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是武汉市民春节餐桌上不可少的传统菜品,“蔡甸藜蒿”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其独特的香嫩口感也让它成为全国年货市场的抢手货。眼下,蔡甸藜蒿进入春节“菜篮子”生产的黄金期,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上门开展“双优四零光明行、万家灯火映初心”服务活动,为蔡甸藜蒿的采摘、加工、上市保驾护航,助力农户增收,度过一个欢乐、富足、安全、祥和的春节。
1月9日上午,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作业人员来到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道薛山村的逐梦田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用电体检。只见450多亩的蔬菜大棚里,全部都是绿油油的“蔡甸藜蒿”。在水肥一体、自动控温达15℃的适宜环境下,各个大棚按生产排期依次成熟,50天左右就能收割一茬。
藜蒿收割以后,就被进入加工车间进行去叶、除杂、打包。车间里,近二十位工人麻利作业,当天采收、当天处理完毕。加工车间工人、附近村民何正霞说,进入藜蒿出产旺季以后,他们每人每天可以整理一百三四十斤,一个月能赚三千多块钱,马上过年了可以给家里买年货。
“我们现在每天能采摘加工三千到四千斤藜蒿,主要供应给武汉市和周边的城市。”武汉逐梦田园生态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负责人介绍,作为独具武汉特色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蔡甸藜蒿在春节前后还远销到深圳、上海和安徽等众多省市。正在运行的温控大棚实施了智慧化的管理,现场除了忙着采摘新鲜藜蒿的工人以外,还有来自当地供电部门的鄂电红马甲正在对大棚里控制智能农机设备的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进行细致检查。
同样对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提出更高要求的,还有合作社里用来储存新鲜藜蒿的小冷库,“春节前的订单比较多,供货量很大,我们也是提前把藜蒿采摘、加工好,然后放进小冷库里保险储存。”梁中桥说。
进入合作社的加工区域,梁中桥打开冷库大门,将当天需要发货的一箱箱藜蒿去除冰块、摆上运货小车,在供电人员的帮助下拖出了冷库——在此之前,鄂电红马甲们也对冷库里的制冷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其在相对高负荷下的正常运行。
原来,为了满足春节市场需求,合作社有计划地进行循环保鲜存放,“小冰库”随即派上了用场,保证年货供应。整个生产过程中,“物联网”监测等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以及近10台水肥一体机、变频供水泵、制冰机等,进入高负荷状态。于是,当地供电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排查安全隐患。
国网武汉市蔡甸区供电公司侏儒供电所副主任肖铁介绍,在当前的冬季低温条件下,藜蒿遇冷就容易产生大面积冻死,这就对电力能源的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对这类种养殖业合作社,我们不仅常态化地开展上门用电体检,还对合作社的供电线路进行高频次的巡视运维,同时优化线上业务平台流程,为农业生产运营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梁中桥介绍,长期以来,只要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用电难题,电力部门都是随叫随到,保障合作社的春节年货生产。
据了解,武汉市场上的藜蒿九成来自蔡甸,产地集中在侏儒、永安、消泗等地。“蔡甸藜蒿”经过4代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市场供应期可达8—9个月,增产近三倍。目前,蔡甸区藜蒿设施种植面积达4万亩,2024年总产量达16200万公斤,总产值达5.6亿余元。(叶琳 刘媛 钟运哲 胡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