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高科技企业的腹地,钢筋水泥森林最繁密之处,藏有一座晶莹剔透线条优美的玻璃球形建筑。在阳光下,它的穹顶和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一样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引领着人们走进中国唯一以钢结构为主题的博物馆。


▲钢结构博物馆外部

钢结构博物馆,会不会很工业化?会不会枯燥难懂?其实一进入这座博物馆,观众便会被它厚重而宽广的人文气息所包围,又会被精彩有趣的钢结构故事所吸引,继而又会被建馆者“铁骨仁心”的精神所打动。


▲钢结构博物馆内部穹顶


经历波折,从世界各地征集藏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世间知名的博物馆,不在于多么富丽堂皇,而多是以馆藏文物闻名。同样,这座钢结构博物馆的创立者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对藏品的征集。


▲泸定桥铁索

展柜里静静地躺着两节泸定桥铁索,身形朴实,色彩斑驳,沉淀着历史的印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透过这件浸染着红军将士鲜血的展品,飞夺泸定桥时的枪林弹雨仿佛近在眼前。泸定桥的革命历史人们耳熟能详,而对于这座1706年建成的铁索桥在世界桥梁史的地位却鲜有人知。

如果仔细观察这两节扣在一起的铁索,竟然从各个角度都找不到接口,你这才发现300多年前中国锻造的水平有多高。泸定桥铁索的跨度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直到一百年后才被英国的梅奈大桥所超越。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北塔天线构件残件

在展厅中部的C位,摆放着钢结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重磅藏品件长2.4米、宽1.9米、高0.6米、重达3吨多,它正是2001年“9•11”事件中倒塌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北塔天线构件残件。它被烈焰焚烧后留下的斑驳色质仿佛把观众一下子拉回了满是警报、浓烟、烈火的9·11现场。

该件藏品于2016年2月由美国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无偿捐赠给钢结构博物馆,其得来的过程十分不易。当年为了这件藏品,深圳市孔雀计划引进人才、现任中建科工创新研究开发院院长李任戈博士只身前往美国,他发动各种人脉资源多方沟通协商,经过不少波折,不懈努力,最终九转功成,终于将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钢构藏品带回了深圳。


▲上海外白渡桥钢结构模型

此外,钢结构博物馆内还展示有中国滇越铁路人字桥和上海外白渡桥、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和加州金门大桥等著名钢结构建筑和桥梁相关文物,每一件都展现出沧桑的历史感,让观者沉浸其中。


古今中外,呈现不朽钢构建筑成果

除了在藏品方面用心使力之外,钢结构 博物馆也非常重视产业历史脉络的整理,整个展览动线有清晰的逻辑和巧妙的布局。在钢结构历史展厅,观众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和中外交替呈现的方式纵览世界和中国的钢结构发展历史。

突然展厅一角响起打铁的“叮叮叮”的声音,蹦蹦跳跳的小朋友也立马停留下来观看。原来这是用幻影成像技术还原古代工匠打铁冶炼的现场,微缩场景投射的动态人物加音效成功抓住了观者的注意力。


▲美国金门大桥钢缆和铆钉

近现代以来,西方的钢构产业飞速发展,留下了辉煌了钢构建筑成果。展厅呈现近代西方钢结构技术的飞跃发展,从1851年建成的伦敦水晶宫,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再到纽约布鲁克林大桥,旧金山大桥,再到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馆、纽约世贸中心、迪拜哈利法塔等都一一呈现。

近现代中国的钢构发现历史也一一展现,从以牺牲800多名中国工人为代价的滇越铁路人字桥;从抗战前夕为阻挡日寇铁蹄而自行炸毁的钱塘江大桥,到雄伟靓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从古代领先到近代落后,再从现代的奋起直追到当代的勇立潮头,中国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夹杂着悲愤的血泪,也充满了超越的光荣。


▲钢结构博物馆内部一角

一排欧洲图书馆样式的展陈背景上有连续的透明屏,播放着经典建筑的影像,透明屏内部是手工模型展示,都让观众获得新奇立体的视觉感受,氛围感拉足。这些不朽的建设成果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类的奋斗,也连接了人们的心灵。观者看到此处,不免心潮起伏。


