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青浦区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质效,区政府会同区人大、区政协首次开展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经过前期申报、筛选、评选等环节,梳理出部分建议提案作为年度优秀案例予以宣传展示。希望通过此次评选,进一步提高代表委员满意度和感受度,更好办好民生实事、讲好青浦办理故事。此次共分五部分,包括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标准乡村振兴。

第三部分:提升高品质生活彰显新成效

1.区教育局办理关于优化宝宝屋服务和发展的建议(代表建议005)


▲徐泾镇徐幼宝宝屋

为了进一步优化“宝宝屋”的服务和发展,区两会期间区人大代表蒋春兰建议“增加宝宝屋的覆盖率、延长服务时间、引入社会力量、关注特殊需求群体”。区教育局依托区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联动、条块联动,结合街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幸福社区”建设,在社区内设置嵌入式、标准化的“宝宝屋”托育服务设施,加速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以满足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对托育服务的多元需求。


▲盈浦街道漕盈社区宝宝屋

做法与成效:一是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区教育局根据社区人口结构分布、托育服务需求及综合服务设施资源配置情况,梳理分析,规划布点,选址注重就近、便捷。2023年建设并投入使用15个“宝宝屋”的基础上,2024年根据各街镇1~3岁人口数量,完成建设11个社区“宝宝屋”。目前累计“宝宝屋”线上预约人数9934人,实际参与人数9098人。二是规范运行,强化评估指导。聚焦安全底线,严格落实《上海市社区托育“宝宝屋”安防建设工作指南》《“宝宝屋”社区托育服务操作指引》各项要求。筛选具有资质的托育服务机构“白名单”,引导街镇与运营方签订协议,保障规范运行。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青浦区“宝宝屋”评估指标与要点》,对“宝宝屋”机构管理、安全卫生、照护服务、从业队伍等情况进行实地查看,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指导并及时整改。通过制定“宝宝屋”绩效考核方案,梳理“负面问题清单”,完善激励优效机制,引导“宝宝屋”规范发展。三是队伍赋能,提升服务品质。组织街镇“宝宝屋”负责人赴外区学习建设经验,定期交流创建进度。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依据“宝宝屋”从业人员的工作特点,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同时,定期组织“宝宝屋”展示交流活动,为服务人员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宝宝屋”的专业服务品质。

▲滑动查看全文

2. 区体育局办理关于加快体育场馆设施重新投入使用的建议(代表建议029)


▲青立方体育馆主场地

体育场馆设施是市民进行健身锻炼的重要场所,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硬件。区两会期间,区人大代表谢华建议:加快体育场馆设施重新投入使用、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有计划引入高品质赛事。区体育局积极采纳代表建议,推进体育场馆的翻新和改建工作,加快推进体育场馆重新开放,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资源,积极引入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为我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体育健身环境。


▲青立方配套体育公园

做法与成效:一是拓展场馆体育项目,丰富市民选择。代表呼吁充分利用区体文中心资源,重新对社会开放。区体育局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重新对场馆进行装修,于2024年3月9日更名“青立方”正式向市民开放。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二期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文化体育公园。结合南北绿地的室外运动功能,更好地满足市民体育、文化等多元素需求。二是提档场馆服务设施,满足市民需求。代表呼吁重新开放青浦区健身训练馆,有效满足周边社区市民体育文化活动诉求。区体育局及时对青浦区健身训练馆进行装修改造并重新开放,目前场馆设有6片乒乓球场地和12片羽毛球场地,以及青少年专业运动队等训练场地,同时将专业化与社区化相结合,增设AED、热水宝、自动贩卖机、直饮水机、配备常用药品等配套服务,在满足体育训练的同时,也满足周边市民的健身需求。三是主动引入品牌赛事,打造特色名片。代表呼吁有计划引入高品质赛事,避免现有资源的浪费。区体育局依托青立方运动中心阵地优势,今年先后举办了第八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奖赛、2024年中国篮球公开赛预选赛(上海赛区)、“我要上全运”长三角精英太极拳比赛等国际国内品牌赛事,依托体育品牌赛事,展示青浦城市形象,助力城市形象传播。

▲滑动查看全文

3.区数据局(原政务办)办理关于边缘企业和个人去事务中心办事路程较远的建议(提案019)


