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之前,先“活下来”。

作者 | 刘亮

编辑 | 趣解商业汽车组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4年全国车市走势呈现U型增长态势,下半年的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力度超强,推动2024年全年车市同比增长5.5%。”


图源:乘联分会

2024年,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大年”。

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售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7.6%,同比增长12%,并在2024年下半年连续5个月渗透率均突破50%。

在2024年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首次超越燃油车;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实现了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新能源汽车“年产1000万辆”的国家。


图源:微博截图

随着新能源车的大卖,车企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随着哪吒、极越等耳熟的品牌传来财务危机的消息,车企们开始了真正的“生存淘汰赛”。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品牌在过去几年退出了电车的竞争舞台;全球范围内,近两年已有数十家车企在“血海”中被淘汰,裁员人数近10万人。

“未来十年汽车品牌只能活7家”何小鹏这句话的含金量不断被时间验证。

破圈、破产、价格战,是2024年电车行业的三个关键词。2024年电车圈的竞争可以用“乱中有序”形容,也把整个电车“淘汰赛”的激烈程度又加深了不少。

01.在“血海”中游泳

“在血海中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是小鹏汽车2024年三季报的捷报上的一句slogan。可以说,这句话也是所有电车品牌2024年的写照。

2024年伊始,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大巨头率先出手。特斯拉Model 3、Model Y降价,比亚迪紧随其后喊出了“电比油低”,直接把车型价格杀进了十万元区间。

据“趣解商业”观察,电车品牌的降价通常有几种“套路”:最直接的就是“明牌”降价,直接说明现价便宜了几万元;还有一种比较“抽象”的就是增配,例如同样的价格以前可以买低配现在可以买顶配;更“隐晦”的还有在贷款分期上搞花样,比如贷款分期“0首付、0利息”,这虽然不是直接降价但是贷款政策让消费者大有占到便宜的感觉。

北京的网友Becky(化名)表示,“现在买车的感觉就像‘不要钱’一样,没有首付直接开车就回家。这种超前满足的感受非常诱人。”


图源:微博截图

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参与这场价格战的选手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比亚迪似乎是最大赢家。2024年上汽集团累计批发销量为401.3万辆,而比亚迪公布的2024年销量为427.2万辆。至此,比亚迪终结了上汽集团年销量18连冠,成为了2024年国内车企集团新的年销量冠军;而且,2024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收2011亿元,季度营收首次超越了特斯拉的251.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亿元)。比亚迪在规模效应下,很快消解了降价对其带来的盈利能力的削弱;2024年第二季度,比亚迪毛利率短暂从22%降低到了19%,不过在三季度又回到了22%的水平。


图源:微博截图

“新势力三巨头”蔚小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24年三季度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3.1%、8.6%和20.9%,以造车行业公认的健康毛利率20%的基准线来看,只有理想勉强过关,这还是在理想汽车大部分车型都是增程式的情况下。

而在价格战中,均车单价也受到了影响。据“海豚投研”统计,第三季度蔚小理的均车成交单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且均低于市场预期。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品牌内部相对低价的车型销量占比在上升,另一方面就是品牌的促销活动。

这还是对于价格定位比较高的品牌,影响的是利润空间;而对于那些本身就低价的品牌,更是陷入了“降无可降”的窘境

例如广汽埃安,2024年,广汽埃安的累计销量为374884台,相比2023年同期,其销量下滑了21.9%;而广汽埃安销量下滑的时间和比亚迪降价到了10万元区间的时间基本是一致的。和比亚迪20%的毛利率水平不同,广汽集团整体的毛利率在今年第三季度只有7%,以价换量对他们来说不见得是一笔好买卖。


图源:罐头图库

到了2025年,价格战依然没有消停的趋势。

据“趣解商业”了解,比亚迪和特斯拉在2024年12月末就相继发布了相关优惠措施;到了1月7日,据《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已有超过30家车企相继推出限时直降等促销政策,10余个品牌更推出“兜底补贴”方案。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单车批量大幅增大,单车成本明显下降,而且头部的竞争格局仍未稳定;因此,在这种高增长的市场中,2025年“价格战”仍将延续,并且将极其猛烈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认为,比亚迪、特斯拉持续的“优惠降价”,对国内汽车市场将再度带来鲶鱼效应,倒逼2025年中国车市内卷程度加深

“如果我们做不到全球前五,我们就没法生存下去”。当年雷军对于小米造车的这个目标曾经被嘲笑“大言不惭”,但如今随着一波电车企业的淘汰出局,大家似乎越来越认可电车行业将会逐渐变成一个“赢者通吃”的局面。


