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南药之于北药,犹如清华之于北大”。
清华、北大是中国高校的“双子星”,南药、北药是中国药学界的“双子星”。
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号称“南药”,沈阳药科大学称为“北药”,也叫“南北双药”。
如果北药还被人们称之为药学界的“东北虎”,那么,南药就是“华南虎”了,另外还有一个“国字号”的中国医科大学,它又是什么来头呢?
一,药学界“东北虎”:沈阳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很多,纯粹的药科大学还真的不多,而北药和南药就是中国药科高校中的南北两座高峰。
沈阳药科大学,简称“北药”,它虽然是“双非”高校,但其能级和影响力显然已经超越了很多同类高校,在医药界极具影响力、号召力。
可以这样说,北药在药学领域的建树和贡献,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整个华北和东北,它应该是这方面的第一张王牌。
沈药经历过两次大飞跃。
第一次大飞跃,发生在1956前后的大兼并,浙江医学院、山东医学院两所医学强校的药学系、沈阳制药工业学校成建制并入,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其办学本体。也就在这一期间,它抛弃了“东北”打头的命名,选择了沈阳开头的校名,时称“沈阳药学院”。
第二次大飞跃,发生在1994年的更名时期,这一年沈阳医学院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
此后它一路狂奔,还捎带兼并了辽宁省医疗器械学校,自身的办学规模和学科外延得到了大幅扩充。
如今,沈药拥有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药剂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药学、中药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沈药的药学学科获评A类。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其药学学科继续保持A类评级。
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世界排名第58位,稳居全球前万分之五。
沈阳药科大学哪儿都好,我认为,唯独当年抛弃了名字里面打头的“东北”是个败笔,如果没有放弃“东北”,那么,它现在就是不是“沈阳药科大学”,而是“东北药科大学”了,更有东北虎的虎势雄威了。
二,药学界的“华南虎”: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医药领域里,只有两所“国字号”大学,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号称“南药”,位于江苏南京。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药科大学算是很纯正的南京部属高校,其前身可以从1936年创建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算起,那个时候能以国立开头的高校,其威力和能级不亚于现在以中国打头的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经历了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在抗战时期,学校先后西迁武汉、重庆等地,但学校一直处于曲折中的发展状态。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可以算是中国药大的第一次快速发展期。
第二次飞跃,是新中国初的院系大调整,在此期间,中国药大一举吞并了齐鲁大学药学系、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顺势更名为华东药学院(1956年又更名为南京药学院),一举奠定了它在国内药学领域的龙头地位。
第三次飞跃,是1986年它兼并了南京中药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药科大学,正式登顶中国药学高等教育的巅峰。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药大的药学学科获评A+等级。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官方表述为“药学和中药学继续保持优势,均取得优异成绩”,继续保持药学A+评级的“冠军地位”。
三,中国医科大学是什么来头?
中国医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都是“国字号”,还都不是985和211,影响力还都那么大,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还是很少见。
中国医科大学简称“中国医大”,位于辽宁沈阳。它的来头不小。
中国医科大学,目前还只是一所省属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也是辽宁省、国家卫计委、教育部三方共建的“双非”高校。但它“红色医生的摇篮”这个政治地位就决定了它不凡的江湖地位,以及其如此高大上的校名,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未来绝对会大放异彩。
中国医科大学与沈阳药科大学可谓是一奶同胞,他们都是从南国的红色圣地出发,从1931年的江西瑞金走来,都带着江西老表的深厚情谊,都在医药行业深耕东北,服务中国。
如今,中国医大已拥有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
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医大的最好学科是临床医学,被评为B+级别;其次,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学科被评为B级别,护理学学科评为B-级别。总体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医科大学名字就自带流量,含金量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