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皋陶的后裔

王 钰



天水成立了飞将军李广文化研究会,在此之际,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李广功绩的同时,还研究他的身世和上溯李广始祖以及李姓家族的溯源问题,由此,笔者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李广的始祖溯根追源为皋陶。也就是说,李广虽是李氏血脉的一员,但其先祖是皋陶,那么,李氏家族究竟始何而来?现将笔者的一些看法提交出来,供大家参考。

皋陶的“礼”与“理”




中国最早历史是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又经尧、舜、禹,直到夏代前期。在持续了数百年之久,在唐虞时代正是处于由氏族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的后期。

在唐虞之世,据考已经有了“刑”制,而创建“刑”制者何为其人也?

大多数学者考证认为:“皋陶造狱”所致。



那么,要说李广,李广的祖先可追溯到皋陶。皋陶,亦叫“皋繇”,也叫“咎繇”,是我国古代东夷族的首领,是少昊的后裔,山西洪洞县人,偃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也被称作“大理”,曾被尧聘为掌管刑法的官,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可惜皋陶在禹之先而死了,未能继位。《尚书·大传》说皋陶“士理官也”。《管子·法法》曰:皋陶为“理”,“理”为法官。清代马国翰《春秋·元命里》载:“尧得皋陶,聘为大理,舜时为士师”。《虞书·尚书》载:“帝舜三年。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君守》载:“皋陶传为虞舜时的司法官”。隋朝陆法言《广韵三烛》:“狱,是为法理也,皋陶所造。”《广韵》:“皋陶作狱,其制为圜,象斗星,圜墙,名曰: 圜土。”汪中的《哀盐船文》:“圜者为圏,圈者为法理所为。”《释名·释宮室》:“狱又谓之圜土,筑其表墙,其形圆世。”意思是皋陶所建造的监狱其狱墙形状象“圜”,故称“圜土”,实际上是一种圆形的土牢,说明皋陶最早掌管“法理”的官吏,是监狱的最早发明者。



皋陶不仅造狱,而且也是一位最早的司法缔造者。《书经·皋陶》:皋陶有言:“天秩有礼,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制定了“五刑”,提出了“五刑五用”的刑罚观点。所以这些都说明在唐虞时代己经有了“刑制”的记载;同时也就产生了由皋陶这样的刑罚缔造者,而且皋陶提出了“礼”出于天下,“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理”,违礼就是违“理”,违“理”就是违反“礼”了,就要“法”纠之,“礼”与“理”,“理”与“刑”互为所用,皋陶的“礼”后来就产生了“狱制”。《史记·五帝本记》曰:“皋陶为大理也,平,民各伏得其实。”《尚书·虞书·皋陶谟》记载:皋陶自制自任了“理法”制度,是如何自己修身、知人之道、安民之法以及治国的方略等,率先垂范突出了“九德”“五典”的示范作用的。



皋陶历经尧、舜、禹三世,呕心沥血辅佐尧、舜、禹,曾协助大禹治水。但皋陶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不是协助禹处理领导事务的政绩,而是皋陶“造狱”,制定了“法理”。皋陶创建的监狱古时叫“圜土”,皋陶任司法“大理”期间,相传他还使用一种叫獬豸(xiezhi)的怪兽来决狱,此物类似羊,但只有一只角,称“独角兽”。据说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但死不认账时,它就会顶触,“无罪则否,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致使天下太平。皋陶还提出“理出于天”,“理”与“礼”相通,因“礼”与“刑”相互为用,“刑”作为一种强制的暴力手段,而“礼”则是以“困苦教之”,以“礼”为教,维护稳定,既起到对犯罪者惩罚的目的,又起到教育与束缚作用,于是皋陶的造狱就运用而生,被后世人称为“狱神”。据说皋陶造狱的启发还是来源于伏羲的“豢养动物”所致,汉代文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曰:“牢者,闲养牛圈也”,“闲”在这里是栅栏的意思。西汉史游所编著的《急就章》曰:“理,狱也,皋陶所造”。所以“礼”与“理”(刑罚)互用,在当时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理氏集团”。



