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谁能拒绝大快朵颐一顿美味的河鲜呢?
河鲜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并且还可以驾驭许多种美味的烹饪方式,这让河鲜成为了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必备菜肴。
然而,河鲜虽然鲜美可口,也有需要注意的“危险”,这种危险甚至致命!
一名姓王的女士和几个要好的小姐妹在山间小聚意美餐一顿,没想到却把自己和几位小姐妹吃进了医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女士和几位小姐妹在六月的一天决定一起去山里玩耍,六月的天气还不算炎热,还带着几分清凉,这几位好友决定去山间享受清泉和美景,顺便再来一顿美餐。
王女士想着既然都来了山里,这泉水又这么清澈,清晰可见水底的鱼儿,一拍板就决定和朋友们来一场美味的鲜鱼宴。
“这水这么清澈,这鱼也看着新鲜,今儿就吃顿鱼吧,还得是新鲜,天然。”
王女士咧开嘴笑了笑,几位姐妹也欢呼着同意王女士的建议。
谁知道这条建议竟然成了她们噩梦的开始!
在雨后,溪水更加清澈,几位女士不由自主地纷纷下水抓鱼。
各种颜色的鱼儿迷人眼,王女士按着自己的习惯便抓了好几条鱼,各个都是肥美新鲜。
就这样你一条我一条的,王女士和其他姐妹就抓了不少的鱼儿,上岸整理了一下,便准备大吃一顿。
然而吃完鱼儿没多久,竟然就出现了令人都没有料到的事情。
“致命”河鲜
捉了鱼后,王女士和几位朋友便撸起袖子开始做鱼,用了简单的材料腌渍、去鳞和内脏后,便开始烹饪起来。
炒鱼,煎鱼以及肥美新鲜的鱼汤一碗碗被端了上来,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肥美鱼味,让人难以控制嘴角的口水。
几位女士纷纷开始动筷子大吃起来,没过多久,碗就见了底,桌子上只剩下空落落的鱼骨头。
吃完鱼,几位女士便整理干净剩余的残渣,各个做起事情来。
但是没过多久,王女士便感觉到腹部一阵恶心,她以为是自己的肠胃不太好,但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其他几位小姐妹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
起初大家都认为可能是鱼的处理不够干净,亦或是肠胃问题,但是没过多久,她们就发现了不正常的地方。
几位吃过鱼的女士纷纷在上厕所时发现了马桶中的绿色排泄物,这异样的颜色,让女士们纷纷开始有些惊慌。
于是王女士便和丈夫一起去了医院,并拿了一些剩余的鱼做样本。
医生细细问了王女士的情况,又看了王女士拿的鱼,便点点头,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你这是中毒了,你吃的鱼是一种叫做溪石斑鱼的鱼类,这种鱼类的鱼卵具有一定的毒性。”
王女士这下就有些慌了,因为她们不仅食用了大量的溪石斑鱼,还把鱼中的鱼卵都吃了,也没有进行合适的方法去除毒素。
原来,溪石斑鱼的鱼籽含有一种剧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耐高温,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丧失毒性。
这种毒素,即使是在高达一百度的沸水中高温蒸煮半小时,也不会被破坏,可谓是一种十分难以破坏的蛋白质。
这种毒素被称作雪卡毒素,在高温下,仍然可以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不会轻易被破坏。
因为雪卡毒素分子结构中的某些化学键极其牢固,不会因为常规的烹饪温度和手法而断裂,亦或是变性。
这种蛋白质一旦食用量超过了5g,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王女士她们吃的量可远远超过了5g,并且食用了大量的鱼籽和鱼肉,这才导致王女士和她的几位朋友纷纷出现了中毒症状。
这种鱼的鱼籽,不仅有剧毒,并且这种毒素还不会在人体中立即发作。
令人害怕的是,这种中毒,有2到10小时的潜伏期。
不仅会在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外,随着食用的时间逐渐加长,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这让王女士非常害怕,幸亏她们几位及时就医,才避免了更加严重的后果,否则不堪设想!
“雪卡毒素”
有人可能会问了,溪石斑鱼不是一种常见的鱼吗,那么小,怎么会有剧毒?
而且溪石斑鱼也是一种很好吃的鱼,夏天也是餐桌上的常客,为何其鱼卵有剧毒呢?
