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三年(1853)八月,曾经的官场幸运儿曾国藩,在遭受“长沙之辱”后,失掉了尊严,还差点丢了命。

他躲到小地方衡阳,想舔平一身伤痕,更想在日后爆出一声惊雷,让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侧目。

这个意念就像一根刺,扎进心里,让他坐卧不宁。这看似是不幸,但这不幸暗藏着他日后青史留名的大幸运,成就了他后半生的大功名。



咸丰让他设立的团练是这样的:小规模,征兵不出乡、作战不出省。曾国藩知道,这样的团练,对天下大局根本掀不起一点浪花。

他的理想是练成一支真正的军队,他可以凭着这支军队,扶大厦之将倾 挽狂澜于既倒,挽救民族,挽救大清。因为国家的正规军“绿营”已经腐朽不堪,只有另辟蹊径。

这样做,其实是冒着杀头的危险。

满清皇帝,对汉臣心怀戒备,别说让你建立军队了,连能决定国家命运的军事指挥权都不肯给。

他用团练的外衣伪装,骗取了咸丰的批复。这个批复成了他创立湘军的尚方宝剑,注定从诞生那一天起,湘军就是在夹缝里生存的私生子。尽管千难万难,他还是建立了战斗力远远超过“绿营”的四无部队,获得了清朝对太平军作战的首次大胜。

今天咱们聊聊,曾国藩湘潭大胜5个悲情瞬间,通过这几个瞬间我们能领略到,曾国藩为家国的不易,和他的“认准目标,决不放弃”的大智慧。



第一个瞬间,三无军队的尴尬

虽然有了咸丰皇帝的圣旨,曾国藩带领的军队,仍然是一只三无军队。

无办公场所、无名分、无军饷。

国家不拨军饷,这是湘军唯一想团练的地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长沙之辱激励曾国藩,克服万难,苦苦支撑、惨淡经营。

文人带兵没有经验怎么办?

曾国藩就摸着石头过河。有朋友出主意,要打败太平军,就要控制长江这条运输线,就必须要建立水师。

他觉得很有道理,专门建立了造船厂,全省召集来的能工巧匠,却无一人会造战船。

曾国藩仿照渔船,自己设计反复实验,终于造成了能远行、能打仗的战船,建起了湘军水师。

他看到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的炮威力大,就花重金,从广东大批购买,想办法最终把这些炮安装在战船上。

就这样一点摸索湘军水师,成了当时中国技术最先进、装备精良的水师。

不过跟筹集军饷相比,这些困难就是小儿科了。

离开了钱,所有的一切都是无水之源。钱对于军队,就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给国家练兵,按理军饷应该国家拨。可是国家财政连供绿营都紧张,加上和湖南当地官员关系紧张,这钱只能自己想办法。

曾国藩没有地方行政权,只能劝捐。劝捐不动,就派兵用拘押手段、强行索要。这样不但没筹多少钱,反而引起当地大户怨声载道。

好不容易,有个已故湖北巡抚杨健的孙子,慷慨解囊主动捐了2万两白银。曾国藩想树立一个典型,向皇帝请旨,把杨坚列入乡贤祠堂。国家不给钱,给个名誉可以吧,又没有什么成本。

谁知,咸丰帝这时偏偏讲起原则来,认为此人达不到入祠堂的标准,还大发雷霆:“名位岂能随便给人”,认为曾国藩是以权谋私,偏袒同乡,要从严议处。

京官们这时也落井下石,提议将曾国藩革职。

幸好咸丰还有一点理智,眼前局势离不了曾国藩这样的人,决定降一级使用。



第二个瞬间,冒犯皇帝的固执

从开始创建湘军起,曾国藩就面临,应付咸丰的瞎指挥。

这支军队,被曾国藩看成重建自己尊严、甚至力挽狂澜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从到衡阳来,就憋着一口气,一定要练成一支精兵,羽翼不丰满,不保证一战必胜,绝不轻易出兵。可是对咸丰来说,这只是一支不需要自己花钱,又能打太平军的军队。捡来的孩子,挨打了也不心疼。

咸丰三年(1853)8月,太平军西征军,进攻武汉。

清军南方军队或大败,或集中在江北大营,不能动用。咸丰皇帝无兵可用,就想起了曾国藩的湘军。已经大半年过去了,练得也差不多了吧。虽然他不信,这支民兵部队,会比正规军还能打,不过能抵抗一阵也好。

于是,他命令曾国藩,即刻率炮船北上,驰援湖北。

船才造了一半,兵练的半生不熟。现在出兵,不是去送死吗。曾国藩不能抗旨,又不能用全力。

怎么办?

