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是大自然挥毫泼墨的杰作,将世界绘成一片银白。当夜幕降临,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似点点繁星挣脱苍穹的怀抱,奔赴人间。雪夜,是心灵的避风港。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尘世的喧嚣被雪掩埋,思绪如同雪花般肆意飘荡。或回忆往昔的温馨岁月,或憧憬未来的美好蓝图,心灵在这片洁白中得到净化与慰藉。

雪舞飘飘, 静美无言,古诗词里的雪夜,如同深邃的诗篇, 字字句句, 美到窒息!

村雪夜坐

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莫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唐白居易的《村雪夜坐》,恰似一幅静谧而清冷的乡村雪夜图。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开篇描绘出诗人的举动与所处环境,他背对着灯光,坐在南窗之下,窗外风裹挟着霰雪纷纷扬扬,在暗夜中肆意飞舞。一个 “暗” 字,既点明了雪夜天色的昏暗,又烘托出一种压抑且略显神秘的氛围,诗人独坐于此,那孤独的身影仿佛与这暗夜风雪融为一体。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进一步渲染这深村雪夜的孤寂,在这寂静的乡村夜晚,万籁俱寂,唯有那受伤掉队的孤雁在雪中发出的哀鸣声偶尔传来,打破这死一般的寂静。“寂寞” 一词直接点明氛围特点,而 “残雁” 这一意象更是强化了孤寂、凄凉之感,它就如同此刻独坐的诗人,或许是在漫漫旅途受了伤,或许是在生活的浪潮中落了单,于这寒夜雪天里,独自承受着那份落寞与哀伤。

整首诗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仅通过简单勾勒环境与听闻的声响,便将乡村雪夜的寂静、冷清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雪交加的深村寒夜,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彼时彼刻的幽微心境。

雪夜二首

宋-陆游



书卷纷纷杂药囊,拥衾时炷海南香。

衰迟自笑壮心在,喜听北风吹雪床。

宋陆游的这首诗,宛如一幅温暖又透着豪情的雪夜生活画卷。

“书卷纷纷杂药囊,拥衾时炷海南香。” 诗的开篇便描绘出雪夜室内的场景,桌上摆放着杂乱的书卷与药囊,在这寒冷的夜里,诗人裹着被子,不时点燃来自海南的香料。“书卷” 体现出诗人好学,即使在这样的雪夜也不忘读书求知;“药囊” 则暗示着诗人的身体状况或许欠佳,需靠药物调养;而 “海南香” 的燃起,又为这略显清冷的雪夜增添了几分雅致与温馨,营造出一种别样的生活氛围。

“衰迟自笑壮心在,喜听北风吹雪床。” 诗人感慨自己虽已年迈体衰,却不禁嘲笑自己那颗壮志雄心依然未灭。“衰迟” 点明了自身所处的暮年状态,“自笑” 则带有一种自嘲又豁达的意味,即便身体老去,可心中的豪情仍在。在这样的心境下,他竟欢喜地听着北风吹打床榻、裹挟着雪花的声响,那呼啸的风雪声不仅没有让他感到畏惧或悲凉,反而似在为他的壮志豪情助威,展现出诗人积极乐观、老而弥坚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将日常雪夜的生活细节与内心的豪情壮志相融合,让我们看到了陆游在暮年时光里,虽历经岁月沧桑、身体渐弱,却依旧怀揣理想、笑对生活的豁达形象,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感受与深刻的精神启迪。

园中雪夜二首

宋-张镃



急傍栏干唤酒杯,却嫌红烛炫高台。

新图水墨兼凝粉,展向冰溪镜面开。

宋张镃的这首诗,恰似一幅充满诗意与雅趣的园中雪夜赏景图。

“急傍栏干唤酒杯,却嫌红烛炫高台。” 开篇展现出诗人在雪夜中的一系列举动与微妙心理。诗人迫不及待地靠近栏杆,唤人拿来酒杯,想来是要借酒助兴,在这雪夜中享受一番别样的情致。然而,那明亮的红烛在高台上闪烁的光亮,却让他觉得有些过于耀眼、张扬了,“嫌” 字精准地传达出诗人此时对这过于绚烂光亮的排斥,可见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契合雪夜宁静、素雅氛围的情致。

