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的楷书被后人誉为“欧体”,其书法以险峻严谨,挺秀劲遒著称。他的楷书更是被尊为“唐楷第一人”,而他的经典之作《九成宫醴泉铭》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开颜柳之先河,创欧体之风范,令后世学楷者仰望难及。


但是,他却有这么一件作品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诸多“争议”,那就是他的小楷代表作《心经》,虽是如此,但此作也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学习者众多,已然成为小楷书法中的精品。

欧阳询小楷《心经》,全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被质疑为他人伪托,但是历代都把这幅小楷作品视为欧阳询真迹。


首先源于时间节点的蹊跷。据史料记载,玄奘于 629 年踏上西行取经之路,直至 645 年才风尘仆仆返回长安,而译经工作更是在此之后展开。

令人疑惑的是,欧阳询所书小楷《心经》落款竟为贞观九年(635 年),彼时玄奘尚未归来译出《心经》,欧阳询缘何能提前写出基于此译本的作品?

这一时间差犹如一道鸿沟,横亘在书法史研究者面前,引发诸多猜测与质疑,让不少人对其真伪打了个问号。


再看收藏印章,作为唐代声名远扬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作品若曾入皇家收藏,按常理必然会留下内府收藏印鉴。

可细观小楷《心经》,其上不见丝毫内府收藏的痕迹,映入眼帘的多是明清以来文人墨客与收藏家的私人钤印,最早也不过明初。

这般流传轨迹与欧阳询的崇高地位及作品应有的皇家传承路径大相径庭,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寻常的流传故事,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其身世的疑虑。


从书法风格剖析,欧阳询一贯以险峻严谨、挺秀劲遒的书风示人,像《九成宫醴泉铭》等佳作,欧体风格鲜明独特,笔画、结构皆有严格法度,笔力雄浑。

反观小楷《心经》,部分观点认为其露锋较多,笔画粗细不均,结体相较而言不够稳定,整体艺术水准似乎略逊于那些经典欧楷之作。这让不少熟悉欧阳询书风的人感到困惑,怀疑此作是否真出自欧阳询之手。

至于这幅小楷作品的真伪,我们姑且不论,只欣赏其中的书法美。


此作法度严谨,用笔险峻,于秀逸中蕴含古朴,古朴间彰显庄严,庄严处又透出喜乐,别具一番独特韵味。落笔之处工整古拙,观之仿若能让人心神沉静,觅得安逸坦然之感。

相传,此作诞生于名寺白鹿寺,欧阳询 80 岁高龄时挥毫写就。彼时的他,历经岁月雕琢,书法境界已超凡入圣,从早年《皇甫诞君碑》的锋芒毕露,到 75 岁《九成宫醴泉铭》的炉火纯青,再至这篇《心经》的阅尽繁华后的沉寂超然,笔法与结字的变化隐匿于含蓄内敛之中,若无深厚眼力难以洞察。



《心经》经文意义非凡,作为玄奘从天竺取回并译著的经典,虽仅 260 字,却备受尊崇,常被诵读抄写以积功德。唐人之后,众多书法家纷纷抄写《心经》,赵子昂抄写上百通,“宋四家”、文徵明、傅山等大家皆有心经墨迹传世,足见其影响力。欧阳询的这篇小楷《心经》置身其中,更是以独特的争议性成为焦点。









提及欧阳询,人们往往先被他那与书法风格截然不同的外貌所 “惊到”。 虽有 “翰墨之首” 的赫赫声名,连远方夷狄都知晓其书法,唐高祖李渊都曾感慨外人会以为如此笔力的欧阳询形貌魁梧,实则他 “貌甚寝陋”。

在文德皇后归天,百官服丧之际,欧阳询一现身便引得众人指指点点、掩面偷笑,中书舍人许敬宗甚至笑出声来,最终他惨遭御史弹劾、降职调离。长孙太尉也曾作诗嘲之:“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狝猴。”但外貌的平凡丝毫不影响他在书法领域绽放光芒。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