炫目科技,多种玩法轻松科普

观众来到博物馆的科技厅,一下子从历史的沉浸中转到了炫目科技中。二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钢结构呈蓬勃发展之势。超乎想象的空间造型不断被创造,高度与跨度指标持续被刷新,整个人类的生活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为原型,还原超高层钢结构施工场景

深圳是一个与钢结构深度结缘的城市,四十余年来,建设者们用特区精神打造这座城市的“钢筋铁骨”。大量的摩天大楼崛起,深圳天际线的戏剧性变化很大程度上就是钢结构来帮助达成的。解开钢结构这个核心元素,超高难度的建筑技术谜题也就有了答案。

博物馆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科普,其中包括很多深圳案例。比如在互动厅展示超高层建筑的建筑过程时,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平安金融中心的建造过程,因太过逼真,观众可能会有恐高的感觉。而在科技厅展示大跨度钢结构安装技术的时候,就用了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钢结构的场景模型。


▲桥梁钢结构施工场景展示

此外,在展示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流程时,用了北京中信大厦(昵称中国尊)的模型。拆分讲解超高层钢结构尖端的安装技术,就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场景模型来说明。

与此同时,钢结构在研发、设计、制造、安装、防腐、防火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基本知识,也都以各种有趣的模型来直观展现,不少还有互动功能。


▲蓝科减隔震技术演示平台展示

观众在互动厅还能惊喜地发现一批以钢结构知识点开发的互动小游戏,包括小小建桥师、3D积木、爆破专家、工地搬运工……此外墙上还设置了游戏电子排行榜。怪不得还没进入互动厅就听到小朋友兴奋的叫声,他们在这里边玩边长见识,不亦乐乎。


办博物馆,他们是认真的

近年来,企业举办陈列室或博物馆并不鲜有,大部分只是用作企业文化的一个补充部分。而当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决定要做钢结构博物馆的时候,就准备做一个充分担当社会责任的公益博物馆。“我们知道,建一个博物馆,不只是收藏,还有研究;不只是陈列,还有教育;不只是守护,还有传播。我们在建馆之初,就抱定一个目标:充分发挥、全面履行一个博物馆的职能职责。”中建科工集团副总经理、钢结构博物馆馆长周发榜表示。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场景展示

中建科工集团是中国建筑旗下的火箭军,也是这个行业十多年来的龙头企业。中国4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有26座,中建科工参与建设的有23座,世界上最高的10座摩天大厦,他们做了4座。如此雄厚的行业资源和大量的人才,都为做好钢结构博物馆奠定了最佳的基础。

初创阶段,大家都没有做博物馆的经验,甚至连“展陈大纲”这个东西都是第一次听说。不会就学,大家跑遍各地考察博物馆。建馆各方面都以最高标准来要求,比如为了做到国际化,规定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必须是中英双语。为保证英文质量,馆方专门延请了同济大学两位专攻工程英语的老教授承担翻译工作。

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方面,钢结构博物馆更是下了大功夫,专门组织公司的专家编写了两本《钢结构是怎样炼成的》科普读本,包括小学版和初中版,编者中不乏清华、同济的博士和海外的博士。

疯魔癫狂成细活,钢结构博物馆从方案落地、展陈施工、开馆筹备、开放试运营,到团队组建、正式开馆、藏品入藏、举办活动等过程,都体现出中建科工人的担当、团结、追求卓越和家国情怀等品格,记录并映衬了深圳这座城市创新、奇迹、未来的特质。


如今,钢结构博物馆已经是多层级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等,中建科工人希望通过钢结构博物馆将“铁骨仁心”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而每一个前来参观的游客也从中领略到现代建筑之美和绿色生活之美。

文图 |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余海洪

编辑 | 余凯扬

征集令来啦!

即日起,投稿接亲人来深过年的故事

赢50元话费

活动详情

| 活动时间 |

即日起至1月27日

在微博带话题#接亲人来深过年#@深圳晚报

发布接亲人来深的温暖瞬间

配上图文介绍或视频

即为成功投稿

| 活动奖励 |

10位优秀投稿者

将获赠50元话费

进入活动页面

— 深小晚特选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