“新图水墨兼凝粉,展向冰溪镜面开。” 诗人的目光从室内移向园中的雪景,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幅新绘就的水墨画,又似有凝霜般的粉质附着其上,那洁白纯净的雪景铺展在如镜面般澄澈的冰溪之上,美不胜收。这里通过巧妙的比喻,将雪夜的园景描绘得如诗如画,生动地展现出雪景的素雅、静谧与空灵之美,也流露出诗人对这园中雪夜美景的由衷喜爱与欣赏之情。

整首诗从诗人雪夜的行为举止入手,进而描绘园中的雪景,将雪夜园中那种独特的雅趣、清幽的氛围以及诗人的审美意趣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跟随诗人的视角,一同置身于那美妙的园中雪夜,领略那别样的景致与情致。

雪夜二首

宋-王镃



松屋篝灯伴夜阑,闭门不管雪花寒。

调朱旋滴梅瓶水,读过唐诗再点看。

宋王镃的这首诗,犹如一幅温馨且充满雅趣的雪夜生活画卷,将雪夜的宁静与文人的诗意生活巧妙融合。

“松屋篝灯伴夜阑,闭门不管雪花寒。” 诗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在那被松树环绕的屋舍之中,点起篝火,亮起灯光,诗人伴着这昏黄的光亮,静静等待夜的深沉。“夜阑” 点明时间已至深夜,而 “闭门不管雪花寒” 则体现出诗人的心境,外面雪花纷飞,寒意阵阵,可他却将这一切关在门外,全然沉浸在屋内这一方属于自己的温暖小天地里,不为外界的寒冷与风雪所扰,尽显悠然自得之态。

“调朱旋滴梅瓶水,读过唐诗再点看。” 随后,诗人开始了充满雅趣的活动,他调制朱砂颜料,轻轻滴入插着梅花的瓶中所盛的水里,想来是要为这雪夜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与情致。做完这些后,又重新翻开已经读过的唐诗,再次细细品味、研读。这里的 “调朱” 之举展现出生活中的艺术情趣,而重读唐诗则体现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在这雪夜之中,以这些雅事来打发时光,让生活充满了诗意,也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在寒夜中自得其乐、沉醉于艺术与文学世界的文人形象。

整首诗通过对雪夜室内活动的细致描写,传递出一种闲适、雅致的生活韵味,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在雪夜这一特殊情境下,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对精神世界的精心营造,给人以宁静且美好的阅读感受。

次韵和慎微雪夜饮归

宋-邹浩



篮舆还自斗边城,雪夜乾坤分外清。

我为捐书径眠去,寒光犹助一窗明。

宋邹浩的这首诗,仿若一幅雪夜归行图,勾勒出独特的心境与景致。

“篮舆还自斗边城,雪夜乾坤分外清。” 诗人乘坐竹轿从边城返回,在雪夜之中,整个天地仿佛被清洗过一般,格外澄澈清明。“篮舆” 点明出行方式,“斗边城” 则暗示了行程的起始地点,而 “雪夜乾坤分外清” 一句,不仅描绘出雪夜天地间的洁净景象,也隐隐传达出诗人在这冰天雪地中的一种心境,或许是在经历了边城之事后,内心被这雪夜的清冷所感染,暂得一份宁静与澄澈。

“我为捐书径眠去,寒光犹助一窗明。” 诗人表示自己因为抛开书本,索性直接睡去,然而那雪夜的寒光却依旧透过窗户,照亮了屋内。“捐书径眠” 体现出一种洒脱随性,不拘泥于读书之事,而 “寒光犹助一窗明” 中的 “寒光” 既指雪夜的清冷光辉,又似乎象征着一种自然的力量,即使在诗人休憩之时,它依然默默地发挥着作用,将窗户照亮,也在一定程度上点亮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暗示着诗人虽在睡梦中,但仍能感知到外界雪夜的清寒与光明,进一步烘托出其心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在雪夜归行的背景下,将外界的景致与诗人的内心状态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清冷而又超脱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能体会到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那份淡然与自在。

