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左宗棠临终前拍着床沿,怒骂李鸿章:“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李鸿章误尽苍生,终将落个千古骂名!”慈禧得知左宗棠病故,如闻晴天霹雳,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说:“准奏左爱卿生前遗愿。”



在晚清政坛中,左宗棠李鸿章是两个最为知名的历史人物。李鸿章出身于官宦之家,在家族的荫护之下,仕途可以说一帆风顺,入阁拜相,水到渠成;而左宗棠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坎坷曲折、几经磨难,两人是一生都在争锋相对的死对头。

和处事圆滑的李鸿章不同,左宗棠性格火爆,对于那些贪污腐败的同僚,都会毫不顾忌地正面指责怒骂,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产生的最激烈的一次矛盾和争执,就是在新疆战役前针对“海防塞防”的问题上出现分歧。

李鸿章表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而且英国、俄国虎视眈眈,主张放弃塞防,专注于海防。

左宗棠极力反驳:“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应该塞防、海防并重。”

这一场口舌之争,双方辩论了几个月。

左宗棠态度决绝,言辞激烈:“凡是祖国的领土,一寸土地也不能轻易让给外国人,岂能眼睁睁看着这166万平方公里——六分之一的领土被外国人占领?”

为了能够让慈禧太后松口,左宗棠经过一个月的深思熟虑,写出了一篇有名的万言书《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属抚粮运情形折》,用文字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让慈禧意识到了,失去新疆对京师也会造成威胁。



于是,两宫太后下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关外剿匪事宜,并将兵、饷、粮、运大权交由左宗棠一人全权负责,但是无法提供足够的银两作为军饷。

收复新疆不同于其他战争,新疆不具备就地筹集后勤物资的条件,一切军需都要从内地转运。为了让此次西征得到充足的军饷供给,左宗棠耗费一年时间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地要钱,还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掏了出来。

1876年,64岁的左宗棠率领军队西征,西征大军来自五湖四海九省,共121个营,计有8.7万人。一口黑漆漆的巨大棺材赫然出现队列前方。

在给家人的书信中,左宗棠是这样写的:“西事艰难,我愿受尽苦楚,为子孙后代留点福泽,留点榜样。”字里行间,充满了悲壮和决心。

左宗棠深知,新疆的沦陷,不仅仅是领土的丧失,更是国家的耻辱,民族的伤痛。因此,他挺身而出,誓要收复失地,以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民族的尊严。

左宗棠与西征军便分批入疆,经哈密抵达巴里坤,对阿古柏发起进攻。坐拥4万兵马的阿古柏一战即溃,在新疆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左宗棠摧垮“天山防线”,收复北疆。英国人评价说:“这是乾隆以后,一百年来第一次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光辉成就。”

1884年,法国舰队不宣而战,在福州马江对福建水师进行袭击。72岁的左宗棠被再次派到福建,与已经占领越南的法军对峙。李鸿章主张马上和谈,左宗棠却表示:“中国不能永远屈服于洋人,与其赔款,不如拿赔款作战费。”



然而,当时的晚清政府还是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清晨,原本晴空万里的福州城,突然大雨倾盆,74岁的左宗棠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左宗棠临终前还心心念念着:“未能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

慈禧太后得知左宗棠病故,心情复杂,决定完成左宗棠生前遗愿,她说:“把左宗棠生前的奏折拿来,同意成立新疆和台湾设省,了却左爱卿的遗愿。”

与此同时,慈禧还追赠左宗棠为太傅,恩谥“文襄”,赏治丧银三千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美国《新闻周刊》评他为“一千年来全球40位智慧名人”之一,连大文豪莎士比亚都排在他之后。

百余载已过,那句“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依然在大地上回响。一部《左宗棠全传》,道出一代传奇人物为国、为民、为天下,铁骨铮铮的一生。

作者评价 “左宗棠是帝国的鹰派、晚清的战神、民族的脊梁。晚清时期的每一件大事,只要有左宗棠参与,结局一定完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