图源:央视截图

“电车的竞争格局的改变和电车技术的成熟脱不开关系”,资深汽车从业者科林(化名)分析表示,“价格战,是因为电车技术逐渐成熟,对于车企来说成本控制更加高效,对于消费者来说电车的稀有性被稀释,所以不论是市场倒逼还是企业主去降价,价格战都会成为一个趋势;而且,我认为电车价格战在明年仍会持续。”

而对于“赢者通吃”的局面,科林也深以为然,“当我们用电池代替发动机之后,相较于以前内燃机的差异化就大大降低了,以前燃油机从材料、技术到排气都会影响最终的驾驶感,现在的电池技术基本只研究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让电池越来越耐用。所以电车的高端与否很多不是在电动化下功夫而是在智能化下功夫;而智能化更多是软件研发,就比耗时耗力的硬件研发更好把握,所以现在我们发现一个新能源车企可以从低到高包揽各种定位的新能源子品牌和车型。”

02.集体“破圈”

当“赢者通吃”成了电车竞争的共识之后,今年电车企业开始集体走出舒适区,“破圈”就成了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又一个关键词:价格破圈、技术破圈、车型破圈

价格破圈的选手:比亚迪、小鹏、蔚来等。

比亚迪打响价格战之后,“新势力”也开始闯入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价格圈;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小鹏的MONA M03和蔚来的乐道L60,忽然都杀入了十几万元的电车行列。


图源:车主指南

“其实推出低价车型我认为是价格战的一种变式,”科林这样评价道,“与其在原有车型上不断降价,不如直接推出低价车型”。

价格破圈的初心也很好懂:抢市场

例如比亚迪杀入10万元之下之后,原本在这片舒适圈里的广汽埃安就不舒适了;再例如小鹏,其原有车型P7+的消费者们通常会和特斯拉Model Y或极氪7X对比,也有部分消费者会对比小米SU7,不过MONA M03的消费者们对比最多的就是比亚迪海豹06。

一个产品最成功的反馈就是原本不关注这个品牌的消费者开始留意这个品牌了,通过一个产品引起另一个圈层消费者的注意,就是吸入了完全不同的流量池。


图源:罐头图库

除了价格破圈,电车也在做车型和技术的破圈,典型选手包括:跑、小鹏等。

此前一直销量垫底的零跑从2024年6月开始销量提速。6月,零跑销量20116台,首次突破2万台;8月,销量30305台,首次突破3万台;11月,销量40169台,首次突破4万台,并提前达成全年销量目标。2024年,零跑汽车累计交付近30万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025年,零跑将冲击50万辆新目标。

回头来看,跑最大的两个“功臣”就是2024年上市的C10和C16,这两辆被称为“小理想”的车型外形酷似理想L7和L8,不过12.88万和15.88万的起售价比起理想相当于是打了个“骨折”。外形的相似、增程的选择、超低的价钱,直接带飞了零跑。


图源:罐头图库

在2024年11月6日举办的小鹏AI科技日上,何小鹏宣布公司将推出名为“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的全新电动技术平台。这个霸气的名字可以拆解成两个字——“鲲”代表超级增程系统,采用下一代增程技术,“鹏”则代表着小鹏汽车的纯电体系。

何小鹏谈起布局增程的时候说过这么两句话: “企业如果要走向全球市场,还需要一个新的补能方式,其中就包括增程式混动;另外,一辆车的续航要做到1000公里以上,需要换纯电之外的动力形式来实现”;“去年一年我的观念有很大变化;以前考虑规模第一,后来的逻辑是要活过淘汰赛,要做多边形战士下的规模第一,规模领先。”

何小鹏的觉悟可以说是相当的“识时务”的。从乘联会的数据来看,2024年10月混动和增程式的零售量合计有52.2万辆,几乎和纯电销量67.3万辆平分秋色,且混动车销量同比增速107.7%、增程车同比增速是55.2%,都超过了纯电车销量的同比增速


图源:乘联分会

早在理想ONE上市的时候,电车圈还在大喊“纯电才是电车的未来,增程只是短期的过渡”,但实际的市场就是,2024年国内插电混动、纯电动基本都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尤其是插电混动在农村地区、新兴市场卖得非常好;据乘联会数据,整个国内市场插混渗透率是22.4%,而县乡是21%,基本是一致的。所以,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纯电车品牌加入到混动、增程的行列当中。


图源:乘联会

理想,就是一个技术和车型双破圈的代表案例。虽然MEGA的销量不尽如人意,但是理想从增程到纯电的破圈还在继续——不仅要在2025年继续推出纯电车型,还在补能网络上加码布局,建立更多的超充站。


