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从管理对象和边界、人与事的关系、内外部因素的联动,到用户导向、组织架构、产品创新以及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管理者都需要形成系统化的思维,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增长,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从不连续性中创造连续性。



首先,管理者要意识到,企业的管理对象主要包括“人”和“事”两个方面。管理“人”,意味着确保团队中有合适的人才,并且他们具备执行战略的能力;管理“事”,则意味着要优化业务流程、资源配置和决策机制。这两者是相互交织的,不可分割。正如柳传志所说的“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团队和战略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如何让团队保持灵活性和创造力,是管理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在管理边界方面,企业内外的互动关系非常紧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文化和制度,必须能够迅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今,随着互联网、智能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内外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不能只着眼于内部优化,还要把外部资源和市场变化纳入战略规划。成功的战略规划不应仅限于企业内部,而是要突破边界,利用外部机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在“先人后事”的管理原则下,管理者需要先关注人的因素。优秀的管理者深知,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具备合适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企业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企业成功的关键不是一开始就明确战略,而是找到合适的人才。合适的人不仅能推动企业的创新,还能激发整个组织的活力,避免企业陷入大企业病。

管理者还要处理好“人”和“事”之间的平衡。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管理者应当让两者形成良性的互动。关注的重点不是简单地管理团队或梳理流程,而是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动态的协调,特别是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如何通过培养积极、创新的文化,让所有员工都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努力,是管理的核心。

同时,企业在管理中需要关注“内”和“外”的平衡。企业内部的机制、文化建设和员工激励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洞察外部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应学会“由外而内”的战略思维,从市场需求、用户变化、技术发展等外部因素出发,推动企业的内部变革。阿里巴巴有个逻辑叫“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理念就是这个“由外而内”思维的最佳例证。企业的核心任务是满足客户需求,所有的内部调整和变革都应该围绕这一点展开。



用户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正如德鲁克所说:“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在用户需求变化频繁、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管理者不仅要关注用户的显性需求,还要挖掘他们的潜在需求。比如,特斯拉早期就看到了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提前布局电池供应链,大幅降低成本,提升了竞争力。因此,管理者需要通过用户导向的战略,持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执行战略的重要支撑。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者必须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战略需求。组织架构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不断优化,向更加扁平、灵活的方向转变。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企业要打破传统的层级结构,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

在产品管理方面,管理者要清楚,产品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连接企业与用户的桥梁。随着市场变化加快,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必须通过持续创新和迭代来保持竞争力。尤其在科技驱动的行业,企业必须提前洞察用户的未来需求,依靠技术创新引领市场发展。比如,苹果公司通过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和优化用户体验,始终保持一定的市场领先地位。

企业的市场策略同样至关重要。市场不仅是企业获取资源和用户的地方,也是与外部环境互动的渠道。管理者需要具备全球视野,敏锐捕捉市场中的机会,同时也要预见潜在风险。市场变化迅速且不可预测,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很可能会被淘汰。因此,管理者在制定市场战略时,不仅要看到当前的竞争,还要提前布局未来可能的新机遇和挑战。

需要说明的是,仅对这些要素进行框架性的梳理,起到的是“自查清单”的作用。如果你对其中某个要素尤其感兴趣,可以进行拓展阅读。

总结来看,面对复杂的营商环境,管理者必须具备系统化的战略思维,从“人和事”“内和外”“用户、组织、产品和市场”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和布局。持续的人才培养、组织优化、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有助于管理者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明确方向,在不连续性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