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晾晒鱼干成为云安区都杨镇人民群众延续几百年的传统。冬季晴日,风干气爽,西江边上的都杨渔民又迎来了晾晒鱼干的旺季。


在都杨镇湾边村,渔民一大早就开始制作鱼干——放血、剖割,将草鱼快刀切成手臂长的“鱼条”,然后用盐或秘制酱料腌制,并在日光下整齐悬挂晾晒。在江风吹拂和阳光曝晒下,鱼肉的水分逐渐蒸发,油脂被牢牢锁住。站在旁边,都能闻见浓浓的鱼香味,香味中溢着收获的喜悦。


天气晴朗,鱼干自然风干3到5天直至敲打起来“卜卜脆”,便成为一条合格的鱼干。晒干后的鱼干呈现米黄色,肉质紧致细腻,入口弹牙咸鲜,每一口都是对西江的深切回味。都杨鱼干吃法很多,但都杨人的第一选择是放上腊肠腊肉一起蒸,这一咸鲜味引得不少人“返寻味”。不少在外游子、老饕更是通过邮寄方式购买都杨鱼干寻得“乡味”。以渔民余叶和的鱼干为例,一斤鱼干的价格在40到70元不等,一天最多可以卖出30多斤,邮寄地址遍布大江南北。


都杨鱼干历史悠久,不少渔民、村民至今还保留着制作鱼干的传统,并口口相传鱼干的古老故事。


都杨镇金鱼沙村渔民余叶和:金鱼沙鱼干制作工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到了秋冬季节,我们金鱼沙的渔民都会忙着晾晒鱼干。以前我们祖太婆林氏给经过金鱼沙的拉缆仔(渔民、纤夫)施药,他们为了报恩,回赠盐水,我祖太婆煮水提盐后,用盐把西江鱼腌晒制成鱼干,这就是金鱼沙鱼干的来源。

近年来,都杨镇以鱼为媒,提升“西江河鲜一条街”风貌,建设美丽圩镇客厅、发展湾边村乡村旅游经济,从一条鱼到一宴席、再到一个村,多场景传递西江渔耕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农文旅经济,蓄力打造成为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记者丨郑夏匀

一审丨陈海杏

二审丨邓可强

三审丨林伟志

创文:




觉得不错,请点这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