雪夜有感

宋-潘阆



大雪拥蓬户,寒梦不成归。

孤坐北窗风,飘落辞家衣。

向晓酒力减,背壁灯影微。

谁知游子心,暗逐长空飞。

宋潘阆的这首《雪夜有感》,恰似一幅饱含孤寂与思念的雪夜羁旅图,生动地展现出了游子在寒夜中的愁苦心绪。

“大雪拥蓬户,寒梦不成归。” 开篇描绘出一幅大雪封门的景象,雪花纷纷扬扬,堆满了简陋的蓬户,寒意透过门窗肆意袭来。在这样寒冷的雪夜,诗人连在梦中归乡都难以实现,“寒梦不成归” 直接点明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归乡不得的无奈与苦楚,那冰冷的现实就连梦境都无法冲破,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孤坐北窗风,飘落辞家衣。” 诗人孤独地坐在北窗之下,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吹起身上那件离家时所穿的衣裳,衣袂随风飘落,仿佛也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孤坐” 凸显出诗人的孤寂,而 “辞家衣” 这一细节更是勾起了对往昔离家场景的回忆,进一步强化了游子身处异乡的落寞与对家的眷恋。

“向晓酒力减,背壁灯影微。” 随着时间推移,临近拂晓,酒意渐渐散去,背后墙壁上的灯影也变得微弱昏暗。这两句通过描写雪夜将尽时身体的感受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愈发清冷、落寞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孤独,长夜漫漫,借酒消愁也只是一时,而那挥之不去的愁绪却依旧萦绕心头。

“谁知游子心,暗逐长空飞。” 最后,诗人感慨有谁能知晓游子的这颗心呢,它早已暗暗地随着那辽阔的长空飞向了远方的家乡。此句直抒胸臆,将深埋心底的思乡之情彻底宣泄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游子在雪夜这一特定情境下,对家乡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以及漂泊在外的无尽孤独,整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雪夜示见甫弟

明-张九一



流霞满空庭,幽篁时自语。

但见落花来,不见花开处。

张九一的这首诗,宛如一幅静谧且意境幽远的雪夜庭院图,蕴含着别样的情思与韵味,似在向弟弟传递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心境。

“流霞满空庭,幽篁时自语。” 诗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空灵而静谧的氛围,那如流霞般的雪纷纷扬扬,洒满了整个空旷的庭院,给人以一种梦幻且清冷的感觉。庭院中的竹林在雪的映衬下显得愈发幽深,它们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时不时发出沙沙声响,好似在低声自语。“流霞” 一词用得极为巧妙,形象地描绘出雪花飘落的轻盈姿态以及那种漫天飞舞的美感,而 “幽篁” 的 “自语” 则赋予了竹子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让整个庭院充满了一种神秘且幽静的气息,同时也侧面烘托出庭院的寂静无声,只有竹子在与这雪夜 “对话”。

“但见落花来,不见花开处。” 诗人眼中只见雪花如同落花般纷纷飘落,却寻觅不到它们最初绽放的源头所在。这里将雪花比作落花,既契合雪夜的情境,又有一种别样的诗意和美感,雪花从空中飘落的样子恰似花朵凋零坠落,而 “不见花开处” 则增添了一种朦胧、虚幻的感觉,让人不禁去遐想雪花究竟从何处而来,也暗示着世间诸多事物往往只呈现出结果,其源头却隐藏在不可知的深处,或许诗人借此意在向弟弟传达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微妙感悟,有一种空灵深邃的哲理意味蕴含其中。

