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资格之争
所有人都认为,风流倜傥的唐伯虎并非一只虫(虎),而是一条龙,乃旷世之英才!他年方二十八,英姿勃发,更关键的是他的天资要高出常人许多,所以在府学里,他的同学们都可以涉险过关的考试,对他而言,应该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
错!
恰似晴天一声霹雳——这位“天才”秀才唐伯虎,竟然出人意料地栽倒在“白家”门槛上:在苏州府学举行的最后一场考试“科试”中,他就这样蹊晓地落榜了。
这里需要补白一句:明朝府、州、县学的生员(秀才),必须通过岁试和科试,才能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唐伯虎科试落榜,就意味着他只能在三年之后重新参加选拔。
苏州府的知识分子有数万之众",原本翘首期待唐伯虎能拔得头筹,闯得此讯,个个目瞪口呆,茫然不知何以至此。这届乡试的大比鼓点敲响,方才启暮,岂料主角却跌倒在登场的台阶上。大家因此满腹狐疑,议论纷纷,甚至对此义愤填膺。
由此,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考试,惊动了苏州府的知府曹风此事发生在弘治十年(1497年),弘治为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时在明朝中期。
按理说,苏州府学的这轮考试,由朝廷委派督学南微(南直隶)的提学御史方志负责。考试之事,由他全权决断,苏州知府无权干涉。
苏州知府曹风是位能臣,“时称贤有司”。这位有正义感的官员处事有担当、敢负责,一向有着勤政爱民的好口碑。虽然他在苏州府任。
职已到了第四个年头(一共在任六年),对整个苏州地区的教育情况应该了然于胸,但此刻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坐卧不安。
在明朝,全国的科举教育典范就是苏州府。这里不仅风光旖旎、经济繁荣,而且是人文荟萃之地,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以科举教育而论,苏州府不光坐上了江南四府"的头把交椅,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吴中小志续编-吴郡二科志》卷首名言曰:“天下惟东南为最,东南惟吴会为最。”这个吴会之地,指的就是苏州一带。苏州距离南京应天府不远,属于南直隶管辖,与杭州犄角相望,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指的就是苏州与杭州相邻的这一片江南区域。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首都迁往北京(顺天府),将南京称为留都,置官留守旧都,保留了与新首都北京几乎平行的另一套中央政府机构。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直接管辖14个府和4个州包括应天府、苏州府、扬州府、常州府、松江府、镇江府、淮安府、风阳府、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以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其管理区域之广大,大致相当于今日江苏、安徽和上海三地。以上地区的生员,通过了科试之后,均须赶往南京参加类似省一级考试的乡试。但是参加南京乡试的,还包括了来白全国各地。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监生。这些人被称为“太学生”,属于高等秀才因此,南京的乡试考生众多,且考生素质优良,其规模和质量位居全国之首。而要检验苏州府的科举教育成果,首先要看它在南京乡试中的中举人数,所以苏州学子比拼的对象,不仅是南直隶兄弟府、州的学子还包括南京国子监的优秀监生。
明初,苏州府平均每届有5人考中进士,景泰元年(1450年)以后考中进士的人数迅速攀升。苏州状元吴宽回忆说:“宣德、正统问,士益向风,争相磨濯,攘袂以起。以至于今日,如星列云族,焕然以相辉。"成化二年(1466年)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间,总共举办了52场殿试,苏州有799人名列进士榜,占江南进士总数的42%。也就是说,在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中,平均每届有15名来白苏州府的学子通过殿试,成为进士。門苏州府成为进士的最重要来源地。当然,要成为进士,必须先通过会试成为贡士,而能通过会试者,又必须是通过了乡试的举人,所以苏州府每届考中举人、贡士的人数颇为壮观,位居全国之首。
这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观其社会影响,大概跟现代人的高考相差不大。苏州府看重每届考中进士的人数,更注重考试的名次所以对明星考生更加珍爱,因为这关系到本地人的尊严和体面
可眼下,苏州府的“明星选手”唐伯虎却折载落马,所以苏州文坛对主持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提学御史方志极为不满,认为他存心打压苏州读书人,作为苏州知府,曹风肩负着保护当地读书人权益之责,也因此有点急火攻心。
这一事件的焦点人物唐伯虎,年轻有为,在当地已经非常有名。试举一例:苏州人去世,其亲属多会按照传统风俗,礼聘当地名人为逝者撰写墓志铭,歌功颂德,以借金石传其声名,而唐伯虎就常常为他人撰写墓志铭。不仅如此,唐伯虎的诗歌还蜚声文坛,传诵一时;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更为行家们所津津乐道。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即使在文风鼎盛的苏州,也属于风毛麟角,怎么会栽倒在白家科试上呢苏州文人认为这太不可能了!
说来也巧,就在这次苏州府学的科试开考前夕,发生了一件事,使得知府曹风不仅认识了青年才俊唐伯虎,而且对他印象深刻,极为赞赏。
曹风在苏州城里有位同僚好友,名叫文林,是南京太仆寺番,比他年长十二岁,这年已经五十三岁。
文林于成化八年(1472年)考中进士,是苏州状元吴宽的同年知己,又是一位宽厚、能干、睿智的官员,深得苏州士林的景仰。此人有个特点,对《易经》很有研究,擅长看风水和卜篁,善于察人断事。就在这次风波之前,正在苏州故里养病的文林,接到了吏部委任他为温州知府的任命。而此时的文林,沉浮官场多年,已深感疲倦,再加上他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所以想辞官退休,归隐田园。
这个时候,家乡有位青年文人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上文林书》,竭力劝其赴任。文林读罢,深受感动,并为这位年轻人的文采拍案称奇当好友曹风前来拜访时,文林手举此信让他过目,赞叹后生可畏。
曹风读罢也引以为奇,赞其“文甚奇伟",并预言说:“此龙门然犀之鱼,不久将化去。"門也就是说,曹风深信此人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很快将金榜题名。
这位上书文林的青年才俊,就是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