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建立湘军的办法,被概括为“以儒生领山农”。其所用军官多属曾国藩自己的学生、乡亲和亲戚中坚持封建“义理”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特点是忠诚,维护孔孟之道。

招募的勇卒多系“深山寒谷贫苦之民”,标准是“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简而言之,就是在农民中挑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作为士兵。这些淳朴的士兵容易朔造成守纪律、不怕苦,每营官兵都是同县同乡,只听命于营官,而各营又都只听命于曾国藩,这样兵将一体,上下同心,从而形成了一支以人身依附为纽带的强大军队。



曾国藩治军,以思想纪律教育为主政治建军,技术性训练次之。

曾国藩创立的湘军能够在国家危亡之际发挥自己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训练方法与清朝军队的训练方法截然不同,而且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战术和军规都是由他自己定制的。

他虽然没有创建军队的经验,但是他读过的书足够多,他知道曾经的历史事实和真实的历史打仗经验,他就是以此为借鉴来学习知识,借鉴了汉代部曲武装及宋代岳家军、明代戚家军的创建办法,不断地探索训练军队的能力。根据《湘军兵志》记载他的建军标准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可以说曾国藩的湘军就在这一点建军的标准上,就与其他的军队有很大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很大程度的减低了伤亡率,有利于保存军队的整体实力。

湘军训练极其严格,日日训练,为此他设立了点名、操演、战墙子、巡更、放哨等军规,要求湘军严格执行。曾国藩还把儒家教育纳入了湘军的教育体系,他制定了很多营规,把湘军军队的纪律和封建礼教杂糅在一起,编成歌曲教士兵唱,这点和唱“三大纪律”一样,试图通过思想教育对于湘军进行教化。



由坚信孔孟之道的自己的门生、学生、友人充当湘军各级军官,对曾国藩绝对忠诚,加强对官兵的封建礼教教育,基本也可以这么说“像支部建立在连上”做法,这些门生故友和拥有曾国藩一样信念,他们目标一致,步伐一致,也相当于基层军官和政委,所以好的军队建军理念都比较相近,他们的信念就是维护孔孟之道,这是军队胜利的保证。

另外,曾国藩的湘军的有优厚赏赐制度。

曾国藩定下规矩,一名湘军普通步卒月薪是4两多一点,按当时购买力计算,清朝时期每一两银子的实际购买力很高。在清朝,一两银子可以买到150斤左右的优质大米。而当时绿营八旗兵才能拿到二两,此外,凭战功可领到优厚赏金。

1,杀敌一人赏银十两并八品军功

2,杀敌二人赏银二十两并六品军功

3,俘虏一名太平军赏银二十两

4,俘虏太平军马贩子,可拥有一匹马,如果不想要马,可以交给上级换赏银十两

5,抢得敌人一桶火药奖赏银五两

6,抢得敌人一桶铅弹赏银三两

7,抢得敌人一门大炮赏银十两

8,抢得一门小炮1赏银五两

9,缴获一支鸟铳赏银三两

10,缴获刀,矛,旗赏银二两

当时,清朝一名五品官员的月薪才六两,当湘勇,这对于普通的穷苦老百姓来说,可是天大的奖赏啊,对湘勇提供优厚的兵饷和奖励,一个湘勇的收入可以养活一大家人,所以出现父亲送儿子,媳妇送丈夫当湘勇的热烈景象,场面是否很熟悉?



对比清朝官衔与现在军官的职务,五品游击将军可相当于现在的一名旅长,你说湘军一名列兵拿的工资与现在一名旅长差不多,是否很眼红。

一品官员 年俸 180两180斛 养廉银16000两 总督

二品官员 年俸 155两155斛 养廉银13000两 巡抚

三品官员 年俸 130两130斛 养廉银 6000两 按察使

四品官员 年俸 105两105斛 养廉银 3700两 道员

五品官员 年俸 80两80斛 养廉银 2400两 从四品知府

六品官员 年俸 60两60斛 养廉银 1250两 从五品知府

七品官员 年俸 45两45斛 养廉银 1200两 知县

八品官员 年俸 40两40斛

九品官员 年俸 33两33斛

湘勇杀敌一个就得十两银子,然后按人头递增,杀敌一人十两,杀敌二人赏银二十两并六品军功,杀到三个就有机会当武官了,虽然是候补,但是打仗死人多,很快就能补上,当上官分的战利品就多。

曾国藩对战利品考虑得很详细,俘虏都算上去了,一个俘虏根据重要性给十五两到二十两,马匹如果自己想骑可以拿去,自己不用上交就给十两,火枪大炮只要缴获了上交就有三两到十两不等,如果抢到了大刀长矛也给钱,敌人的旗帜也给个二两白银,太细了,只要打胜仗,捡捡战利品也能发财。

按照这样算法,湘军打了几年仗的老兵,都有几十万的身家。所以湘军虽然在人数上一直处于弱势,但战斗力一直不弱,这就是高工资的威力。

1865年,湘军攻下天京后,曾国藩立即解散湘军,湘勇个个衣锦还乡,而且湖南没有遭到战火蹂躏,大家拿钱干什么呢,买田地,建房屋,还有办学校,搞教育最长远,于是办起各类学校和私塾,造福了一代三湘子弟,功在千秋啊。

军饷从哪里来

湘军作为一支临时性的部队,自成立之日开始,军饷的筹措都不是固定的,他们主要的筹措军饷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办捐输,捐输是湘军在东征初期的主要办法。

捐输就是有钱人捐一定数额的钱,朝廷给他一个道员之类的一个官位,淡然是虚的没有实补, 有个官位多开心,上路都可以打回避牌,在咸丰三年8月,曾国藩筹建湘军,奏请户部与国子监印发空白的职位凭证,共印了1000余张,通过卖官的方式,仅江西一带在咸丰5年,就获得捐书90万两。

第二个是售卖响盐,也就是以卖官盐的方式来筹措湘军的军饷。

太平天国运动占领南京后,长江受到阻隔淮盐不能运入长江各省,四川的盐只够运往云南和贵州,而广东产的海盐只能供广东广西,在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个省份都为缺盐省份。

曾国藩利用这种情况提出从浙江运输海盐到内地销售,收盐税来抵军饷,后来在长江沿岸被湘军占领之后,则又恢复淮盐供应,抽税供湘军军需。

第四种是抽厘金的办法,抽厘金是湘军中筹饷比重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办法,所谓抽厘金,其实就是过关税,尤其是对内地货物流转通过不同城市收通过税,仅在湖南一地,一年便可征得100万两左右的银子。

据统计,用以上的方法,湘军所筹得军饷中,仅厘金就占了近1000万两之多。

但这些办法都和当地的官员抢吃,所以搞得非常紧张,后来,曾国藩当上了两江总督,掌握江浙等四省赋税,湘军的筹饷好多了。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

由于湘军里人才济济,曾国藩每次打貹仗后,都会大量保举有功人员,以后就有了“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之说,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枚举。除曾国藩外,有曾国荃左宗棠、李续宾、罗泽南、彭玉麟、郭嵩焘、李鸿章、刘坤一等人物,成为晚清历史显赫的一页。还有‬全国各地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纷纷投入到其麾下。



后语

跟着曾国藩出来的一批人都升了官或者发了财,所以选对老板很重要,想想马云开始办电商都处被别人认为是骗子,最后成功了,马云十八罗汉都成了百亿富翁,连当初看门的也可能是百万富翁。

成功老板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曾国藩和马云他们都信念坚定,百折不挠,勇于承担,最后终成大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