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万城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大夏国都城,始建于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年),竣工于十四年(418年),北宋淳化五年(994年)被废,淹没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漠之中。它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涧镇白城则村,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为白城子。统万城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唯一遗留的都城遗址,不仅提供了我国历史上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最具典范的实物资料,而且见证了今天毛乌素沙漠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



01

匈奴大夏首都统万城及唐宋西北重镇夏州

统万城,它是我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国都。其创建人是匈奴族后裔赫连勃勃,字屈孑。据《晋书》载,他本属匈奴族铁弗部人,因父西单于卫辰被魏杀害,遂投奔后秦,颇得信任。等羽毛渐丰,乃拥兵自立,于公元407年,以鄂尔多斯为根据地建立了割据政权,国号“大夏”。疆域极盛时,据有今陕北、关中、内蒙古河套地区、甘肃东南部、山西西南及河南西北部,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据《晋书》记载,公元413年,即他称帝第六年时, “乃赦其境内,改元为凤翔,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勃勃以为忠,故委以营缮之任。…复铸铜为大鼓、飞廉、翁仲、铜驼、龙兽之属,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历时6年方完工,建成后的统万城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城内人口最多时达到七八万人。作为大夏国都的统万城,集政治、文化、军事中心于一身,达到空前的繁荣。



图1.统万城遗址平面布局及周边环境图

统万城城址分为外城廓、东城与西城三部分,当地群众称作头道城、二道城与三道城。外郭城依无定河北岸原边地势而建,破坏严重,仅能看到基本的轮廓。东城是公廨衙署集中地,西城为皇城。两城略呈长方形,由一道隔墙分成东西两部分,北垣在一条直线上,东城的南垣向外突出,西城的西垣有一个曲折。西城城垣保存较好,现存遗址高于地面4—10米。其周长2470米 ,包括西垣721米、东垣692米、南垣500米、北垣557米。东城周长2566米,包括西垣774米、东垣737米、南垣551米、北垣504米。参见图1统万城遗址平面布局及周边环境图。

西城四面各建有一个城门,南曰朝宋门,北曰平朔门,东曰招魏门,西为服凉门。西城的四角都有高大的墩台,西南墩台残存高度31.62米,数十里外都能看到。城垣四周加筑马面,由于各垣的长度不同,马面有多有少,而西城南垣的马面较为特殊,既高大又宽厚,还有中空者,藏有粮食与兵器。

城内只有一个高大建筑基址保留至今,现代人称永安台。据《统万城铭》记载,统万城内宫殿建筑宏伟壮观,除了皇宫正殿永安殿外,还有过冬的温室、避暑的凉殿等。明堂、社稷祭礼设施按照礼制布设,亭台楼榭、花园苑囿应有尽有。还铸造了大量的铜鼓、飞廉、翁仲、铜驼、龙兽等器物,上饰黄金,陈列于宫殿门外。以至于北魏太武帝破统万城后看到这种豪华的景象叹息说:“蕞尔小国,而用民如此,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公元425年,赫连勃勃病死于统万城,其子赫连昌继位。北魏始光四年(427年),魏世祖拓跋焘攻陷统万城,改统万城为统万镇。到了太和十一年(487年),改设夏州。隋时统万城属朔方郡管辖,大业(605—617年)末年地方豪强梁师都窃据统万城,登皇帝位,国号梁。也就是说,在隋末唐初统万城又一次作为割据政权的都城,成为二代之都。唐贞观二年(628年)破梁师都,以其地复为夏州,置都督府。唐天宝元年 (742年)改为朔方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夏州,统万城仍为州治所在。

这一时期,统万城基于政治中心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环境,仍然为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最重要的城市和中心。特别是在晚唐、五代、宋初,统万城与敦煌、河西间交通和交往频繁,其间的主要通道均以统万城为中心,连接关中、中原与西域,是当时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主干道之一。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封党项部族首领拓跋思恭为夏州节度使,统万城于是成为党项部族的根据地。党项人建立政权西夏后,统万城成为宋夏争夺之地。



▲图2.统万城西南城角

02

沙漠中白城子的重新发现

赫连勃勃在规划统万城之前曾游历毛乌素沙地南缘之契吴山,登临此山而感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之有也!”这段对于毛乌素沙地南缘自然环境的赞美之语曾经广为流传,至今仍为很多研究毛乌素沙地环境变迁的历史地理学者们津津乐道,以证明十六国时期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程度。之后由于长期大规模的民族间战争所造成的兵燹、践踏与垦殖,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引起下覆暗沙翻为明沙,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流沙移动和地面沙丘堆积。这种沙漠化过程在唐代即开始有记载。