他打算派手下3000人去,做做样子,应付一下。

咸丰追来一道上谕。

坚持让他亲自带上所有人马。咸丰言辞激烈,说曾国藩不出兵,就是不顾大局。

曾国藩只好用“拖”字诀。

等军饷筹够了,大炮安上,马上出发。

好在不久后,太平军离开湖北,开赴武汉。

当年10月,太平军大力进攻安徽泸州。

这次被困的安徽巡抚江中源,不仅是他的好朋友,还是他的弟子。曾国藩称赞,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况且,他的儿女亲家陈源兖,也在军中。于情于理,曾国藩都该出兵相救。

可是他再次拒绝。

理由是,兵没练好、买的炮还没装好,现在草草出兵,恐怕会有去无回。要到来年1月才能办好。

咸丰第三次命曾国藩快速支援,被再次拒绝。

暴怒之下发出的第四道上谕,字字如冒火的炮弹。不管皇帝怎么说,曾国藩的回信千言万语,就是一个意思。现在不不能出兵,想怎么处分我,随便吧。

他的这4次抗旨,为湘军造船、练兵赢得了时间,为扫灭太平天国保存了实力,却彻底得罪了咸丰。

在皇帝眼里,他就是个只会纸上谈兵,没什么真本事,还不听指挥的书生。

因此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为其日后的困境,埋下了隐患。



第三个瞬间,对挚友见死不救

可惜的是,挚友江中源,在太平军炸毁城墙攻下泸州后,孤立无援投塘而死。

噩耗连连传来,曾国藩的亲家、后补知府陈源兖也战死。曾国藩悲痛之余,却依然坚持认为,自己的战略没错,为了天下大局只能如此。官员和百姓非议四起,骂他见死不救,是缩头乌龟,他也不放在心上。

悲剧还没有演完。

他的座师湖广总督吴文镕,被政敌所害,却让他背了黑锅。

湖广总督吴文镕,是曾国藩考进士时的主考,他称为座师。两人私交很好,关系十分亲近。

咸丰三年(1954)正月,吴文镕坐守武昌时,得罪了湖北巡抚崇伦。在太平军围困武汉时,崇伦贪生怕死,借口带兵出城,想趁机逃跑。

吴文镕拆穿了他的把戏,拒绝了他的要求。恼羞成怒的崇伦,对他恨之入骨。

太平军围困湖南首府武昌,师徒两人频繁信件来往,商量应对。曾国藩嘱咐恩师,一定要守住,不要轻易出战,等我湘军水师练成,咱俩就可以水陆并进,里应外合,夹击太平军。

结了仇的满族权贵崇伦,却想把吴文镕逼死。他向咸丰告状,说吴文镕不敢出兵,非要等其他地方来的援兵来,才肯出战。士兵们自告奋勇,想冲向战场杀敌,可这个主帅却阻拦,不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

咸丰爱瞎指挥,也催吴文镕出战。曾国藩心急如焚,告诉他,不管是谁逼你,都要顶住压力,千万不要出城。他说,不是我现在不出兵救你,等我练好兵,和你会合后,再与太平军决一死战。

他的定力,一般人谁能赶得上。

吴文镕双重压迫下,无奈出兵。他在重围中给曾国藩写信,反而安慰他,不要因为自己的情况危急,就轻率出兵,现在天下安危都系于你一身。

在太平军猛攻下,吴文镕不敌,投塘自杀。

一为挚友,一为恩师,曾国藩忍心见死不救,难道是铁石心肠?

正是这样的质疑,他承受的压力,如精卫填海、蚊虻负山。

他大喊一声,泪如雨下。

夹缝生存的困境,让他不止一次生出退意。可是一想起长沙之辱,那一张张刻薄讥笑的脸,他又充满了勇气,非要干出个样来,让那些逼走他的湖南官员看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咸丰三年冬,一支一万七千余人的湘军,初步练成。



第四个瞬间,第一次自杀未遂

此时,太平军与湘军的力量仍然悬殊。

太平军水师,占据长江天险,战船数量庞大,停满半个江面。陆军则席卷皖、赣、鄂三省,所向无敌、扎营数千里,战鼓如雷、士气高涨。

曾国藩率湘军进驻长。面对这个气象一新的对手,太平军制定了新的方案,兵分三路。一路人马对长沙只围不攻;另一支绕道长沙,攻占湘潭;第三支攻占长沙附近一个重要港口靖港;对长沙形成包围圈。

