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 图片来自网络

1944年2月,时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突然收到了国内的一道命令:日本决定在中国战场发动一次大战。

看着命令,冈村宁次先喜后惊。

喜的是,难道自武汉会战以后,日军将领们念念不忘发动的“川陕攻略”又被重新捡了起来?

惊的是,当他仔细查看命令的时候才发现,这次大战并非是“川陕攻略”,而是要打通中国南北交通的“1号计划。”

看完命令后,冈村宁次头一个反应就是,这不是瞎胡闹吗!

既然下了血本,为这次大战动员了51万的兵员,先后动用部队多达19个师团,那为何不向西进攻,继续执行未完成的“川陕攻略”呢?

在冈村宁次看来,要想快速结束在中国的战争,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向西进攻,打破重庆,逼着蒋氏言和。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虽然冈村宁次对这份计划在战略上无法认同,但在战术上,他认为这份作战计划还是相当不错的。

尤其在战机的把握上,更是无可挑剔。

因为自进入1943年以来,中国战场处于相对平静的时期,原本驻扎在第5、第6、第9战区的精锐部队,纷纷向滇西、缅北战场调动。

比如在滇越边境上,有卢汉的1集团军和关麟征的第9集团军。

在滇缅边境上,有宋希濂的11集团军和霍揆彰的第20集团军。

除此之外,从各部抽调出的老兵还被调到了中国驻印军。

计算下来,这些部队共有近40余万人马,而且几乎都是主力部队。

这么大范围的调动,自然造成了各战区的兵力空虚,确实给日军发动此次作战创造了条件。

冈村宁次的任务是负责河南战场。冈村宁次把任务一简化,归结为六个字,那就是“渡黄河,取河南”。

对于防守河南的1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冈村宁次并不是过于在意。

虽然蒋鼎文的名气要远大于1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可让冈村宁次重视的,却并非那位曾经名声不小的“五虎将”,而是汤恩伯。

从冈村宁次从担任11军司令官时候起,就与汤恩伯打过多次交道。

可无论是在武汉会战还是随枣会战,二人虽多次交手,单从局部的较量来说,冈村宁次还真拿汤恩伯没有什么办法。

这位老汤虽然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是个“学渣”,连起码的炮兵配置都不会。

可没想到,在抗战时期,汤恩伯却一甩“学渣”的帽子。

无论在南口大战、台儿庄大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随枣会战中,都让日军吃过不少苦头。

汤恩伯打仗异常滑溜,平时藏的让你找都找不着,可一旦露头,狠狠地咬你一口,然后就跑,让冈村宁次是又气又恨。

这一次要在河南作战,冈村宁次就把汤恩伯视为了头号对手。

可要打败对手,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对手。

冈村宁次就开始研究汤恩伯了。

研究了一顿之后,冈村宁次发现汤恩伯的弱点是,对自己手下的嫡系部队特别在意。

别看汤恩伯在作战中经常拿其他部队,尤其是一些杂牌部队当炮灰使用,可对于他自己的嫡系,那可是爱护的了不得。

毕竟这是他安身立命,获得地位的本钱。

抓住了汤恩伯的这个弱点,冈村宁次就知道该怎么对付汤恩伯了。



汤恩伯 图片来自网络

可参谋们又提出,如何才能找到汤恩伯的主力呢?

冈村宁次就说你是不是个傻的,刚才还说找到了汤恩伯的弱点,你怎么就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他呢?

那就是把汤恩伯的一支主力围起来,逼着这支部队主动联系汤恩伯,只要汤恩伯一有反应,那我们不就是找到他了吗?

确实,在抗战时期,中国部队在密电码问题上吃了日军太多的亏。

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次就是在第2次长沙会战时,第9战区的密电码被日军破译,使得王耀武的第74军在春华山遭到了日军第3、第6师团以及重炮联队、坦克联队的合击,伤亡惨重。

至于这个密电码究竟是怎么泄露出去的,说法很新奇,说是第9战区在日军威逼长沙的时候主动撤离,竟然忘了拿密电码本。

收复长沙后,众人回到译电室,发现那密电码本竟然还好好的躺在抽屉里。这不是天大的怪事吗?