图源:微博截图

其实,继小米SU7之后又发布了预售价81.4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小米汽车也来了一次巧妙的跨圈。“小米SU7 Ultra是车型的跨圈,更是品牌定位的跨圈。”科林评价道。

SU7 Ultra非常有趣的定位在了赛车,再配合驾校课程的营销,这就让小米这个互联网车企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外行造车”的这层评价。“SU7 Ultra可以不走量,主要目的就是改变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短时间内小米汽车肯定不想推出和SU7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车型;而以后小米可以推出一款20-30万元的车,说是使用了SU7 Ultra的技术。所以这次车型跨圈非常聪明,为以后车型和品牌的转型都铺了路。”科林表示。

对于“新势力”车企破圈布局电动超跑车型,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认为,“电动化带来的廉价动力其实给了很多品牌入场的机会,但超高端电动车型目前来看还不是主流,不过确实是一次洗牌的机会市场空间肯定是有,不过从车企利润以及研发产出比来看,电动超跑等超高端电动车型可能更多是一种技术象征。而对于市场来说,电动超跑可入手的差异化优势应该是更细分市场的挖掘以及智能化和驾驶体验带来的新鲜感。”

03.2025,“活下去”

进入2025年,尽管业内预测今年的汽车销量仍会有所增长,但更加惨烈的“淘汰赛”也已是行业共识。

以前那些用巧妙的角度和理由来修饰自己销量不足的技巧,在全员混战的淘汰赛下毫无用处,现在所有品牌考虑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怎么活下去”。

现在的车企想要活下去,主要得看三点:爆款车、毛利率、现金流

例如可以参考极越汽车这个“反向案例”:极越的车型是没有爆款的,最后因为资金链断裂闪崩,这就是一个从卖不动车到赚不着钱的过程。

再看一个“卖得动车也赚得到钱”的案例,比亚迪2024年销量反超特斯拉,并且第三季度毛利率22%,经营性现金流2130亿元、货币现金663.2亿元。


图源:微博截图

不过,夹在这中间的也有“车卖得动但钱赚不到”的。

例如一度被称为“神车神车”的五菱。就在1月1日,上汽通用五菱官微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总销量154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80万台,同比增长63%。然而,再看上汽通用五菱的财务数据——2024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的营业总收入为329.63亿元,归母净利润仅为0.97亿元

有规模但是没有利润,因为毛利率实在太低;此前财通证券相关研报分析五菱宏光MINI EV的毛利率可能只有2%-3%。薄利多销当然是一种策略,但是“多销”也架不住一直“薄利”;而且,如果市场空间增量收窄,盈利少的困境也会愈加凸显。


图源:罐头图库

和困在“性价比”里的五菱不同,蔚来的亏损则是受多条业务线“拖累”。

造车、自研芯片、做手机、换电业务,哪个都是烧钱的大项目。以换电业务为例,据“趣解商业”了解,蔚来汽车第一代换电站单站成本超过300万元,第二代和第三代单站成本在100到200万元之间,2024年6月上线的第四代单站成本又上升到200到300万元之间;按当前蔚来已建成的超2800座换电站估算,建站成本就要超过50亿元,还不算长期运营成本和电池储备费用。

长期的高成本投入也让蔚来上市以来一直承担着亏损的压力,2016年-2023年,蔚来累计亏损804.83亿元,加上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的155.3亿元,总亏损额达到960.13亿元人民币。

车企从烧钱到赚钱的过程拼得就是现金实力,通俗说就是谁能耗得起。

蔚来这方面还是比较给力的,2024年第三季度现金及等价物有422亿元。在这方面有优势的还有背靠小米集团的小米汽车,虽然汽车业务在2024年第三季度仍呈现净亏损15亿元的状态,不过小米集团有1516亿元的现金储备,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现金王者”;而且小米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已经达到了17%,这也是比较乐观的一个成绩。


图源:罐头图库

但是如果说过去的电车行业让我们看清什么,那就是这个行业可以“一秒天堂,一秒地狱”;一辆错误车型的推出、一次错误的品牌转型决策都可能要用几个季度的时间来化解,而几个季度对于一个时刻在生死线竞争的企业来说,已经太长时间。

乘联分会近日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国内汽车零售将达2340万辆,同比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预测2025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一季度估计负增长3%,其中一月因为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负增长在10%以上,而由于2025年四季度的报废更新、以旧换新政策与新能源车的车购税减税政策面临退坡,因此2025年四季度的增长力度估计很强”。

2025年,新能源车企们会继续在各种“破圈”中走得更深,谁会在新爆品的加持下更多盈利,我们拭目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