让曾国藩腹背受敌,粮草中断,困死城内。

曾国藩决定主动出击,派大大将塔齐布,率领一支大军主动出击,冲出包围,攻打湘潭。

自己第二天率领另一支部队前往增援。

一向主张“笨、拙”的曾国藩,因为走了一个捷径,导致惨败,差点第一投水自杀。

当天夜里,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民兵来报,附近的靖港,太平军只有几百人,兵力空虚,有机可乘。

曾国藩认为战机难得,他临时改变计划,先打靖港。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在于他求胜心切,自己在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打胜仗有胜算。首战必胜,对鼓舞士气太重要了。

练了这么久的兵,听了那么多冷言冷语,他特需要一个成绩,来肯定自己!

到靖港后,发现军情有误,太平军的数量。远比想象的多得多,一见湘军到来,密集的火炮立即如梭般射来。

老天也来捣乱,瞬间南风骤起,把湘军的战船,全都刮到敌人的大炮前,想撤退也退不了,成了活靶子,只有挨打的份。最后只好降下风帆,用人力在岸边牵着绳子拉船狼狈逃跑。

太平军趁火打劫,岸边派出陆军,袭击拉绳的湘军。江里,两百只小船,借着风势,往湘军海上扔火球。很多船只或被烧,或首领被擒。

这一仗湘军彻底失败,战舰损失三分之一,炮械损失四分之一。

曾国藩后背发冷,亲手训练出的军队,表现得这样差劲。去打湘潭的那支,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自己的雄心壮志、满腔热血、平生指望,顷刻间化为乌有!

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一张张刻薄嘲笑的脸,羞愤之下,他一步跨出船舱,扑通一声,跳进水中。旁边的护卫,强把他拉上船,他挣扎着还要往下跳,人们日夜守护。

寻死不成,曾国藩只好拖着败兵,先回长沙,再做打算。



第五个瞬间,变脸真快

不出所料,败军之将曾国藩,被当头泼来一盆冷水。

那些把他踩在脚下的人,暂时胜利了。他们都在看曾国藩的笑话,早看出来湘军不行。

湖南提督鲍起豹,骂得最狠,他说,曾国藩是引狼入室,劳民伤财。

骂完还不算,他还下令,紧闭城门,不准曾国藩和湘军进城。

湖南按察使陶恩培,升了职,要去山西履新。一众官员簇拥着,把他送到江边坐船。曾国藩的船,近在咫尺,他们熟视无睹,竟然没有一个人顺路过去打招呼。

曾国藩陷入了更尴尬的境地。

进不了城,还被老百姓追着打,一边打一边骂,你们这些废物,白吃百姓的粮饷。

曾国藩心里憋屈,身上穿着湿衣服,几天不吃不喝,坐在那里给皇帝写遗书。他还给弟弟曾国荃安排自己的后事,自己的棺材一定要送回老家,不办葬礼、不收礼金。

当曾国藩正度日如年,茫然无措时,惊雷来了。

曾国荃突然闯了进来:大哥,塔齐布来信了,湘潭大胜。

他派出的另一路湘军塔齐布,在湘潭大败太平军。他买的洋炮,火力凶猛,射击准确,一炮就能掀翻太平军一艘战船。三天内,数百只船被毁,伤亡千余人。

太平军林绍章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太平军起势来,清军的唯一一次大胜。靖港的太平军自动撤退,长沙解围。

这下,曾国藩不想死了,他笑着说:这真是生死有命。

咸丰皇帝迅速发出一系列上谕,在湖南,除巡抚一人外,所有文武官员,曾国藩皆有权调遣。也就是说,他和巡抚平起平坐,政治地位一下就起来了。

湖南巡抚骆秉章,接旨后带着一班官员,拥着一顶绿呢轿子,到城外的船上接曾国藩进城。

骂他最凶的布政使徐友壬,当晚独会曾国藩,一番自我检讨。曾国藩的仇人鲍起豹,被皇帝下旨革职查办。

长沙全城百姓,欢呼雀跃,感谢曾国藩救了他们。

曾国藩终于用艰苦的奋斗,成功地挽回了面子。

他经历过的苦难、折磨、背叛,实际上是人生的机遇、宝藏、财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