因此,汤恩伯对使用电台非常小心,除非到了即使被日军破译了密电码,也来不及做出反应的时候,他是肯定不会打开电台发报的。

豫中会战打响后,日军的进展很快。

在1944年4月18日强渡黄河成功后,于4月29日就已经兵临许昌城下。

日军为何要先打许昌?是因为指挥作战的日军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认为,汤恩伯很有可能就藏在这里。

因此,他不惜动用了第62、37、27师团和独混第7旅团,骑兵第4旅团。

可内山英太郎判断错了,汤恩伯并没在许昌,留在许昌的是新编第29师。

新编第29师原本是远征军的番号,可在远征军失利后,该师被撤编。

后来汤恩伯想了一些办法,才把这个番号要了来。只不过部队新近编成,大多都为新兵。

日军3个师团加两个旅团的兵力包围许昌,当时也并未想立即进攻。

因为内山英太郎也想玩一出“围点打援”,他是希望新编29师向汤恩伯发出救援电报。

只要汤恩伯回应,那汤恩伯的位置就将暴露。

果然,内山英太郎的图谋得逞了。

那么,汤恩伯究竟藏在哪里呢?

豫中会战打响后,汤恩伯的部署是将部队一分为二,以新编29师在许昌负责牵制日军主力南下,主力则隐藏在登封山区,准备向郑州发起进攻。

因为郑州正好是内山英太郎12军的侧背,兵力空虚。

向郑州进攻,定会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可是,由于汤恩伯给新编29师作出了回应,他的位置就暴露了。

内山英太郎立即将这个消息报告给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得知后也是吃了一惊。

若是让汤恩伯的计划成功,12军即使不被击败,那也会遭受相当大的损失。

看来汤恩伯的侧击战法并不是徒有虚名的。

既然已经找到了汤恩伯主力的位置,冈村宁次就准备把主力悄悄向西北方向调动。

但他为了麻痹汤恩伯,就命令内山英太郎在攻占许昌后,要派出一部分兵力继续南下,想以此来麻痹汤恩伯。

但即使这样,日军12军对汤恩伯主力的进攻还是遭到了挫折。

汤恩伯部主力13军的装备在蒋系部队中是拔尖的,每个连至少配备了5挺捷克式轻机关枪,每团至少配备12挺重机关枪。

13军打仗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在日军发动正面进攻时,他们的阻击力度并不是很大,他们喜欢的是将日军放到阵地前面来打。

这个战术也跟13军的火力强大有关系。

所以说,看似汤恩伯主力被日军夹击,但从整个战局来看,双方是胶着状态,日军并未能获得速胜。



图片来自网络

见仗打成了胶着状态,冈村宁次拿出了他的“后手”,那就是被称为“虎师团”的坦克第3师团。

其实,坦克第3师团早就已经渡过了黄河,但是冈村宁次始终没有动用,一直隐藏在郑州以北地区。

冈村宁次的目的就是要把这支装甲部队隐藏起来,以便在关键时刻给予汤恩伯致命一击。

现在见部队已处于胶着状态,冈村宁次就把坦克第3师团拿了出来。

坦克第3师团共有多少辆坦克呢?225辆。第3师团的坦克,并不是日军过去那种连道奇车都撞不过的“迷你款”,而是重新加装了装甲和发动机的新型坦克。

每一辆坦克可携带炮弹70发,在平原地区作战,以汤恩伯部的实力来说,确实是抵挡不住。

在调动坦克第3师团的同时,冈村宁次又把在许昌周边的骑兵第4旅团调到了郑州以南,其目的就是要截断汤恩伯向南、向西的退路。

可能有人会说了,汤恩伯不是事先在平原上挖掘了大量的反坦克壕吗?

怎么,没能派上用场吗?

