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正值全国文博人才特别稀缺之际,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复旦大学招收了第一届两年制文博干部专修班学员。多年后出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的吴永琪、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等人,就在这时踏进了复旦校园。
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谭其骧,还为文博专修班学员题写过“文献博物兼通”的勉励之词。
这正是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发轫,经过40年发展已跻身全国文博考古学科第一梯队。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一说到文博,容易联想到的不是洛阳铲就是铁锹镐头,给人以“古旧”之感。复旦文博人通过“考古”,透物、见人、见生活、见智慧,讲述的是文物背后的中华文明故事。
【独一无二的科技考古研究院】
著名红军将领、军事家黄公略,曾留下遗嘱——就把我埋在东固,我喜欢这里的山和水。今年9月,经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DNA技术鉴定比对以及专家论证,确定为黄公略的遗骸如烈士所愿被安葬在了江西吉安东固。
93年前,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军长的黄公略遭敌机袭击壮烈牺牲,当时被秘密安葬。后经多方找寻,2022年8月疑似烈士骨骸出土。
如何确认这就是黄公略?“难度非常大!”文少卿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一般从颞骨、牙齿和股骨中能够提取到更多的DNA,但由于遗骸的损伤和污染,他们从肢骨中提取到的DNA只有千分之一的水平,也无法用传统法医手段实现遗传标记的扩增。
从烈士肢骨中提取到的DNA只有千分之一的水平。
研究团队检测了烈士样本的全基因组,以及烈士四个堂侄的Y染色体。“通过比对,有99%的可能性是烈士本人,但这还不够,需要达到99.999%。”
针对烈士父系家族独有的基因突变,研究团队设计了探针,再在遗骸样本做捕获验证,发现其同样携带该家族特有的突变。此外检测比对了124万个遗传位点,发现样本和黄公略外孙的复杂亲缘关系符合预期。
烈士入土为安的背后,离不开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的努力。这是全国独一无二冠以科技考古研究院名称的实体研究机构,2017年成立,早于《“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谋篇布局。
为何独辟蹊径选择“科技考古”?曾任复旦文博系主任12年、数月前刚卸任的陆建松教授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当时中国考古学界普遍重挖掘轻整合研究,尤其缺少科技考古与多学科交叉研究,而国际考古学界发展的趋势正是科学实证。
复旦大学在科技考古领域底蕴深厚。李郁芬教授揭开古镜透光之谜并首次复制成功,杨福家院士率先用物理手段测试越王勾践剑成分,杨玉良院士用高分子技术“复活”失传的开化纸工艺……
因此,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之初,不仅聘请了科技考古领域的知名学者袁靖担任院长,还云集了文博、生命科学、高分子、光学、核科学等领域的优秀学者。“这就好比,有的人还在生产汽油车,我们开始研发新能源车,实现弯道超车。”陆建松说。
短短7年,从无到有,科技考古研究院已拥有7个方向的实验室,其中同位素分析实验室、古DNA研究实验室在国内居于领先。
稳定同位素分析实验室。
【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今年3月,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复旦大学合作发掘的两个项目“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及“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入选,实现历史新突破。
悠悠西垂,甘肃礼县是秦人的发祥地。四角坪遗址整体呈中心对称,每组建筑之间又呈轴对称,层级分明、秩序井然,具有极强的礼仪性。“挖到第二年,我们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复旦文博系教授王辉说。
四角坪遗址。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专家推测该建筑群很可能是为秦始皇西巡准备的祭祀场所,是秦从王国向帝国转型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统一国家形成初期的风格和气魄。这一建筑格局深刻影响了汉代德阳庙、王莽九庙,甚至后来天坛、地坛的建筑风貌。
霍州窑位于山西霍州陈村,地处汾河西岸。霍州窑是元代时期全国唯一生产细白瓷的窑场,其生产的细白瓷有着比芝麻更细微的支烧钉痕,器形和审美皆引领了社会风尚。尽管霍州窑在明代文献中有所提及,但因为缺乏考古系统发掘,世人对其产品面貌的认识不甚清晰。
此次联合考古出土了大量产品残片和窑具,向世人呈现了一个全新的霍州窑。参与挖掘的复旦文博系教授刘朝晖认为,这刷新了对北方白瓷的认识,元代霍州窑代表了当时全国精细白瓷的最高水平,证明了其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元代细白瓷高足杯。
发掘现场也成为复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学生的课堂,这次经历让考古学专业2021级博士生戴若伟感叹“更可观、可感地理解陶瓷,理解器物所在的‘语境’”。
过去,上海在“田野考古”方面的资源和积淀相对较少。2019年对于复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而言,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获得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此前上海只有上海博物馆一家有此资格。这意味着,从此可以独立进行田野考古,掌握第一手文物材料。
5年间,从“龙泉窑考古学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到第一份考古调查报告《丽水保定窑址》出炉,从宁夏贺兰县苏峪口西夏瓷窑址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再到两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复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原来的短板“田野考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培养博物馆学研究生全国最多】
我国博物馆总量从2000年的1397座已发展到2023年的6833座,博物馆事业大有可为。
复旦文博系的博物馆学专业拥有全国高校最多的科研平台,目前培养的硕博研究生数量居全国之首。2017年以来,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复旦博物馆学专业排名全国第一,202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共3家)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录。
复旦文博系主持了多个全国文博行业标准的编制,以及上海等10余个省市博物馆发展规划的编制;策划设计了全国70余个新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主持了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等20余个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和观众评估。
“有探索精神、有创新意识、有责任心,能将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好。”这是上海博物馆作为用人单位对复旦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策展团队主要为复旦文博系2021级本科生。
复旦文博系注重培养学生“一毕业就能上手”,目前有几十个博物馆学教学实践基地。他们跟踪国际博物馆发展趋势和博物馆学研究前沿,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不仅与全球最大的博物馆群美国史密森博物馆、美国最早设立博物馆学专业之一的乔治华盛顿大学、专业排名欧洲第一的英国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学院,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交流;还与美国最著名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公司Gallagher & Associates、日本最大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公司乃村工艺社等建立合作关系。
2018年,复旦文博系升级为独立的院级系。
四十不惑。“作为复旦新文科的一面‘旗帜’,我们任重而道远。”复旦文博系主任郑奕教授说。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古陶瓷修复 图片来源:复旦文博系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