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一
2024年主要工作回顾
预计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增长6.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6%,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5.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在护绿上走前头。高标准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问题整改销号。实施67个污水治理补短板攻坚行动项目,建成雨污管网167公里,近三年污水收集率由26%提高至68%,超额完成目标。治理水土流失1.3万亩。崇阳溪入选全国第三批、麻阳溪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巡河交水”机制获水利部推广,全域水质保持Ⅱ类以上。连续五年通过竞争性评审获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补助,总额2.4亿元。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获批全市首笔国家储备林贷款14.5亿元。实施林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完成森林“三改”工程1.3万亩,新增“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合作面积0.7万亩,提升经营效益近50%。普查林下空间3.8万亩、不动产登记0.8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突破16亿元。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全市第1。
▲崇阳溪漫游道
二
坚持项目带动、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抢抓国家增量政策机遇,谋划项目153个、总投资182亿元,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64个、总投资52亿元,累计争取各类资金超35亿元。扎实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70个项目开工,4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48亿元。签约邶大添晟、正山堂等2亿元以上“一把手”招商项目6个、总投资23亿元,昱升卫品、甘一露等一批延链补链重大项目落地。主导产业集群成势。入选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县。闽瑞0.4旦ES纤维量产,闽瑞、维盛进入宝洁全球供应链体系。预计全年ES纤维全链条产值突破20亿元、增长超112%。省级竹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龙竹科技缠绕式竹吸管、竹展开正交复合板获国际领先水平认证。金石氟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青华科技、金石氟业获批省化工重点监控点。经开区完成创业园四期等3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超10万平方米员工住宿区、4.3公里供热管道建成投用。特色产业加速发展。水稻制种面积达2.6万亩,国家级制种大县有望获批。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连续三年获省粮食生产大县奖励。与湖南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建阳小白茶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刘仲华院士团队建阳小白茶品质化学特征与健康功能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建阳小白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小白茶创制发源地。“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精彩亮相国家博物馆,39件建盏、建本作品被国家版本馆永久收藏。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累计评选非遗传承人、名师名医、大潭工匠等320人,建成人才房208套,9个优秀“科特派”集体、17个先进个人获全市表扬。
三
坚持靶向发力、守正创新,改革工作蹄疾步稳。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中央和各级赋予建阳的23项重点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三平台”“4+N”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机制、乡镇“幸福里”社区自助互助养老模式等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原创性改革成果丰硕。创新非接触、不扣押、无冲突城管“贴单”模式,占道经营减少98%、经常违规商户下降60%,获省住建厅推广。深化“正苗启德”10项机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下降58%。持续打响“书香建阳”品牌,累计建成48个公益书吧,获评全省首个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花海书吧入选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兑现“免申即享”惠企资金865万元,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累计为小微企业贷款超10亿元。区工商联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全国先进基层单位,黄坑镇商会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四好”商会。
▲花海公益书吧
四
坚持建管并举、有机更新,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服务新南平建设扎实有力。落实市委市政府“两线八片区”战略部署,全年完成征地2482亩、拆迁11.4万平方米,新增可出让地350亩。支撑生态食品产业园、高新技术园区新岭片区、中国武夷国际体育基地等重点片区建设,保障赤岸公园、华润怡宝、恒冰物流等一批项目建成。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对近几年土地征收进行扫尾清零,崇阳南路改造、行署大院活化等项目开工建设,潭山隧道实现贯通,麻阳溪文化园建设运营双线并进。有序推进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群众约3万户。双溪明月、嘉乐华商贸城建成投用,潭阳大集开业运营。加力落实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消费超2.5亿元。落实房票“三个通用”,发放房票7.5亿元,实施房地产“以旧换新”政策,发挥“共有产权房”叠加效应,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规范城区临时停车场设置,新增便民车位400余个;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22平方米,超生态市标准2倍。环带助力乡村振兴成效彰显。编制全域乡村振兴规划、和美乡村建设导则,举办“夜话经济”、年轻干部座谈会、大讨论等各类活动,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氛围更加浓厚。寒泉精舍、朱子书房、坳头生态观测平台、小人书博物馆等建成投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崇阳溪漫游道成为爆款。黄坑长见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宋慈纪念园获批省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教育基地。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国人民大学建本文化周、宋慈首届学术研讨会等文旅赛事活动180余场,全年环带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初步建成,打造乡镇服务站12个、村级服务点159个,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组建48家振兴乡村公司,带动镇村收益2300余万元,恒亮生态禽业、吉翔牧业等7个项目获评省“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
