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1. 概况

仁和店古村位于金滩镇西南面。现有居民20余户,人口70余人,面积约0.25km²。仁和店分为古村和新村。仁和店古村北面和西面为丘陵,由许多樟树围绕:东面为大片开阔的农田,并设有为村中生活供水的池塘,通过田间小路与仁和店曾氏宗祠和仁和店新村相连:西南与燕坊古村相望,相为呼应,整体的自然环境良好。

明末曾氏由东北面的下曾家移此。村民大都在外地经商,因取“仁义道德”“和气生财”之义而名。




2. 村落格局与街巷体系

原仁和店古村北有书院,南有药店。现书院仅余部分残墙:药店则只剩部分地基大致可看出原有占地轮廓。从遗址来看,书院和药店的规模都很大。在仁和店古村中。附属的马厩和厕所均放在村子正房的北侧,便于管理。离村几十米处的东面田地中,有古时修建的蓄水池。将生活用水和饮用水截然分开。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建造和卫生用水理念。通往蓄水池的田间道路均由青石铺砌。


由于当年兴建是统一规划,统一建造,所以整体村落布局整齐划一。道路和建筑之间条理清楚,而且排水体系十分完善,至今大暴雨时都不积水。

古村分布有两口井和一个蓄水池,一口为药店洗药之用。一口为书院所用。其西南原有一塔,现不存。



3. 历史建筑分布及特点

村内主要建筑为两列共16栋民居。南北向相连的宗族院落。外围为封闭式围墙,南北两面各有侧门入内,东面有三座门楼式牌坊。此外无任何出入口。两排民居都配有依托院墙的落廠等附属建筑,作厨房等其他功用,与正房分离。东面落廠与正房相向,西面落腋与正房同向。两排正房之间及各住户之间铺有宽窄不等的鹅卵石巷道,东面因近院墙正门。成较宽的院落。

仁和店古民居全为砖木结构,南北两两相连,其间设较窄的巷道。建筑青砖灰瓦、平檐有垛。正面檐下原有碉楼式飘檐,雨天族人可在全村串门而不湿衣鞋。

东面有三个高大的门楼式牌坊。均为四柱三间。正楼主牌上分别刻着“司马第”“莲启文明”“气蕴清淑”字样。檐下有各式彩绘。梁枋门楣上精雕细刻。


屋内基本为一厅四房布局,室内装饰主要为木雕、描金绘画,各式阁扇。格言楹联等香案、烛台香炉、太师椅、古床、老桌、座镜等古器保存基本完好,整个建筑和装饰显得古朴典雅。整体建筑和室内细部有干天眼、湿天眼、海涵坛等。



4. 问题与保护建议

古村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格局和街巷体系。有关部门也颁布了《仁和店古村保护管理规定》,但现状问题是:建筑和其他古迹有破坏。部分民居在坍塌后修建成为新式民居式样。与周边环境十分不协调。村庄基础设施仍旧比较落后,公共设施缺乏。交通条件和卫生条件亟待改善。村民的文保意识需要继续加强。

建议和燕坊古村联合进行保护。因仁和店古村距离燕坊古村十分近大致建筑型制和细部与燕坊古村基本一样。所以,从有利于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建议将仁和店古村和燕坊古村联合进行整体保护。

仁和店古村现存古建筑有20余处,在整体建筑,规划布局、风格。功能使用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之处,建议对仁和店古村的整体格局进行保护、尽快编制保护规划,正确指导保护与建设。

要注重对村落内历史建筑的保护,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举。村落内建筑大多保留完好型制统一,具有很强的特色,保留价值很高。此类建筑特色的保护,也是对仁和店古村整体特色风貌的保护,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促进古村发展。

作者:阮仪三、姚子刚

来源:《城市规划》2006年第8期

选稿:耿 曈

编辑:郑雨晴

校对:朱 琪

审订:欧阳莉艳

责编:刘 言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