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舞的彩扇、紧密的鼓点、别致的草帽……夜幕降临,在青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港西村,20多位村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正在村委会舞蹈室进行排练。“我们村文艺队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每年都会编排一个新作品,最近排练的节目《踏歌起舞迎新春》受邀参加崂山区的春晚啦!”港西村村民孙秀花骄傲地说道。



春节归乡人多,村里的文艺队抓住这一节点,宣传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江家土寨村社区大院里,村民正在热闹地排练。“正月初八先在街道社区表演,正月十五还要上区里表演咧!”在江家土寨村,村民自发成立了村艺术团,成员都是本村村民,最大的有九十多岁的老人,最小的有刚上学的小朋友。旱船秧歌是“江家土寨村艺术团”最拿手的节目,村民们借助旱船、假毛驴等道具,装扮成猪八戒、书生、八仙等各式各样的人物,踩着锣鼓的节奏闹新春。“每次排练现场都热闹非凡,有锣鼓队、旱船队、人物队总计50余人。”九十多岁的江志义老人年轻时就爱好戏剧,到现在仍在艺术团和老伴一起,指导后辈排练演出。

马上到来的是蛇年,江家土寨村特意创新了戏剧编排,吸取《白蛇传》传统元素,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更增添了过年的热闹氛围。江家土寨村村民苏艺说,“在这里,没有一个村民受过专业训练,技艺都是从村里老一辈那里传承下来的,耳濡目染,心里怎么想就怎么演。一起排练的时候,不仅交流了技艺,更交融了的感情,村民之间有了认同感,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了。”江家土寨村艺术团还先后获得崂山区民间艺术表演赛优秀表演奖、崂山区市民才艺大赛·第二届戏曲团体赛优秀奖等荣誉。

同样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其中,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的节目彩排也在平度市崔家集镇上演。平度新农民剧团成立于2015年,现人员规模已超过50人,主打戏曲种类有柳腔、茂腔、京剧、歌舞等。有了自己的剧团,在闲暇之余,邻里街坊因共同的爱好—戏剧聚集到一起,关系更加和睦,行为举止更文明。剧团的拿手曲目《葡萄架》《小姑贤》《乡韵情》等在文化下乡活动中都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我们又唱戏又跳舞,心情特别欢快,整个村都像个团结的大家庭一样”,剧团成员杜淑贞发自内心愉快地说。



为了保护和传承当地传统戏曲文化,作为平度市人大代表的平度新农民剧团团长刘华,特意搜集收藏了以往的戏剧服饰,自己出资在当地建起了戏剧服饰展览馆,把崔家集镇老艺人留下的一百多年的服装和鞋子都收藏起来,陈列在展馆里,详细地展示青衣、花旦、武旦等戏剧角色的服饰特点。“有的戏服年代久了不适宜布展,为了保护老戏服,我们就拍摄了老戏服的照片,把照片摆在馆里展示”。在刘华的带领下,平度新农民剧团多次获得平度市戏协一等奖、金奖等奖项。

“农民文艺队”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以文艺形式讲述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引导群众摒弃陋习,追求健康文明风尚。今年,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的农民戏剧队编排了不少接地气、聚人气的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其中由农民自编自演的京剧小戏《金钱不是万能的》,在全国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从村庄小舞台唱响全国大舞台,成为9个受邀参加全国展演的节目之一,山东省唯一。小品剧《家和万事兴》入选全省移风易俗小戏小剧视频展播,京剧小戏《治家格言》于今年9月受邀参加山东省第七届农民戏剧展演月移风易俗小戏小剧专场演出。



据悉,今年青岛市不断丰富拓展乡村文化服务,以文化繁荣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提高乡村文明。举办全省首场“大地流彩”农耕文化大讲堂,观看人数达3.87万人。推进文化体验8个廊道重点村、9条示范带建设。开展“大地流彩·青岛市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举办广场舞大赛等36项乡村文体活动,选送20个村舞作品、24名乡村匠人、41件农民文艺作品参加全国比赛。举办青岛市乡村运动嘉年华暨首届农民运动会,形成乡村运动嘉年华等“村IP”。在持续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中,推动农耕文明优秀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和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当前,青岛市已建成全国文明村镇18个,省级文明村镇249个,市级文明村镇538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99%以上。广袤的乡村物质日渐富足,精神日益丰富,文化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移风易俗成果不断显现,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