▲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决赛启动仪式
▲第二届建阳自行车公开赛暨2024年福建省自行车联赛总决赛
五
坚持兜牢底线、办好实事,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稳定在80%以上,3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武夷高级中学、云谷实验学校、实验幼儿园潭阳校区建成投用,新增学位4440个,高考本科上线率75%,中考各项指标均居全市第1。入选全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实验小学获评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童游中心小学获评全国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回龙中心小学入选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入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质量监测样本县。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7家,潭城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救治中心主体结构封顶。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福利院(养老中心)改建、书坊“幸福里”二期项目建成投用。发放稳产稳工、失业保险、创业补助等1600余万元,为1万多名困难群众发放低保金4200余万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药品安全满意率连续五年全市第1。坚持治本攻坚,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有效防御“6·9”强降雨,实施避险防灾安居工程,长远解决地灾安全隐患。
六
坚持依法行政、务实担当,履职效能整体提升。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6件、政协委员提案108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开展“三进三促”重点攻坚行动,扎实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政府系统作风持续好转、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二
2025年工作任务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2%,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出口总值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单位GDP综合能耗控制在下达目标内,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91万吨以上。
一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四个全域”建设成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强化危废处置和农村污水处理,推动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系统强化生态治理。推广做实森林“三改”技术、“四防一提升”机制和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系统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巩固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成效。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承接试点任务,探索建立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等机制,力争在林、竹、茶、水等优势生态产品上率先取得突破。推动“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扩面提质增效,完善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全年新增合作村35个、新增合作面积突破2.5万亩。逐步变现碳资源优势的同时,用好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平台优势,积极参与“双碳”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开展工业产品碳足迹监测和评价,推进主导产业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建阳江星公路
二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具有建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优“三大”平台。工业平台方面,深化新一轮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持续完善园区供水供热、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服务配套,争创省级开发区。投资平台方面,以麻阳溪文化园、“两徐”竹经济产业园等为重心,抢抓政策投向,把握轻重缓急,做好“十五五”项目谋划和储备,加快推进51个、总投资223亿元省市重点项目。消费平台方面,加快聚集形成月亮湾商业综合体、嘉乐华商贸城等新商圈,不断完善考亭省级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丰富旅游业态,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挥中国直播电商发展示范城市优势,扶强做大直播基地和企业,助力建盏、茶、竹等产销两旺。实施引人流、引项目、引人才、引科技成果“四引”战略。大力开展“迎宾客引人流、促消费促发展”活动,推动会议展销、疗养研学、参观培训、比赛演出等在建阳举办,做旺城市人气、商气。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立足资源禀赋,聚焦竹、ES纤维重点产业链,小分队精准出击,争取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完善“四链”融合机制,落实“优质资源+专家优秀成果+提供优越环境”发展模式,挖掘用好建阳籍在外专家人才。做实做深与东华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到建阳孵化转化。提速“智改数转”进程,加快打造医卫产业创新研发平台,争创国家级竹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优化服务环境。深化营商环境集成改革,大力推广“高效办成一件事”。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以便企、惠企、亲企为导向,深化“企业家下午茶”机制,完善“企呼我应”平台,不断扩大“免申即享”政策覆盖面。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推行“执法白名单”等包容审慎监管与柔性执法机制。
三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服务和融入新南平建设。围绕“建阳—武夷”新南平核心定位,加快与武夷新区、武夷山市产业联动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全力服务“两线八片区”开发建设。保障古闽大道北延段、市文化艺术中心、“双世遗”展示馆、月亮湾大桥等项目快速建设。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化拓展“城市体检”,系统化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启动实施崇阳北路、五里樟片区等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持续开展城乡污水处理补短板攻坚行动,实施一批老旧管网更新和空白区新建项目。深化“5+X”联合执法、“城管+N”联合“贴单”模式,常态整治违章建筑、不文明饲养、餐饮油烟等乱象。做优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公园绿化美化、环卫清扫保洁等服务,促进城市品质不断提档升级。