整首诗通过对雪夜庭院中雪景与竹林的描写,营造出清幽、空灵的意境,借雪花 “但见落花来,不见花开处” 的特点,含蓄地寄托情思,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雪夜庭院之中,去体会诗人想要传递给弟弟的那一份幽微又深远的心意。

望梅花·雪夜

明-徐士俊



旧枝寒勒夜声疏。听竹折梅魂相助。

偎暖三更文燕炉。云冻月愁无。

梦未来时酒醒初。窗外玉凝肤。

徐士俊的这首《望梅花·雪夜》,宛如一幅清冷且韵味悠长的雪夜画卷,将雪夜的景致与词人内心的幽微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别样的意境。

“旧枝寒勒夜声疏。听竹折梅魂相助。” 开篇描绘出雪夜的景象,寒夜之中,往日的树枝被严寒束缚,在夜色里发出的声响愈发稀疏,而此时能听到竹子被雪压折以及梅花在风中摇曳的声音,仿佛它们的 “魂魄” 在相互慰藉、帮扶。“寒勒” 一词形象地刻画出严寒对树枝的压迫,营造出一种清冷、压抑的氛围;“听竹折梅” 则通过对雪夜中竹子与梅花动态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感,更暗示着万物在这寒夜中艰难生存却又彼此相依的状态,或许也暗喻着词人内心的孤独,渴望如它们这般能有所慰藉。

“偎暖三更文燕炉。云冻月愁无。” 到了三更时分,词人靠着温暖的文燕炉取暖,而此时天空中云层仿佛被冻住,月亮也似带着忧愁隐去了踪迹。“偎暖” 体现出词人在寒夜中的取暖之举,寻求一丝温暖来抵御外界的寒冷,可 “云冻月愁无” 又将视角拉向高远的夜空,那冰冷、凝滞的云以及似乎带着愁绪消失不见的月亮,进一步渲染了雪夜的寒冷与孤寂,也衬托出词人内心的清冷愁闷,外界的寒冷与内心的愁绪相互交织,让这雪夜更显凄清。

“梦未来时酒醒初。窗外玉凝肤。” 词人从酒醉中初醒,原本期待的梦却并未到来,望向窗外,只见那雪花如同玉一般凝结成洁白的一片,覆盖了大地,恰似给世间万物披上了一层玉质的肌肤。这里 “梦未来” 增添了一丝失落感,而 “窗外玉凝肤” 则生动地描绘出雪夜窗外雪景的洁白与美丽,在这清冷孤寂之中,又有着一种别样的纯净之美,让词人在愁绪中也不禁欣赏起这雪夜的景致来,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复杂而细腻。

整首词通过对雪夜中诸多细节的描写,从树枝、竹梅到炉暖、云月,再到窗外雪景,层层渲染氛围,将词人在雪夜中的幽情愁绪以及对这雪景的独特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寒冷又充满诗意的雪夜之中,体会到词人内心深处的微妙心境。

雪夜偶成二首 其一

明-僧机



画角声残曙色迟,雪花如掌朔风吹。

吟中二十年三昧,未了梅花一首诗。

明僧机的这首诗,恰似一幅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心境的雪夜图,将雪夜之景与诗人内心对诗词、对禅意的感悟巧妙融合在了一起。

“画角声残曙色迟,雪花如掌朔风吹。” 开篇勾勒出雪夜将尽时的景象,那军中的画角声已经渐渐微弱,黎明的曙光却迟迟未能完全展现,此时,如手掌般大小的雪花在凛冽的朔风裹挟下纷纷扬扬飘落。“画角声残” 营造出一种夜尽时分的肃杀、清冷氛围,仿佛还残留着夜间的紧张与寂寥;“雪花如掌” 则形象地描绘出雪花的大小和飘落的态势,凸显出雪势之大,而 “朔风吹” 更是强化了环境的寒冷与恶劣,让人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刺骨的寒意,整个画面极具冲击力,为下文的情感抒发与感悟铺垫了背景。

