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吴阳镇那蒙龙母庙

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明清时期为高州府吴川县。



在吴川旧县城吴阳镇北边的那蒙村有一座龙母庙,村民似乎并不十分清楚这座龙母庙的历史,还将龙母庙前的道光三十年(1850)吴川知县钟斯敬立的碑刻误认为是光绪年间的。其实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吴川人已经将那蒙龙母庙的历史理清楚并且说明了那蒙龙母庙与悦城龙母祖庙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但让笔者奇怪的是,附近那余村龙母庙在五月初八诞期当天举行游神活动,而那蒙龙母庙的游神却是在正月初六日举办的。



近年重修的那蒙龙母庙(吴川黄振军供图)

乾隆《吴川县志》卷之四《坛庙》载:“龙母庙在县北三里,顺治间建。庙前有龙母井。今庙圮。”

光绪《吴川县志》卷三《坛庙》载:“龙母庙在县北三里,顺治间建庙,前有龙母井,庙久圯,道光三十年知县钟斯敬捐题修复,正座一间,前后二层,岁旱官绅祷雨辄应。”后接按语引述宋朝康州通判张维为州城西南白石泉龙母庙所写的《永济行宫记》以及清代康熙年间德庆知州秦世科倡导重修悦城龙母祖庙所撰写的《重修龙母庙序》。由此可见,那蒙龙母庙与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有关,那蒙龙母庙供奉的神明是悦城龙母。





光绪《吴川县志》书影

那蒙龙母庙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到了乾隆年间,龙母庙已然倒塌。道光二十八年(1848)江西万载举人钟斯敬任吴川知县,两年后的道光三十年(1850),钟斯敬让时任吴川教谕南海举人梁作楫写了一篇文章,并刻成碑文,倡导重修龙母庙。终于建成一座面阔一开间,纵深二进深的庙宇。龙母庙建成后,这块碑文就嵌在龙母庙前壁上。可惜现在已经模糊不清,无法阅读了,只是隐约可见“署理吴川县正堂钟”以及“道光三十年仲秋吉日勒石”等字。不过,光绪《吴川县志》收录了这篇文章。笔者将其点校于下,限于学识,错讹难免,敬请指正。

县北三里有井,泉源甘冽。岁极旱,他井不敷于给,此犹汹涌喷岀地脉,实据吴阳之胜。顺治间,司牧者倡建龙母庙其上,每祷辄应。前杨明府以斯庙屡著殊勋,拨田数亩为享祀需。后以葺补无资,将田变价。今虽不绝祈祷,而土木倾颓,虫蚁剥蚀,无有继起筹善其后者,良可怪也。吴川地濒大海,多沙少泥,当盛暑月,十日不雨,民人疾苦不可名状。高原禾稼尽为枯槁,下隰之田,咸水又不可资生。今龙母常沛甘霖,以苏民困,其神灵所栖,竟不一报,食其德而被其泽者,于心何安?钟明府莅吴川,适岁旱,䖍祷于神。六月初旬,闲日得雨,三日酬功,更得大雨,以霑以足,农人告欢。钟明府拟葺斯庙,择士人解事者董其役。自兹以往,时和年丰,民康物阜,食租衣税者得以按亩获租,而农民亦得以余藏早完国课,将藉庇神力于无穷。



道光三十年仲秋吉日勒石(吴川黄振军供图)

龙母庙前还有一口龙母井,井水甘洌。虽然只有两米来深,但怎么也不会干涸,因而远近闻名。当地人介绍,清代极度旱灾时,其他井都干涸了,仅剩龙母井有水,于是就连吴川县城的人都来这里挑水吃。至今还有十几户村民使用这口井。



雍正《吴川县志》书影

雍正《吴川县志》卷四《坛庙》载:“龙母庙在县北三里,顺治间建。庙前有龙母井。”又载:“县北二里有龙母井,极旱而泉不竭,往往祈雨立应,邑人立龙母庙祷祀之。”如此看来,似乎是先有龙母井,后建龙母庙。也正是由于龙母井的特别,光绪年间,吴川候选教谕吴士彬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该诗体现了体现了当地人们对龙母的尊崇,也表达了吴士彬对龙母井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当地带来甘水、造福一方的殷切期望。

藏身同井鲋,嘘气即云随。

况乃称龙母,何难致雨师。

风清传社鼓,泉冽荐神祠。

伫见为霖去,飞腾漫守雌。

吴川那蒙龙母庙与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在历史脉络上相连。从历版《吴川县志》对那蒙龙母庙的建庙时间、庙前龙母井的记载梳理可知,龙母井在当地的特殊地位与龙母庙的存在紧密相关。吴士彬的诗不仅描绘了龙母庙的神奇,也暗示了龙母与龙母井的关系。龙母井的存在仿佛是龙母庙的一个重要支撑,而那蒙龙母庙的灵验与悦城龙母祖庙的影响力相互呼应。那蒙龙母庙虽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变迁,但其与德庆悦城龙母祖庙的渊源一直延续至今。它不仅是当地民众信仰的寄托,也是德庆、吴川两地文化交流与传承的见证。



那蒙龙母庙内景(吴川黄振军供图)

(感谢吴川黄振军先生提供照片以及告知那蒙龙母庙现状信息)

端溪文史创建于2015年9月,立足于发掘德庆人文历史,放眼泛德庆地区(即德庆曾经管辖过的包括今封开、云浮、郁南、罗定、信宜等地)以及肇庆地区乡土史情。你关注我,我致力于追寻历史本源。欢迎读者转发分享。在这里,您可以阅读许多关于德庆乃至肇庆人文历史的文章,希望能让您更加了解德庆(肇庆)历史,帮助您深入研究德庆(肇庆)文化。

其他公众号转载本公众号原创作品需取得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