‌ 古代有“大理寺”,其溯源为皋陶的原始司法机构,古代的大理寺是中央司法审判机构(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大理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廷尉,北齐时期正式改名为“大理寺”,虽然中间有些插曲,但其基础一直沿用至清末‌。



“大理寺”机构的职责与职权主要是审理刑狱案件,确保司法公正。它不仅负责审理案件,还参与制定和修改律法,确保司法判决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大理寺的官员包括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等,其中大理寺卿是正三品官员,虽然官职不高,但对司法事务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皋陶与李氏集团



皋陶既是司法鼻祖,又为“李”姓之根,也是李氏家族的始祖。李氏集团是怎么形成的?有学者研究认为,

有几种说法:

一是由皋陶的“理”演变而为“李”。“理”与“李”谐音,音调相谐,这方面的资料很少,但笔者认为有的学者持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



二是当时的刑“大理”与“木”有关。一棵大树有主干的“礼”,才有枝繁叶茂的“理”,社会没有“礼”的束缚,就是一把乱麻,违“礼”就是违“理章”,才有理由制裁。《周礼·考工记》曰:“皋陶,鼓木也”。皋陶提出“理出于天”,有“理”就有“礼”,“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礼”是束缚人们思想意识的“枷锁”,但真正的枷锁由“木”而制成。人们只要违“礼”,就是犯法,皋陶的“造狱”大都与“木”处罚有关系,如枷锁、杖责、木囚车、监牢也用“木”做成等,开始“画地为牢”束缚,之后将犯人和战俘以羁押的方式处罚,是仿照了伏羲用木栅圈养动物的办法而逐渐创建形成了--“圜土"。相传,皋陶刚上任,看到大批的奴隶和为争夺地盘的战俘以及犯罪者被残忍杀害或作为祭祀品,他很苦恼,认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杀了便没有了悔改的机会。一天巡查之时,看到村庄人正宰杀圈养的猪羊等动物,没被宰杀的正圈养,有的还在强硬的鞭打教训,立即引发奇想,动物能圈养驯化,人为何不能“囚禁”?于是“以羁代酷”的“圜土”运用而产生了。皋陶还看到有的动物被驯化的服服帖帖,成为为人类服务的“伏牛乘马”,尤其两犬被圈养驯化的为主人坚守门户,于是又产生了“牢”。后由“牢”演变为“狱”,“狱”必须要有专门从事坚守牢门的“施职事”者,但却离不开与“木”的关系。



三是据传与一种“李树”有关。商纣王时期,一位“理氏”集团庭官的后裔因不满纣王施暴,便上谏施仁政,触怒了纣王,株连家族惨遭杀害,其中一后裔的妻儿在宫廷一位大臣的极力帮助下而亡命天涯,落荒而逃,在野外饥饿难忍,歇息树下,因摘“李树”之果充饥,加之他们是“理氏集团”的后裔,故以果树而将“理氏”改为“李氏姓”。从此这支血脉一直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直到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李耳出任朝廷为官,虽然李耳弃官骑青牛西行,但李氏家族总算才出人头地,李耳的后代(孙子)李兑帮助赵惠文王干掉了赵武灵王扶位,李兑而在赵国做官。李兑的儿子李昙又生四个儿子,李崇、李辨、李昭、李玑。大儿子李崇与其父李昙被赵惠文王派遣出使秦国的“使者”,几年后,其父李昙被赵国召回,而李崇不愿回去,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委任担任陇西郡太守,率军镇守西边,防御西戎游牧民族的侵扰,被秦封为“南郑公”,成为“陇西之王”。李崇的儿子李瑶又成为秦国南郡太守,其孙李信,又成为秦王赢政时期的名将,率军击败燕国,杀掉谋刺秦王的燕太子丹,李崇血脉在秦地形成了陇西成纪一大李氏家族。