“吟中二十年三昧,未了梅花一首诗。” 诗人在这雪夜之中,回顾自己二十年吟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诗之 “三昧”,也就是作诗的精妙境界,然而即便有了这般长久的积累与感悟,却仍觉得难以写好一首关于梅花的诗。这里的 “二十年三昧” 体现出诗人在诗词创作上的深厚积淀与用心钻研,可面对梅花这一高洁、常被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却深感难以尽述其神韵,足见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以及对梅花所蕴含的精神品质的高度敬重。同时,梅花于雪夜之中绽放,它傲雪凌霜的姿态本身就极具象征意味,或许诗人也借此在探寻一种如梅花般超脱、高洁的精神境界,而这种探寻在诗词创作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带有一种在诗境与禅意间不断追寻、感悟的意味,使整首诗既有文学创作层面的思考,又蕴含着深邃的禅意,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启迪。

整首诗从雪夜之景入手,进而深入到诗人内心对诗词创作及精神境界的感悟,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雪夜之中,去一同感受诗人那饱含诗意与禅意的独特心境。

雪夜庐山玩月

明-李梦阳



庐山万古月,几度雪边明。

影傍素林灭,层随寒浪生。

蔽岩疑有缺,侵鹊暗须惊。

转恐群星妒,冰壶独自行。

明李梦阳的这首诗,宛如一幅空灵奇幻的雪夜庐山赏月图,将庐山雪夜中月亮的独特景致与诗人的幽微情思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意境。

“庐山万古月,几度雪边明。” 开篇便以一种宏大且悠远的视角切入,庐山之上那亘古长存的月亮,历经了无数岁月,不知有多少次在雪的映衬下绽放出皎洁的光辉。“万古” 一词凸显出时间的漫长,让人体会到庐山与月亮相伴的历史沧桑感,而 “雪边明” 则点明当下所处的情境是雪夜,描绘出月亮在雪的烘托下越发显得明亮的独特景象,也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清冷而又充满诗意的基调。

“影傍素林灭,层随寒浪生。” 接着对月景展开细致描绘,月光的影子靠近那洁白的树林时渐渐隐没,而随着山间寒浪般的云雾涌起,月影又一层层地浮现出来。“素林” 营造出树林在雪的覆盖下一片洁白的纯净之景,“影傍素林灭” 展现出月影与树林相互交融、若隐若现的奇妙画面;“寒浪” 将山间的云雾比作寒浪,形象地刻画出云雾涌动时的动态感,“层随寒浪生” 则生动地表现出月影随着云雾起伏而生灭变化的奇幻之态,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与神秘的气息。

“蔽岩疑有缺,侵鹊暗须惊。” 诗人进一步观察到,当月亮被山岩遮蔽时,看上去仿佛月亮出现了残缺之状;月光洒向栖息的喜鹊,那悄然侵入的光亮也会让喜鹊暗自受惊。这两句从不同角度刻画了月亮对周边事物产生的影响,“疑有缺” 通过人的主观感受,把山岩遮月的寻常景象写得饶有趣味,引发人遐想;“暗须惊” 则以喜鹊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月光的清冷和突然出现时的那种惊扰感,更添雪夜的静谧氛围。

“转恐群星妒,冰壶独自行。” 最后,诗人心生奇妙的联想,担心这皎洁的月亮会遭到群星的妒忌,毕竟它就像那冰清玉洁的玉壶,独自在这雪夜的天空中运行。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和处境,“转恐” 一词将诗人对月亮的关切与怜惜之情表现出来,“冰壶” 的比喻则凸显出月亮的纯净、高洁,在群星璀璨的夜空里,它孤高独自行走,也流露出诗人内心对这种孤高、纯净品质的赞赏与向往,使整首诗在写景之余,又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寄托和审美意趣。

整首诗通过对雪夜庐山赏月时诸多细节的描写,从月影变化到其与周边事物的关联,再到对月亮的联想与情感寄托,层层递进,将雪夜庐山的月之奇景和诗人内心的幽微情思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雪夜的庐山之中,一同欣赏这独特的月色,感受那份空灵而又深邃的意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