誉,成为中华文化的最佳象征。
苏轼的作品,东坡的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促使我们不断反思生活的意义,还有人性的深度。我的体会是——千古文人一东坡。近千年过去,从眉山走向世界的苏东坡,其独一无二已经可以确认。无论与前代的李白、杜甫相比,还是与隔代的屈原、陶渊明相比,东坡都无可替代。千古风流,千年英雄,千古风范,都可以作为“一东坡”的注脚。
眼下是岁初——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回首过去的这一年,苏轼对我而言,已经大过自己原来的研究对象——白乐天,这位苏轼的学习对象。春天,我在海口讲授了《万人如海一身藏——苏东坡的风神与气象》;夏天,讲授了《从香山到眉山——唐宋文学嬗变的两大高峰》;秋天,发表了《苏轼眼中的王维》;又围绕东坡的成都情结,在成都分享了《自江而海,从家到国——传承三苏家风,涵育家国情怀》;冬天,在眉山讲演了《以东坡之苏海,度量世界的宽窄》。岁末,结集了一部著作《苏海拾贝——走进如海的东坡世界》。可以说,为了追随这位全民偶像,我度过了紧张而又愉快的一个东坡年。
一代有一代之文明,一地有一地之文化。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苏轼研究者、爱好者的交流,我发现,苏轼最吸引读者的,往往先是其人格的魅力,其次才是才学和著述,最后才是书画作品和美学风范。苏轼善于以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坎坷和困苦,这种精神在海南表现得尤为突出。
走进如海的东坡世界,就会发现,从长江源头走出,经长江中游黄州,走到大海之南的苏轼,无意之中,以“身行万里半天下”的人生轨迹,印证了家国与江海的有机联系。从四川走向大海的苏东坡,更以乐天知命的胸怀,将“一蓑烟雨”走成了“清风徐来”;以“身行万里半天下”的人生轨迹,践行了家国有如江海;以“万人如海一身藏”的风神,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气象的最佳代言人。
苏海无涯,拾贝有径。如果我们以日有所学、月有所思为目标,希望也可以做到——季有所行,年有所成。最后,不敢代表苏轼,仅代表我个人,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大吉!
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