▲青浦区政务服务中心

近年来,青浦区积极打造“一网通办 青浦好办”服务品牌,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加快政务服务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区两会期间,区政协委员陆平一建议:应当充分考虑边缘地区企业的实际需求,在适当位置增设办事网点,方便周边企业及居民办理各项事务。区数据局积极采纳提案建言,合理规划线下服务点位、聚焦线上服务迭代升级、有效运用数字技术提质增效,为企业群众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的办事体验。


▲西虹桥中心远程虚拟窗口

做法与成效:一是合理规划线下服务点位延伸。区数据局科学部署政务服务点位,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尽可能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包括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业园区分中心、西虹桥分中心及医保、就促、人才、工伤、婚姻登记、登记交易中心、司法分中心等7个分中心,以及11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9个分中心,新的政务服务中心目前也正在建设中。二是持续聚焦线上服务迭代升级。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不断优化多渠道服务举措。在电脑端,企业通过“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全周期全程网办;优化电子税务局更正申报流程,通过乐企直联服务,实现企业端关键数据一键导入。在移动端,“随申办”企业云青浦旗舰店提供企业扶持资金申报,惠企政策查询、匹配及推送等多项服务。三是有效运用数字技术提质增效。优化政务服务延伸服务,充分发挥“线上视频窗口”“线下实体窗口”优势互补,在西虹桥及工业园区两个分中心设立“远程虚拟窗口”,帮助企业解决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与区级相关职能部门间设立“远程虚拟窗口”,实现区级个人事项就近咨询,探索高频事项就近办理;在村居设立121个社区事务“远程虚拟窗口”服务点,受理事项189项,涵盖社保、医保、民政等11个条线部门业务。

▲滑动查看全文

4.区教育局办理关于青浦区职业教育水平的建议(提案047)


▲示范区职业教育主题论坛

青浦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鼓励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区两会期间,民建区委通过提案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等建议。区教育局积极吸纳党派提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优质发展”为主体,以学生、教师发展为两翼,围绕“优质教学团队打造”、“就业与学历提升并重”、“以爱为营强心理”三个重点,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工商信息学生参加职业技术比赛

做法与成效:一是师德为先,提升学校师资力量。提案建议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区教育局从师资招聘角度和师资提升两个方面,着力解决师资紧缺问题。一方面,组织高校校园招聘、社会统一招聘和高端人才引进三大招聘渠道补充师资。同时,通过外聘教师的渠道,临时解决部分严重结构性紧缺学科的师资补充。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管理水平、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二是产教融合,就业与学历提升并重。提案建议加强校企合作。区教育局积极采取措施,从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升就业质量,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互惠合作。建立青浦区校企合作就业见习基地,提供实习就业学生更为紧密的就业平台。组织校园招聘会,搭建学生与企业直接沟通交流的桥梁。开设职业规划等相关课程, 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三是以爱为营融五育,涵养幸福职业人。提案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区教育局以德育工作计划为重要参考,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牵头作用。完善多层次心育工作网络,定期指导、研讨,有检查与评估,每两周召开德育例会定期反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完善家校社协同发展机制,以学校为主体带动家庭教育,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制定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例》等39项常规化管理制度,运用国家、市级师训平台、专家来校讲座、推送心理公益课程等开展系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滑动查看全文

5.区卫健委办理关于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契机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164)


▲名医工作室医疗资源下沉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一种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以城市综合性医院为核心,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形成紧密型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区两会期间,农工党区委通过提案提出“加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等建议,区卫健委高度重视提案建言,健全落实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展的配套政策,持续推进医疗设备的共享和优化配置,积极下沉医疗资源,建立健全“家医双签约”服务,使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做法与成效:一是优质医疗资源高效集约。区卫健委持续推进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审方中心“六大中心”建设,实现医疗设备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和资源集合利用。全面推进胸痛中心及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完成了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全覆盖。二是优质医疗资源加速下沉。下沉名医资源,遴选了37个名医工作室,下沉至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全专结合的紧密程度。下沉药学资源,完成了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药学门诊全覆盖。下沉预约号源,将1/3专家门诊号源、1/4住院床位等下沉基层,提前向公众开放预约。下沉大型检查号源,实现CT、核磁共振、胃肠镜检查等大型检查一站式预约检查,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只跑一次。三是优质医疗资源紧密协同。探索实行“家医双签约”服务,打通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协同,探索建立“社区-定点医院-疾控中心”的沟通协调机制,推进防治结合新模式;围绕重点人群常见病、慢性病管理开展“全专结合、医防融合、医养结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滑动查看全文


资料:区府办

编辑:俞静彦

责任编辑:郭苗苗(首席)

终审:潘胡刚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