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档案

古建:霍秀迎恩宫
地址: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霍秀村南
级别: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认领认养电话:0356-3038900



由于工作需要,山西晚报记者经常在乡间山路、偏僻山村中穿行,看到外墙被刷成红色的古寺院,或青砖布瓦的古民居,总想停下来走进去看看。

迎恩宫,这座地处晋城市区边缘位置的道观,显眼的红色墙体,总会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
  

紧靠市区的乡村小庙  



迎恩宫后正殿三仙圣母殿。


霍秀迎恩宫,距离晋城市区很近。由东上庄立交桥沿金凤路向北,十几分钟的路程,往东拐,没多久,在路北看到一座明清风格的阁楼。

阁楼名为“文昌阁”,是霍秀村的南大门。穿过阁楼,路东的一片空地上,一座深红色的明清风格建筑映入眼帘。迎恩宫到了!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迎恩宫山门两侧的一副对联迎面扑来,顿感一股威武之气!

联语最初出自广州真武庙。传说,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被贬海南澹州,路过广州真武庙有感而发写下这副对联。

“迎恩宫供奉是真武大帝。”守庙人王富林今年74岁,从2018年算起,守护迎恩宫也有六七个年头了。

迎恩宫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山门上的“迎恩宫”匾额虽经重新彩绘,但古法工艺雕刻的字体仍不失韵味,古朴雅致。

抬腿跨过山门木门槛,迎面是一道仪门,从仪门两侧转过去,映入眼帘的是香亭(也称献殿、拜殿),转身看就是倒座在山门的戏楼。戏楼与山门合二为一,这种建筑形制在晋城的神庙中比较常见。

扩建重修于清道光年间的迎恩宫,是村内规模最大、始建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站在戏楼下,王富林说,始建于元代的迎恩宫,原来名为北方水帝庙,主要供奉五帝中的颛顼。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霍秀出现灾荒,为救济灾民,村社“以工代赈”,对迎恩宫进行扩建,前后耗时15年修成了如今的规模。起名“迎恩宫”,或许表达了当时村民们的感恩之心。
  

狮形柱础憨态可掬
  



2004年,霍秀村对迎恩宫进行重修。而上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则是在清道光年间。

王富林说,迎恩宫南北长64.19米,东西宽29.2米,占地面积1874.35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舞楼)、香亭、正大殿、内正殿,两侧依次建有东看楼、西看楼、东庭楼、西庭楼及东耳殿、西耳殿。

舞楼两端分立东、西看楼,上下两层,面阔三间。二层设有6扇落地大木窗,朝向舞楼,基本上与舞楼二层持平,便于坐在楼上的人看戏。

在西看楼上下层之间的墙壁上,有一条横跨三间、宽约20厘米的雕刻木板,其上雕刻天空飘浮的祥云、展翅飞翔的仙鹤,动感十足。

南北通透的香亭设在中殿靠下方的位置,为悬山卷棚顶,两侧有山墙,二层十间的东庭楼、西庭楼分立山墙两端。

香亭及东庭楼、西庭楼均建在比舞楼及东看楼、西看楼略高的石基之上,但仍比正大殿低5级台阶。由此可以看出,迎恩宫由南至北地势缓慢抬升。

供奉真武大帝的正大殿,面阔三间,悬山顶,建在石砌台基之上,琉璃瓦布面,明次间通施四扇六抹隔扇门,门枋上有彩色人物绘画。

正大殿廊檐四柱三间,柱头额枋上的雀替有松鹤、松鼠、葡萄、鸳鸯、荷花、麒麟等花草动物的图案,雕刻繁缛,呈现明清时期雕刻工艺风格。

迎恩宫柱础形式多样,其中正大殿四根石柱下为站狮柱础。四只站狮浑身被涂染成橘黄色,形似卡通状,萌态十足。遗憾的是,这四个狮形柱础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香亭山墙两端安有四个墀头,三面镂空,其上12只狮子形态各异,主要为狮子滚绣球等图案。四根木柱下是复合式柱础,上部为刻满祥云、莲花图案的双层仰莲,下部由龙首、狮子组成。

正大殿两侧有东、西两层耳殿,其额枋木雕装饰非常考究,雕刻风格与正大殿、香亭的木雕一脉相承。
  

百年山楂树弯了腰



迎恩宫舞楼。

迎恩宫虽说是三进院落,但却让人感觉,将迎恩宫分为前后两院似乎更为适合。

王富林说,原来在舞楼及东看楼、西看楼与香亭及东庭楼、西庭楼之间有道围墙,而香亭处于比舞楼平面高的位置上,所以有“下三上五”之说,意思是处于下方的东看楼、西看楼面阔均为三间,而位于上方的东庭院、西庭院面阔均为五间。由此一来,前院在众人的意识中就又被分为两院。