四
持续推进“书香建阳”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打响文化品牌。深入实施“五文”工程,发挥朱子、宋慈、建本、建盏等特色文化载体作用,培优塑强“书香建阳”品牌,力争走出“第二个结合”的建阳实践。加快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窑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申报。接续建设一批城市公共文化休憩空间,完善“潭阳书舍”特色阅读体系。以朱子诞辰895周年为契机,乘势而上力争将考亭论坛打造成国际性论坛。启动宋慈法律文化园建设,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持续办好宋慈学术研讨会。深化文旅融合。挖掘“国家公园南大门、崇阳溪百里画廊、麻阳溪千载文脉”优势,谋划建设麻阳溪千载文脉走廊项目,打造麻阳溪版“清明上河图”,形成“山水人文两相宜”的环带建阳段,整体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引入高水平运营团队,提升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崇阳溪漫游道、武夷梦华录等特色文旅产品运营质效。抢抓南平市承办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机遇,隆重热烈、精彩纷呈办好配套活动,牵引建阳文旅声名远播、跨越升级。主动融入“武夷茗宿”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出台民宿高质量发展七条措施,打造一批精品高端民宿等产品。突出文化惠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紧启动“文博图美”、考亭书院二期等建设,抓好行署大院活化利用。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办好高照灯会、喊山祭茶等民俗活动。促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寒泉精舍
五
深化“千万工程”建阳实践,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增强现代农业综合效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树牢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万亩,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严格全周期质量管理。全力推进种业振兴,强化育种技术创新和品种选育,构建良种繁育体系。发挥小白茶、水仙茶发源地优势,做足茶文旅融合文章,规划1-2条建阳小白茶精品寻茶之旅线路,形成“购”有名优茶品、“赏”有茶山美景、“住”有茶香民宿的一站式体验服务。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和乡愁产业,做好“农头工尾”和“土特产”文章,发展“后备箱”经济。深入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计划,建设一批新型乡村共富综合体,新增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以上。加快煜江南肉鸡屠宰及蛋品深加工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探索形成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用好“到建阳去、助乡村兴”等载体,推动科特派服务向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和乡村振兴各领域拓展。深化党政主官“1+1”机制,大力推广振兴乡村公司和村股份合作社,试点开展“空心村”综合整治。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一中心一平台一队伍一载体”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推广“解锁群众微心愿”“讲习班”“吃茶话事”等机制,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将理学文化和村规民约、校本课程等结合,推动形成知书达理、彬彬有礼的“建阳风尚”。
六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围绕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易发多发、业委会建设和履职监管难、殡葬服务领域乱象等突出问题,创新机制加速化解。继续推出一批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主动融入中国(南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建盏、小白茶等特色产品向海外拓展市场。用好考亭书院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健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侨社侨团联络机制,加强引资引智,主动融入和服务福州、南平新时代山海协作机制。积极创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交流合作,打造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示范样板。
▲建阳区黄坑镇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项目
七
积极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广公共就业服务“三平台”,扎实落实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争取城镇新增就业超2000人,大力推广“共有产权房”政策,减轻新青年新市民住房压力。鼓励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稳步提升养老待遇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和“两项督导”市级核查。加快推进机关幼儿园景龙校区、潭山实验学校、大思政课教育基地等项目,力争新增公办学位超4200个。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做实“4+N”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进一步完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加快市区医疗资源整合。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加快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加快长者食堂和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广乡镇“幸福里”养老社区。深化“平安建阳”建设。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强化毒品整治,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扫黑除恶常态化。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质量强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三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始终坚持忠诚为先。
(二)始终坚持以民为本。
(三)始终坚持法治为基。
(四)始终坚持勤廉为重。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已获授权的媒体不得修改标题和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阳新闻”和作者。
制作: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初审:金娟丽
复审:林晞
终审: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