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饥荒,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天,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之一。
1942年夏,上天似乎对河南开了一个玩笑,作为坐拥万顷良田的华中平原,以产粮大省而闻名的河南,竟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
这次饥荒,导致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之中。
河南大部分地区在1941年年初的豫南会战中,遭到日军的入侵和占领。1942年春天没下一滴雨,麦收产量只有往年的一两成。
麦收之后,人心惶惶,大家都寄希望于秋收,可是谁知整个一个夏天,没有下雨,早秋的植物全部都枯死了。一些有水井的地方虽然免遭干旱,但也未能幸免于难,因为蝗虫又成了灾害,出土的禾苗立即被吃了一个精光。
那个年代,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缺少粮食,而是缺少把粮食运往缺粮地区的组织。
河南大饥荒爆发之际,邻近的陕西和湖北两省是有粮食的,当地政府却不愿意向河南运粮。这不只是自私的问题。因为国民政府实施的“田赋征实”政策,使大量粮食被征购或充公,以供养军队,陕西、湖北两省省政府自然就没有兴趣出售宝贵的粮食去换取日益贬值的法币了。
蒋介石宣布削减河南征粮配额,实际上河南征粮局征收的粮食比配额的要求还多。
饥荒开始在河南全境蔓延,贪官污吏却将这场天灾变成了人祸。
1942年夏天,重庆政府派出官员前往农村地区实地考察灾情,同时检查“田赋征实”的执行情况,张忠鲁就是当时的视察大员之一。
当张忠鲁来到荥阳县视察时,县长左宗濂含着泪告诉视察大员张忠鲁,他无法完成征粮任务。
在郑县,县长鲁彦又告诉张忠鲁,一户姓李的人家,把家里最后一点粮食交给征粮官,然后全家投河自杀。鲁彦县长说到这里,在张忠鲁面前痛哭失声,跪地叩头,求政府免征军粮。
随着视察的地方越来越多,张宗鲁所见的也越来越多,情况也越发的糟糕。
沿途灾民有挖草根的,有摘树叶的,还有剥树皮的。从郑州寻找大路,向南行走乞讨的灾民络绎不绝,景象凄惨,令人目不忍睹。
更凄惨的事情还在后头。
张忠鲁沿途走来,处处可见绝望的景象。方城城外就有一处卖人的“人市”,张忠鲁眼见一对夫妇因无法生活,丈夫将妻子出卖。分手时,妻子对丈夫喊道:“我的裤子质量还比较好,咱俩脱下换一下吧!”丈夫一听此言,抱头痛哭:“不卖你啦,死也死在一起!”
对更多的人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逃荒。当时到处都看到有成群灾民向南逃荒乞食,走不动的就倒毙在路上。只拿几个蒸馍,就可以换一个儿童。
洛阳城更惨,车站附近满是灾民,呻吟号哭之声不绝于耳。一有火车到来,逃难者争相攀爬,火车头顶、火车轮下,不管多么危险,也不管不顾了。有的等了好多天,都等不到能爬上的火车。
车站内外,男哭女号,卖儿卖女,不讲价钱,只要有人接受,即可拱手相送。
最惨的是,火车西进途中,开进涵洞之时,因车顶人如山积,坠落到地上摔死的不计其数。
有的村庄,因为灾情过于严重,甚至发生了吃人的惨剧。
有一个叫李大麻的人,是一位屠夫,大饥荒之际无猪可杀,他就专门杀人、吃人,并且贩卖人肉,当然最后被关进了大牢。李大麻的这种行为当时极少被报道,因为他从根本上触犯了社会的禁忌。
其实,无能和腐败才是导致河南大饥荒的罪魁祸。
有记者就揭露了汝南县一名粮仓主任的腐败行为。该县以往就有私仓积谷的制度,本意便是可以在荒年时开仓施赈,即便1937年抗战爆发,谷仓也安然无恙,并未遭到掠夺。现在正值饥荒,如果开仓放粮,足以救活1.5万人。
但实际上,当地官员将收来的粮食全部私卖牟利。灾区内,包括洛阳、郑州等城市的饭馆倒是依旧营业,也只是有钱人才能吃得起。
当时的主流报纸《大公报》派遣通讯员前往河南调查大饥荒的情况。该报于1943年2月,刊登一则详细描述河南大饥荒的报道,结果被政府勒令停刊三日。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受到的约束相对少一些,他从中国发回的报道,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愤怒。
白修德写道:狗在路旁啃着人的尸体,农民在夜幕的掩护下寻找死人的肉吃,无尽的废弃的村庄,乞丐会集中在每一个城门口,弃婴在每一条道路上号哭和死去。
据白修德的报道称,多个事件同时发生,才最终导致大饥荒:军队和官员索要粮食,向灾区供粮又遭到了拖延,糟糕的路况增加了运粮的难度,最终导致灾情恶化。
《时代》周刊不允许白修德直接批评蒋介石。但白修德的观点很明确,他写道,最可怕的事情是政府可能在回避灾情。
通讯稿的最后部分,白修德描述了在结束为期两周的河南旅行时,当地官员款待他的盛宴,种种美食中包括烧鸡、酱鸭、尖椒炒牛肉、醋溜藕片、麻婆豆腐,还有三个糖霜饼。
白修德给蒋介石看了他拍的照片,蒋介石很受震动,下令河南方面立刻掩埋尸体。
白修德的报道轰动了世界,正在访美的宋美龄要求《时代》周刊开除白修德。罗斯福夫人说,宋美龄身上有一种习惯性的残忍。
后因白修德与《时代》周刊的上层在理念上争论不休,最终导致他从《时代》周刊辞职。
从《时代》周刊辞职的白修德,在战后出版的《中国的惊雷》一书中,明确无误的控诉了蒋介石。
白修德描述了饥荒造成的恐怖,给他留下了最难以忘怀的画面是:“一名不到17岁的女孩子,瘦削而美丽,躺在潮湿的泥地里,她的嘴唇带着象征着死亡的青涩。”
白修德重述了他在河南的见闻,详细描述了冷酷的官员和饥饿的农民。他总结道:“在河南农民的心底里,有一种和死亡本身一样酷烈的暴怒。”
当时人都说河南有四灾:水、旱、蝗、汤。“汤”指的便是汤恩伯将军。
由于担心日军侵犯,汤恩伯在灾情最严重的时候,强征数十万民工翻修公路。汤恩伯向民工们保证他们的劳动可抵消部分的徭役。
1942年河南大饥荒早已过去79年了,都说天灾人祸是带来痛苦的根本原因。但其实往往是人祸,人祸才将痛苦发展得一发不可收拾。
灾情终究过去,时间也会冲淡一切,但灾情带来的痛苦会刻在那些经历者的脑海中,恐怕会贯穿他们的一生。
面对当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不需要对饥荒感同身受,而是需要从痛苦中获得勉励,汲取教训。只愿我们的民族永远不要沦陷,永远繁荣富强。
我们的民族、人民要做到“居安思危”,珍惜当下,守住幸福,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