正大殿的东耳殿、西耳殿各有一拱形砖券门洞,可以通往后院。后院又称内院。在王富林的引导下,穿过东耳殿门洞来到内院,顺势又拐进东侧的一座小院,名为忠义祠。祠内南北狭长,北面是面阔三间的关爷殿,殿的木立柱之间的额枋上有六条龙形木雕。

穿过关爷殿西侧的门洞又来到内院。居中的三仙圣母殿也称内正殿,与东殿高禖祠、西殿马王殿均建在高台之上。三座殿均面阔三间,殿前檐额枋、石廊柱上均有花草木雕。

在内院有两通墙碑,一通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马王殿碑记》碑文显示:“吾乡迎恩宫后院西北角有马王殿一所,应有年矣。”另一通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新高禖祠圣像序》,讲述了261年前霍秀村人田世藩、田世芃兄弟“金粧一堂”圣像的事迹。结合两通墙碑碑文可以推测,内院三殿已有200多年历史。

内院场地较为宽敞,有一株树干弯曲近九十度的山楂树。仔细观察发现,这株山楂树虽然所处内院中轴线位置,不知为何却不在院子中心,而是长在接近前院中殿后墙的地方。

王富林说,这株山楂树已有近200年树龄,可能是修建内院时所载。

正大殿西耳殿砖券门洞木门朝里上锁,平时只能由内院才能来到门洞下。“这通碑就是迎恩宫年代最早的石碑了。”王富林指着镶嵌在门洞西墙上的一通墙碑说道。这是一通勒石于282年前的功德碑,由于石碑表面有泥土遮盖,只能看到“碑记”“清乾隆七年(1742年)十一月吉日立”等字样。

“由康熙乙卯(1675年)上溯元代三百余年,其间重新补葺之举。”这是立于东耳殿檐廊下的一通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庚戌年重修迎恩宫碑记》文字记载,由此推测迎恩宫创建于元代,距今约有近700年历史。



清道光三十年《道光庚戌年重修迎恩宫碑记》。

《道光庚戌年重修迎恩宫碑记》的“笔记”是“原平定州盂县司谕棃花古砦西”李鳞伍。“雨佳茂才,余善处也。数当过其荘,诣其宅知村多长厚之人……阳城田月如故人也,余年寄砚村中王省三君家塾,幸其居相近也。月如读书,下笔其壮……”从碑上的片言只语可以看出,李鳞伍对一位叫“雨佳”的人推崇备至,且与“田月如”“雨佳”“王三省”等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千年古村落的遗憾 

 

霍秀村,虽属泽州县金村镇管辖,但从地理位置上看,却紧挨晋城市区。

有关霍秀的说法很多。传说,唐时,为纪念慧远法师村中建有远公寺。唐大中五年(851年),寺中立了《远公寺碑铭》。这通唐碑被收录于清乾隆版《凤台县志》,如今已不见踪迹。

慧远(523年-592年),俗姓李,祖籍敦煌,后迁居上党高都霍秀村(今泽州县金村镇霍秀村),是北朝至隋代时期的高僧。他在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在古泽州创建青莲寺。

在走访霍秀迎恩宫前,因行程安排,记者先行采访了金村显庆寺。霍秀村、金村同属泽州县金村镇,相邻而居。

显庆寺创建年代虽已不可考,但从寺内现存的明清时期碑刻却给后人提供了历史信息。“金兴定四年(1220年),寺僧净宣重修有壁碣存焉……国朝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掌寺事僧明路……募缘修首建千佛阁……十六年庚子明路又修钟鼓二楼左右对峙。”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修显庆禅寺记》碑文看出,明成化年间的重修奠定如今显庆寺之格局。

这位名叫“明路”的“掌寺事僧”来自何方?据寺内明弘治三年(1490年)《重修显庆禅寺碑铭记》碑文显示:“有主持曰:明路本霍秀杜氏之子也……”

在显庆寺大雄宝殿檐石柱上存有金泰和四年(1204年)“西霍秀社王永等六家”施柱题记。施柱题记距今已有820年历史,加之相关的传说,霍秀为千年古村确实不虚。如今,除迎恩宫外,霍秀村还存有三官庙及部分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古村落已经公布了6批,晋城市已有180余个村庄名列其中。遗憾的是,有千年历史的霍秀村却与此无缘。

迎恩宫现在还在村里发挥着一定的功能,内西房设有老龄书画展,也是村里老年人的书法绘画交流的场所。虽然在2000年、2004年,村里筹措社会资金两次对其进行修缮,但迄今为止,迎恩宫内部设施仍不完善。

王富林说,希望社会上真心保护文物的有识之士,能对迎恩宫献出诚挚的爱心,与我们一道把这座有700年历史的古建筑完好保存下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源: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吉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