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探讨之前,让我们先打下几点共识的坚实地基,你方能领会我的回答。
首要的,外星生命及其科技虽可能异于我族,但绝非天壤之别。毕竟,若非如此,我们便无法运用现行物理学于其研究之中,讨论之必要性亦不复存在。
其次,人类科技与外星科技难称云泥之别。即,纵使人类科技领先一筹,亦非压倒性优势。否则,我们在外星生物前如神祇降临,轻易便能将其驱逐,何需以殖民之举,对如此渺小之文明施以强权?
譬如,面对家门口之蚁族,你会萌生殖民之念吗?
既然共识已立,我们继续深入话题。
外星殖民一事,绝非轻言之易。尤其是那些遥远的、有外星人居住的星球,殖民的路途漫长而复杂,涉及诸多专业知识,须解决重重问题。
首当其冲的疑问便是:何以远征殖民那般遥远的星球?
做任何决策,必考量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只有当总收益超越成本时,此举方具意义。当然,这其中的收益,远超物质利益之限。
每当殖民一词浮现于心,我们便不自觉地以其历史中的殖民行径为镜,映照星际殖民之可能。然而,宇宙之浩瀚,使得地球的殖民模式无法简单套用在星际层面。
殖民之本质,无非求利。无论是财富、劳动力,或是其他种种,殖民的目的都在于为我族带来福祉,是吗?
资源掠夺虽可能为人类殖民之动机,但细思极恐,此种可能性实属渺茫。固然各星球皆蕴藏资源,但除非存在独一无二之珍稀物资,否则跨越星际的漫漫征途,何以仅为资源而行?
宇宙间天体虽各有千秋,但总体差异不大,很难设想某星球恰好盛产人类急需的罕见资源。
科幻小说和电影中那些所谓的“X元素”之类的稀有资源,我们不妨一笑置之,莫太当真。
当然,理论上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不然我本可以直接说“一定不会殖民”,而非“大概率不会”。
既然资源获取并非主要驱动,那么其他殖民意图何在?譬如劳动力市场、产品倾销等?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迈向机械化和智能化,未来将是不可逆转的智能化趋势。我们不可能再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堆积文明。何况,外星人所居之星球远在天边,我们何必大费周章地去掠夺那里的人力资源?若真想掠夺,还得外星人思维、智商、道德等与我们相去不远,否则,非但无法获取人力之利,反而自招麻烦。
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的思维定式。若深思熟虑,你会发现,人类现今通过殖民获取利益的方式,一旦扩大至星际尺度,便显得多余而格格不入。
与直接掠夺各种可见资源相比,人类在科学交流中所获得的利益和动力,或许更为诱人。
“小白鼠”之名众人皆知,科学家常用其进行种种试验,待成功后才推广至人类。
人类对“小白鼠”的实验多为直接的生理实验,有时似乎过于残酷。当然,我们对外星人大概率不会采取此类实验,而将采取更为温和的方式与之交流。
外星文明定有其独有的“人文产品”,甚至可能展现不同于我们的生命形态,具备我们梦寐以求的特殊功能,这些正是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之处。
在不同的智慧文明间,交流与参照的空间无垠,战争与殖民并非唯一联系之手段,在未来星际文明的交往中,恐不会成为常态。
这无关善良与否,完全是出于利益的考量。
我们常悲叹,地球上资源何其有限。但若人类实现了星际旅行,便会发现资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资源并非最宝贵之物。
而外星文明本身,或者说外星生命的存在,恰恰可能是最珍贵、最罕见的宝藏。
这正是人类执着于探寻外星生命的深层原因。天文学家苦寻数十载,难道只是为了发现后将其殖民?
这样的追求未免过于浅薄?
对于人类而言,一个智慧文明与一颗宜居星球,哪个更具价值?
答案显而易见。宜居星球固然稀少,但人类总能找到。而智慧生命,实乃罕见至极!
说到底,人类眼中所谓的“殖民”依旧难脱旧日观念。若未来某日人类文明步入星际时代,实现了星际旅行,再回望昔日,会发觉曾经的殖民方式已然过时,效率低下。
实际上,现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初现转变,赤裸裸的殖民手段逐渐被淘汰,更多依靠科技优势、人文思想的影响和控制,进行“隐形殖民”。
说穿了,让被殖民者丝毫不觉被殖民,反而心怀感激,殖民者只需施以小恩小惠,便能让被殖民者“乖乖听话”,如此殖民方式何其简便!既高效又稳定,几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