其实,溪石斑鱼的毒素并非是鱼本身所形成的,而是通过外部环境不断积累而形成的。
溪石斑鱼鱼卵内的这种雪卡毒素,正是通过“生物富集”而积累下的,因为溪石斑鱼在食物链中处于较高的位置。
溪石斑鱼通过在水中捕食水藻类、虾米以及其他小海鲜,不断在体内积累毒素,当食用含有雪卡毒素的海鲜时,这种毒素就会在体内富集。
溪石斑鱼的寿命越长,其身体中含有的毒素就越多,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其实这种毒素对溪石斑鱼本身来说并没有害处,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却是致命的毒素。
许多食客因为喜欢吃各种鱼类的卵巢和鱼籽,而大量摄入这种溪石斑鱼中的致命毒素。
正是因为溪石斑鱼中的毒素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部位,这才导致了出现的悲剧。
雪卡毒素不仅有耐高温的特性,还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和抗消化酶特性。
这意味着即使雪卡毒素进入人体胃部,被强烈的酸性的胃酸腐蚀,也难以被消化完全,即使是被消化酶消化,也难以解除雪卡毒素的毒性。
所以这种雪卡毒素可以说是十分难以用常规的方式削弱它的毒性,为了防止雪卡毒素的中毒,只能通过预防来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想要避免摄入雪卡毒素,一定要避免摄入含有高浓度雪卡毒素的鱼类,比如溪石斑鱼以及部分鱼类。
有毒的其他鱼类
那么除了溪石斑鱼,还有哪些同样需要避雷的“有毒鱼”呢?
雪卡毒素不仅仅在溪石斑鱼体内大量存在,这种毒素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珊瑚礁鱼类中。
作为一种天然毒素,主要出现在加勒比海、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和澳大利亚大堡礁一带地区。
在海洋动物丰富的热带海域以及亚热带海域,各种毒素通过食物链积累。
不仅是溪石斑鱼,还有其他鱼类体内也含有雪卡毒素,特别是大型食肉鱼类体内中的雪卡毒素含量含量较高。
因为体型越大的海洋动物一般处于食物链的较高位置,它们通过捕食其他含有大量毒素的小型鱼类而大量积累毒素。
溪石斑鱼作为大量含有雪卡毒素的鱼类之一,在加勒比海以及大西洋等地区捕捞的溪石斑鱼含有的雪卡毒素更多。
例如梭鱼作为一种大型的海洋鱼类,其较大的体型以及食肉的特性决定了其体内可能会含有大量的雪卡毒素。
除了梭鱼,鲷鱼也是雪卡毒素的常见携带鱼类,它们的分布区域也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特别是红鲷鱼在摄入了大量的含有雪卡毒素的食物后,便会在体内富集,成为雪卡毒素的携带者。
除了这些鱼类,还有珊瑚鱼、老虎斑、东星斑、海鳗等鱼类,它们作为食物链的较高层的鱼类,也含有大量的毒素。
食客们在享用这些美味的鱼类时,也需要控制量和部位。想要安全地享用鱼类,关键在于正确的处理方法。
比如彻底去除鱼类体内中的卵巢和内脏,因为毒素大多都存在于这些部位中。
鱼卵也是含有毒素的“重灾区”,我们也需要合理地去除。
除了这些部位,鱼头和鱼血也是毒素的聚集处,同样有概率残留毒素,我们在食用时,一定要彻底清理。
除了处理河鲜,我们也需要从正确的购买渠道购买河鲜,避免买到小河沟中的不正规鱼类,减少肮脏水域中的毒素积累。
在挑选河鲜时,我们可以尽量挑选体型较小的鱼类,这种鱼类体内含有的有毒物质相对而言更少。
只有正确处理鱼类,我们才能吃的更安心,吃的更放心。
以上就是关于剧毒鱼——溪石斑鱼鱼卵的介绍了,相信大家已经对溪石斑鱼和其溪石斑鱼鱼卵有了更加详细的认识。
结语
鱼作为满足口腹之欲的美食,也是我们享受海洋美味的途径之一。
想要安心放心的吃鱼,我们一定要彻底地去除其体内可能含有毒素的器官内脏,也要将鱼中的血液排放干净,并防止其破碎导致毒素的污染及扩散。
我们也需要挑选合适的鱼类,尽量减少其毒素的含量,不要因为一时的口腹之欲,而伤害了身体。
在烹饪时,我们也需要选择合理的烹饪方式,尽量清淡可口。
希望大家都可以了解到正确的选鱼方式,以及正确地吃鱼。
让我们在这个吃鱼的季节可以享受到美味鲜美的鱼肉,一起健康吃鱼,幸福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