话说回来,李昙的第四儿子李玑,在赵国也形成名将,成为赵国李氏家族郡望,但李玑的儿子李牧,不服秦国的骄横,又与秦国相抗衡,两国的名将实际是李氏家族各为其主互殴强悍而战。赵终被秦所灭,两国的李氏家族又和睦相处,繁衍生息,枝繁叶茂,遍洒各地。



西汉初年,先后曾任陇西、河东(据说现山西垣曲一带)两郡太守的李信,其后李伯考又生李尚,李尚成为淮南王刘安的门下食客,刘安非常器重,推荐曾任陇西成纪县令,李尚不仅是骑马射箭高手,而且在军事谋略上很有造诣。李尚生李广,李广在其父李尚的熏陶下,从小便熟习射箭,飞马轻骑,箭熟入木三分,这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骁勇善战,抗击匈奴号称的“飞将军”。李广为李尚的儿子,但史学界习惯笼统称为“李信的后代”,形成陇西核心人物。



李广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李敢因看不惯或不满卫青的骄横跋扈,两人不和,但卫青与霍去病是甥舅关系,卫青是卫夫子的弟弟,卫夫子正受汉武帝的宠爱,卫青与霍去病设计,霍去病借机射杀,成为历史上的一大冤案。



李广的孙子李陵以五千兵马力挺匈奴数万,围困被迫而降,暂且委屈,寻机东山再起,谁知汉武帝大怒抄家株连杀害全家,李陵没了退路,李陵一脉在汉地几乎殚尽。司马迁为李陵抱打不平,触怒汉武帝而受了宫刑关押。



陇西李氏集团一脉发展到李广的十六世孙,正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的李暠占据了敦煌、酒泉时,自任“西凉王”,建立了“西凉王国”,后称“西凉武昭王”,李暠将陇西郡内地的大批军队带到“西凉国”(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大部分军人娶妻生子,号称“李家军”,有的改姓为“李”,成为河西一带一大李氏集团。“徙江汉人万馀于敦煌”,敦煌地区汉人与非汉人形成杂居区域,也就形成了相当大的李氏成员集团。



李广,西凉武昭王李暠等都成为陇西庞大房户,之后由于战争、搬迁、经商等各种原因,李姓家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不断壮大,遍及全国和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南闽一带的“客家人”的李氏家族集团。客家人至今有着“陇西堂"的祠堂和“匾额”,李氏家族也成为一支全国庞大的族群和姓氏。隋朝后期,出生陇西成记的李渊父子镇守太原郡时统帅数十万大军打下一统江山,建立了唐朝,李世民昭令天下李姓以“陇西成纪”为“郡望”。李世民追封“皋陶”其为“德明皇帝”,即“大唐德明皇帝”。李白也自诩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



四是相传皋陶与伯益的关系。皋陶有三子,长子伯益,能驯服鸟兽,曾是舜的畜马官,后因养马有功被赐予“嬴”姓,周孝王时伯益的后代又因养马被封“秦邑”,又称“秦嬴”,又在秦地陇西一带分出一支产生于李氏族群,然后向四面八方迁徒“辐射”,李姓便撒满“五洲四海”,当然持这种观点者笔者并不赞成,考据不足,再不必多论。

综上所述,李广的身世是由“理氏集团”到“李氏家族”的演变而来,但李广的始祖是皋陶,李广是皋陶的后裔,后来他的祖籍在陇西成纪,即今甘肃省天水秦安一带或现在的陇西一带,也有一定的道理。



作者简介:

王 钰,(笔名: 覆盆子),甘肃天水市人,2005年以来,先后出版《笔走大墙内外》《25号监舍》《上磨的时光》《难忘的岁月》《屲儿楞》《梦醒东窗》等多部著作,发表多篇文史论文,散文、格律诗。现为甘肃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三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天水地方志协会,天水苏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甘肃作家协会,天水作家协会会员等。

(经作者授权刊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