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据传某小学三年级妈妈在班级群里的聊天记录,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甚至引发了一场网络海啸。
这位妈妈在群里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个小女孩痛哭流涕,而她的母亲,面容冷硬,手持衣架,狠狠地抽打着她的身体。
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却让人看得心头沉重,压抑难耐。痛哭的孩子,怒吼的母亲,这个家庭的一幕,仿佛成了当下教育困境的缩影。
紧接着,这位母亲在群里发声,矛头直指老师。她要求老师不再给她的孩子留堂,甚至表示已经放弃了孩子的学习,因为孩子一写作业,她就会“死掉”。她的言辞激烈,情绪崩溃,让人不禁疑惑:这究竟是怎么了?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个女孩已经满身红肿,躲在餐桌后面默默擦拭着眼泪。而母亲的要求,更是让人震惊:以后不要再给孩子布置作业,因为她写不了。
这位母亲坦言,自己也是个有家庭有工作的人,无法每天在学校门口这样等孩子。她承认,这是她自己管教的问题,与老师无关。
老师的回应温和而理解,她表示孩子并不是很不听话,今天也没有留堂,有什么情况可以私下跟老师讲清楚。
然而,这位母亲的怨气并未因此消散,反而更加激烈。她控诉老师天天留堂到6点半,让孩子连煮饭的时间都没有;她抱怨老师每天在群里点名,让她觉得颜面扫地。
这一连串的质问,让人感到窒息,也让人不禁思考:这究竟是谁的错?
孩子有错吗?当然没有。她只是在学习上还没有开窍,面对母亲的疾言厉色,她选择默默流泪,乖巧地站在一旁。她的无辜和无奈,让人心疼。
老师有错吗?当然也没有。老师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孩子成绩不好,老师把孩子留下来补习,这是额外的付出和牺牲。她不仅无可指摘,甚至还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那么,错的是这位母亲吗?更不是。她只是一个被生活、被孩子的学习逼到崩溃的可怜人。她承认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而她自己也在忙着生存和工作,根本无暇兼顾孩子的学业。
从视频中简陋的装修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富有的家庭。她每天挣扎在温饱线,被生活蹂躏得疲惫不堪,而孩子的学习、群里的压力,让她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当下教育困境的写照。家长、孩子、老师,每一个人都看似是在认认真真地行走在自己的轨道上,但殊不知,轨道早已变形,每个人的生存空间都被挤压得无处遁形。
近年来,家长崩溃的新闻屡见不鲜:
一个爸爸在家长会上突然情绪崩溃,放声大哭,因为他工作太忙,无法及时回复家长群里的消息,老师总是提醒他,他感到工作和生活都如此艰难。一个母亲晚上加班回来,发现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积压的情绪突然爆发,在孩子面前放声大哭。这些家长的崩溃,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更是因为生活的重压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很多人管现在的家长叫“牛马型父母”。白天是任劳任怨的打工人,为了工作熬到头秃;晚上还得辅导孩子做作业、在家长群里汇报打卡。工作不能出错,家长群里的任务更不能出错,稍不留神,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他们就像铁打的战士一样连轴转,不敢拒绝,不敢逃避,所有的痛苦只敢往自己的心里压抑。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难道就没有既能把工作干好,又能把孩子带好的父母吗?当然有,但这样的家庭背后,一定是有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孩子上小学后,一定有一个专门的人负责照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另外一个人,必须保证其中一方辞职之后,他的收入能让家庭的生活质量不会变。这样的家庭很多,但大多数家庭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我们都是普通人,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平凡人。我们睁开眼,是生活的一地鸡毛;闭上眼,是孩子的学习教育。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明明比任何时代的父母都要努力,但却偏偏事与愿违。我们学了很多育儿知识,但教育起孩子来,依然是拔剑四顾心茫然。
孩子没错,他们只是在学习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家长也没错,他们只是在尽力而为,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老师更没错,他们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想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
那么,我们的教育到底哪里错了?
或许,错就错在我们对教育的期待和定义上。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成绩优异,能够出人头地,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我们总是希望家长能够全能全知,能够完美无缺,却忽略了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无力和疲惫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老师能够包罗万象,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却忽略了他们也只是教育者,而不是神。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重新审视我们对孩子、对家长、对老师的期待和要求。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给予家长更多的宽容和帮助,给予老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成长,让每一个家长都能在陪伴中幸福,让每一个老师都能在教书育人中找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