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有一些意象,能够体现意境。意象的运用总是带有一些名人效应,尤其是第一个诗人或词人用了某种意象,后代的诗人就会用了他用过的意象,算是借用了他的名人效应,以至于诗人或词人用来用去,把意象物化为某种特殊意义的东西,也就让诗词意象本身具有了某种确切的指向,具有了某种意义,当然也就具有了某种名气效应。
中学生写作文会引用一些成语,用成语来增添文采。成语都有出处,也都有原始的故事。一个成语本身就跟着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也就带有了某种普及的意义,当然故事本身具备一定的流量效应。只要人们用了这样的成语,就会勾起很多人的想象,让很多人对成语的本来意义到成语的语境义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成语固化为一定的意义,不论是本来意义还是它的语境意,都可以让人们轻松理解。因为成语本身具有一定的名气效应,也有流量效应,会获得很多人的认同。民间的俗语、歇后语也有这样的效应,甚至一说就懂,人们会自动传播,觉得自己有一定的文采,有一定的水平,其实不过是借用了词语本身的名气而已。诗词中的意象也是如此,很多诗词写大江大河,写山川草木,写风花雪月,写夏虫冬雪,写大雁,写月亮等等,都把一些具体的事物当成了具备审美属性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独特的意境。后代诗人或词人接着用这些意象,以至于用熟了之后,意象本身就和成语本身一样,具备一定的名人效应,也具备一定的流量效应。
自从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菊花、东篱、南山都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代表悠闲的心态。王绩的《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王维的《奉送六舅归陆浑》写道:“伯舅吏淮泗,卓鲁方喟然。悠哉自不竞,退耕东皋田。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李白的《陪族叔当途宰游化城寺》写道:“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杜甫的《遣兴五首》第三组的第三首诗写道:“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有种讥刺的意思,但分明是在解嘲。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二》诗说:“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欧阳修《河南王尉西齐》:“欲就陶潜饮,应须载酒行。”把陶渊明的意象当作的下酒佳品。苏轼《寄黎眉州》:“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当年。”李清照写“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元代写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散曲家马致远号东篱,本身就有致敬陶渊明的意思。马致远的《秋思》写道:“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滴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不管提到陶渊明的名字,还是提到他诗中的意象,抑或是提到他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后代的诗人和词人都在蹭他的名气,蹭他的流量,甚至让他的名字和诗中的意象成了一种田园生活的代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外国人不理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诗的内在联系,因为在外国文化里,明月没有思乡的意思。而在古典文化里,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常用的表现手法。杜甫的《恨别》写道:“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借白云明月,寄托对亲人的怀念。《月夜忆舍弟》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长卿的《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写道:“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张九龄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被认为是写月怀人的佳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简直成了经典,似乎很多人都会引用,而且婵娟的意象深入人心。写水的诗词也不少,秦观《踏莎行·候馆梅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将流水与离愁结合,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有写杨柳的,有写冰雪的,有写草木的,有写长亭的,有写松柏的,有写梅花的,有写乌鸦的,有写杜鹃的,有写蟋蟀的,有写猿啼的,有写羌笛的,有些琴瑟的,有写鸿雁的,有写月老的,有写比翼鸟的,有写连理枝的,有写红豆的,有写青梅竹马的。意象很多,都有诗词引用,而且一旦引用,就具备了意象本身的意义,还让意象在诗词中具有了一定的语境意。杨柳、长亭、羌笛都有离别的意味,松柏、梅花、杜鹃都有品格高尚的意义,乌鸦、猿啼都有哀婉的意思,鸿雁有传书相思的意思,也有思乡的情感,月老、比翼鸟、连理枝、红豆、青梅竹马,都有相思和爱情的意思。只要用了这样的意象,就会借用意象本身的意义,同时在诗词中发挥更多的意义,也就让意象具有了翻空出奇的意义,当然也就让诗词增色不少,就好像中小学生在作文中用了成语一样,让作文增添文采。
但意象并不能用得太多,以免泛滥,有“掉书袋”之嫌。用意象之后,就会用了意象本身的名气效应,也会用了发现这种意象的名人效应。诗人或词人早就发现了借用意象来写诗作词的技巧。不惜在诗中运用大量意象,有的只是用一两种意象,就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盘托出,而且是委婉地说明,并没有直白浅露地表达,当然也就显出艺术功力了。倘若剔除了诗词中的意象,或者用其他的意象来代替,就会让诗词干瘪无味。看来蹭意象的流量,借助意象本身的名气效应来写诗作词,不外乎写作诗词快速上手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