确实没能派上用场。

日军在开战前就往豫中战场派来了大量的特务,这些特务们用携带的器具早就量好了反坦克壕的长度和深浅,并量身定做了一批钢板。

每当坦克遇到壕沟时,他们就把这些钢板铺上去,坦克便能顺利通过。

可这一切,汤恩伯一无所知。

由此可见,汤恩伯在豫中会战中遭到惨败,并不冤枉。

1944年5月8日,汤恩伯终于意识到局势不妙,部队已经处于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更大的损失,汤恩伯只能下令全线突围。

不突围还好说,这一突围,汤恩伯部在豫中这些年恶劣的军民关系来了一次总爆发。

在突围的过程中,只要汤军所到之处,几乎每个村庄都向他开枪。

除了主力部队之外,那些靠抓壮丁而组建起来的部队顿时星散,部队以团、营为单位不断损失。

汤恩伯身边儿只有一个特务连,在突围时连电台也跑丢了,那情形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在突围过程中,汤恩伯尤其害怕的是过河。因为每过一次河,他的部队就少一大截儿,汤恩伯就大哭一场。

眼看汤恩伯部在内外交困下就要全军覆没,可不料,他的对手,日军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却在无意中帮了他一个“大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的一些精锐师团和将领要么被调到南洋作战,要么被调回本土进行防御,留在关内战场的,其实都不是特别出彩的将领。

内山英太郎本是炮兵出身,擅长的是步炮协同战术,对步兵在野外的战术其实并非有多么了得。

这一点在1941年第6战区对宜昌的反击战中就可以得知。

在第2次长沙会战时期,由于陈诚采用了“围魏救赵”的战术,通过反击宜昌来前吸引日军来援,以解长沙之围。

当时,已经升任13师团长的内山英太郎正驻扎在宜昌,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连他自己都已经做好了剖腹自尽的准备。

按理说,像这种败将是没有资格坐上军司令官的职位的。

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境,像内山英太郎这种败将也只能被委以重任了。

上文说了,内山英太郎是炮兵出身,他擅长指挥的是步炮协同战术,但对于步坦协同战术和集中使用坦克部队的战术一无所知。

如果说他是个谦虚的,那还好办。

既然自己不懂,那就求教一下坦克第3师团长山路秀男好了。



图片来自网络

可内山英太郎又很“要强”,硬要不懂装懂。如此一来,麻烦就来了。

汤恩伯要突围,光走小路、山路不行,还要走大路。

对于这一点,内山英太郎也是知道的。

于是,他就把坦克第3师团的225辆坦克排成一字长蛇阵,沿着公路不断进行巡逻。

内山英太郎认为,汤恩伯部小股零散部队要突围,那他抓也抓不过来,堵也堵不住。

可对于成建制的部队,目标大,辎重又多,只要锁住了公路,休想有一人逃脱。

内山英太郎想的倒也不是全错,可他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日军这225辆坦克看起来很多,但放在漫长的公路线上,就相当于在大海中扔了几颗石子儿,根本就激不起多少浪花。

在抗战时期,日军虽然对蒋系部队的战斗力有些瞧不起,但在一件事上却对蒋系部队佩服得五体投地,那就是蒋系部队一旦决定撤退,那撤退的速度可是相当惊人的。

当内山英太郎得知汤恩伯部主力正在如潮水般从日军封堵的公路中一穿而过,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时候,心中不由恼怒,就找来坦克第3师团长山路秀男,问他为何不加以阻拦?

难道那么多坦克都是摆设不成?

山路秀男本来也憋了一肚子气。

坦克第3师团的汽油就不多,在内山英太郎的指挥下,这225辆坦克成了巡逻队,几乎一刻也不能停息,不断地沿着公路巡逻。

可这么漫无目的地巡逻,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坦克第3师团的汽油没有多少了。

而且,坦克第3师团的225辆坦克被平均分配在漫长的公路线上,即使想要集中,那不也得需要时间吗?

可突围的中的汤恩伯部会给他留出集中兵力的时间吗?

就这样,内山英太郎守着没了汽油的坦克欲哭无泪,眼睁睁地看着汤恩伯从他眼前跑了。



图片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