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是一种日常经常萌生的负面情绪,要搞清楚遗憾发生的原因、它的本质,并且引导我们如何变废为宝,把这种负面情绪转化为我们继续前进,自我提升的动力。

名为“世界遗憾问卷调查”的网站,收集了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志愿者提供的两万件“人生憾事”。总体来说,根据原因,我们的遗憾可以被细分为8个领域,分别是职业、家庭、伴侣、教育、健康等等。随后,又对其中的100人进行了后续跟踪调查。在研究分析后,提出一个颠覆性的结论:那种看似理想的“无悔人生”,实际并不美好,而遗憾才是促使我们积累经验教训,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动力。

真实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因为形形色色的困境而迷茫,在某个瞬间决心抛弃之前的生活,让自己重获新生。当然,这种重启当然值得一个小小的仪式;而他们的选择几乎一样,那就是走进文身工作室,在自己的躯干上刺下“无悔”两个字,作为一种宣言。



“无悔”这两个字,在席卷世界的流行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尤其吸引那些刚刚踏上人生旅途,冲动而激情澎湃的年轻人。平克举例说,一首流行歌曲《我无怨无悔》的持续流行,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首最早由法国女歌手伊迪丝·皮雅芙演唱的歌曲,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随后的60多年里,被无数艺人传唱,并且作为配乐,在许多成功的经典电影中,反复出现:例如诺兰的《盗梦空间》,甚至梦工厂的动画《马达加斯加》等等。不仅如此,这首歌也出现在无数消费品电视广告中,向受众传达一种非常响亮的品牌理念,那就是拒绝为昨日的缺憾后悔,就等同于特立独行、卓尔不凡,同时也在告诉大家:人生是单向度的,只有继续不加回头地勇往直前,我们才能收获爱和幸福。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大家可能都熟悉一条谚语“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投资理财经验的朋友,就会告诉你,这句谚语的底层逻辑,是有数学和经济学定理支持的,那就是进行分散投资,就会有效降低风险。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并在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马科维茨这套“分散投资”理论,在日常生活中也依旧有效。人类的情感和经验,也是一份独特的投资组合,有一些是积极的,比如爱、自豪等等;同时有一些是消极的,比如悲伤、沮丧或者羞耻。那种要求我们过“无悔人生”的宣传,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在自己的情感经验投资组合里,为了增加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而不惜减少投资项目。正如同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只买几只被普遍看好的股票一样。这样做,虽然看似节省了精力,但事实上却增加了风险。

积极情绪固然会极大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和前进坚持的动力,但消极情绪同样不可或缺。人类社会之所以延续至今,消极情绪也有功劳;比如,恐惧和警惕让我们远离猛兽、极端天气等危险;厌恶让我们避开那些违背公序良俗,危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愤怒提醒我们要挺身而出维护自己或他人的利益,诸如此类。



同样,遗憾也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是相对复杂。如果你把悲伤、内疚和轻蔑混合在一起,就得到了遗憾。虽然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负面心理体验,但遗憾,也是人类经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深刻理解遗憾,发掘它的积极意义,我们才能获取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自我提升的诀窍,并且对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真正重视的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