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一汽-大众公布了2024年的销量。老实说表现绝对是超预期的,全年卖出165.9万辆新车,位列国内合资车企冠军。其中大众品牌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全年交付了92.8,万辆新车。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做到这个成绩殊为不易。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一汽-大众去年上半年被曝光的“突围行动”,内容提到“一汽-大众处于最后的转型窗口期,除了背水一战无路可走”。从结果来看,努力“挣扎”的一汽-大众确实比绝大多数合资企业表现都好。
一汽-大众是如何稳住基本盘的?这家头部合资车企将如何继续突围?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深挖燃油车阵地潜力
2024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全年渗透率达到45%,这个数据让很多传统车企非常慌。变化来得太快了,2019年还是4.7%,短短五年时间翻了9倍不止。慌乱的情况下就是“病急乱投医”,整个产品、价格体系完全打乱,多年的品牌积淀毁于一旦。
在这种情况下,一汽-大众的答卷堪称完美。
首先看数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大众成功坚守住了燃油车的阵地,市场份额取得了逆势增长,上险份额做到了7.3%,创下历史新高。虽然整个市场确实在萎缩,但通过对整个大盘的进一步掌控,一定程度补足了损失。
再具体一点,速腾(参数丨图片)依然是A+级家用轿车标杆,全年销量24.1万辆,在细分市场的占比达到了33.2%,稳居细分市场第一。经典两厢车高尔夫全年销量4.2万辆,细分市场占比44.9%。再就是迈腾,现在是两代同堂,全年销量17.5万辆,居于细分市场第二位。再就是探岳、揽巡这些SUV,也都是稳居燃油SUV细分市场Top2。
光从销量来看,一汽-大众似乎变化并不大,无非就是占比提升了一些而已。但拆解一下一汽-大众的战略就会发现,里面真的有学问。
对于入门级的代步车市场,一汽-大众算是彻底放开了,宝来降到了8万以内,而且入门就是EA211 1.2T发动机,探歌降到了12万以内,入门就是EA211 1.4T发动机,这算是直接豁出去竞争了。
不这样做不行,新能源车的用车费用太低了,而且现在还在不断卷价格。如果还拘着不降价,比如宝来卖10万+,可能客户转身就走了。通过大幅度的价格调整,起码一汽-大众依然在这块市场有一席之地。
不至于像飞度那样,曾经是名副其实的“神车”,一览众山小的存在。却因为固守战略不变,如今月销连千台都没有。不仅仅是厂家损失了一个爆品,更是让车主群体蒙羞。大家会质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买飞度?不论是对于品牌还是车主,这样的结果绝对是双输。
对于中高端的轿车和SUV市场,一汽-大众的战略可以说是“且战且退”。速腾、迈腾、探岳这些主力车型确实降价了,但依然维持着合资头部的身份。毕竟大市场变化了,不降价不行,现在也很难奢望速腾卖到15万+了。但一降到底就能保住市场吗?其实也未必。大众的品牌定位,服务、做工这些,依然需要头部的身份来维持。
这里面的尺寸把握就非常体现水准了,既不能太贵,也不能太便宜,还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
至于一些相对小众的市场,一汽-大众其实维持了相对坚挺的价格。比如高尔夫的终端优惠只有2万不到,毕竟国内的同类型小车几乎已经绝迹,高尔夫某种程度拥有不可替代的身份。从结果来看也是这样,占据细分市场近50%的份额是什么概念?这也说明一汽-大众对于市场的解读确实足够精准。
(2)从“油电共进”到“油电双智”
当然了,要维持住这一切,自然不能是不思进取。比如速腾率先搭载了1.5T 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扭矩都有明显的提升,燃油经济性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再比如迈腾的内饰设计和配置几乎完全新能源化,还匹配了最新的IQ.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说白了,市场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到了2025年,一汽-大众还会有一系列的大动作,继续稳住自己头部的位置。
全新的探岳L将在3月份正式上市,新车基于MQB平台打造,首次引入了全新的37W baseline电子电气架构。这套架构最大的特点,就是CAN通信的带宽从500K升级到了2M,还加入了最新的加密通信验证机制。全新车机系统的流畅度体验会比现款更好,也能实现车道级导航、AR导航以及自动泊车IPA这些功能。
当然了,整车尺寸升级和内饰进一步科技化也是必须的,属于一汽-大众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一贯的严苛品质要求也会得以保留,探岳L的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达到81%,热成型钢占比28%。为了保证整车耐久性,新车在量产前的整车道路试验相当于模拟用户驾驶了400万公里。出色的品控体系,依然被认为是一汽-大众的杀手锏。
这一套全新的技术,也会逐渐搭载到新的大众系车型上。
最近2025款ID.4 CROZZ也正式上市了,新增了晨雾绿配色和暗黑骑士黑光包套件,内饰也大大改观,用上了最新的12.9窄英寸边框中控大屏。最大的升级在车机上,新车搭载了ID.S 5.0系统。车机流畅度的提升很明显,并且前期的车机卡顿黑屏现象也都解决了,新款的UI界面也算得上简洁美观。
这一次的升级,一汽-大众还做了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把电池电芯从宁德时代811升级成了622,虽然能量密度降低了一些,但整个电池包电压更高,输出能力更强,电机的效率提升,会让整车能耗降低,冬天的抗衰减能力会更强。
总体而言,一汽-大众的升级确实没有新势力们“一年三变”那么吓人,但一步一步走的还是挺踏实的。记得ID.系列初上市的时候,很多人吐槽车机根本没法用,甚至“还不如燃油车智能”。起码最新的ID.S 5.0系统不论是流畅度还是功能性,已经相当不错。
一汽-大众这样的体系,注定无法一口气产出问界M9,小米SU7这样的车型。但完备的研发、验证体系,出色的做工,也让它的产品下限足够高,起码不会成为错误的选择。
最近车圈大家也在讨论,为什么一汽-大众如此坚挺?整个市场变化这么大,那么多传统车企都倒下了,一汽-大众还能做到有量还有质。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真正去思考用户在想什么,用户需要什么。看一汽-大众的产品布局,价格战略,以及技术迭代,确实比传统的合资企业都高出一筹。
只是“油电共进”战略还是要深化,“油电双智”的新格局还要继续打造,挑战总是在前方。2025年,一汽-大众准备好了吗?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合车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