统万城的环境在隋唐以后迅速恶化,唐代时统万城已是“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这是唐代诗人许棠所做的《夏州道中》,刊于《全唐诗》卷603。赫连城就是指统万城,为大夏政权建立者赫连勃勃所建,唐代时正式称为夏州,在诗句中也称为赫连城。宋代时统万城更是“深在沙漠”之中,以至后来宋廷下令焚毁夏州城。

可见以前的“沙区”“沙阜”已经连接成为茫茫的沙漠。是什么让“临广泽而带清流”的统万城变成了黄沙漫漫的沙漠之区呢,不可否认其中与历史时期环境的变迁有关,隋唐温暖期的到来,可能带来当地的环境变化,但是学界一般认为人类活动是造成统万城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宋军攻破统万城,宋太宗以统万城 “深在沙漠”,难防羌族窃据为由,下令毁废统万城,迁民20万人于今横山、米脂、绥德一带居住。此后有西夏党项人来此经营军事,尚偶尔见之于史籍。及至元明时,此处为蒙古游牧地,他们不居城市,虽然在统万城即夏州也留下了墓葬等遗址,但是直到明代,这里为明长城之外,也是游牧之区。统万城便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中沉睡,默默无闻。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陕西怀远知县何炳勋奉命调查统万城,在沙漠中找到了一座古城,建筑遗址呈现白色后来就称为白城子。当时也确认该遗址即为统万城,其后渐为学界所知。何炳勋携带罗盘、纸笔,随步定向,终于发现了统万城遗址,撰写了《复榆林太守涂松查夏统万城故址禀》,文中写道:“计渡无定河即登彼岸,西行二里许进头道城,又西半里进二道城,又一二箭许进三道城。”大概与现存的外郭城、东城、西城位置相当。其时统万城墙“高约十余丈,白土筑成,西南隅墩尚存,鸡笼顶式大厦一间,半间坍塌半间悬钟,屋顶形迹宛然。”



1956年,陕西省文管会和陕西省博物馆对统万城遗址进行了第一次科学考古,绘制了城址平面图并在当地征集了莲花纹瓦当、铜“驸马都尉”印、壶形印及瓷狮等重要文物。通过这些出土文物,进一步确定了此城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国都——统万城。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统万城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国家文物局又确定统万城遗址为全国一百个大遗址之一,并规划实施抢救性维修。2021年建成的统万城遗址博物馆位于红柳河南岸的沙丘台塬上,与遗址隔河相望,建筑面积9922平方米,为集文物保护和展示为一体的地下博物馆。

03

统万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位于沙漠之中的匈奴古都统万城,其价值首先在于它是1600余年前的匈奴族大夏政权的首都,这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统万城的兴建及其持续使用,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战争与融合,历史价值巨大。赫连勃勃以统万城为都城建立了大夏政权,到北宋时,党项也曾以此为据点建立了西夏政权,统万城一度成为交战双方重要的战略目标。对统万城遗址进行考古研究,利用实物遗存的历史信息可以证实、纠正和补全文献中关于发生于城市中的历史事件、城市建造及使用、城市中人们生产生活状况等史实的记载。



▲图3.西城南垣及其马面

其次,从城市规划及建筑的角度来看,统万城在其规划设计上既表现出了匈奴族的文化特征,又强烈地表现出了汉文化的特征,揭示了汉匈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其城墙用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西城墙厚达16—30米。虽为土城,但具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力。其遗址保存状况良好,建筑形制独特,保存至今的城墙、马面及角楼等形体高大,颇具视觉震撼力,见图2、图3。

复次,统万城现在处于沙漠之中,而初建时这里却是“水草丰美”,因而具有环境变迁研究的指示意义。统万城的兴废作为环境变迁的一个尺度,具有非常典型的科学价值,它构成了农牧业交错带上一个可以连续考察的地点,能够表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



统万城遗址完全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2012年11月,也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标志着统万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每个国家或地区只能申报一项,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于是只有压缩项目或联合进行申遗工作。由于统万城及后来的北朝以至隋唐时代的夏州确实为丝绸之路的重镇,在中西方交通过程中发挥有重要作用,可以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补充申遗的名义,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原标题:《曾经隐于沙漠的匈奴古都统万城》

本文刊登于《秦智》杂志2024年12月刊

本文作者、本栏目特约撰稿人:



李令福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古都学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利科技史等,参与陕西省及西安市城市建设,主持一系列实际应用性的科学研究。出版专著7部,编著书籍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1项,获得学术奖励11项。

-秦智原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字体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协商删除



监制 | 薛晓燕李志维

审核| 钟一 碧晗

排版 | 若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