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作者王迩宾


《不虚此行》

褚夫玮 著

作家出版社

展读诗人褚夫玮的诗文集《不虚此行》(作家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能读出他的赤子真情,读出他的人生感悟,读出他的童趣童心。作者在书中“不虚此行”地一路走来,留下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是人生跋涉的足迹,是一片立体而丰富的内心天地。

一条采掘不尽的诗意矿脉

读完褚夫玮这部诗文集,我自心底冒出了这样的想法:时至今天,世事纷繁,诗人的趣味倾向变得复杂了,但不被世相烟雾所迷惑的,仍然是诗中的“诗缘情”“诗言志”这些诗学重要内涵。夫玮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着比较深刻的体验,自然对乡情、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表达就格外深切。这些深切的情感犹如从家乡流淌到京城的运河水,悠悠不绝。

新的时代赋予了乡情或乡恋新的意义,这种乡情或乡恋虽然也是远走他乡所滋生出的怀念之思,但这个远离的家乡,可能是乡村,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区域或者是一种心灵中的原乡。夫玮所远离的家乡,就是一座曾经盛产煤炭的城市,他沿着诗的情感矿脉深挖细掘,写出了《故乡的小河》《幼年时光》《童年时光之弟弟出生》《奶奶家的麦场和姥姥家的锅台》等关于出生地的回忆诗文,收获了丰富的精神矿藏。在诗歌《京都在前,故乡在后》中,他这样书写当年从家乡到北京的所思所想:“怀揣匡衡凿壁偷来的亮光/壮起毛遂当仁不让的胆量/揣摩墨子仁者之心和谐之道/盘起兰陵笑笑生的花花心肠/一路向北,一路向前/直达永定河畔华夏的心脏”。由此可见,他是携带着家乡厚重的文化积淀来到北京的,这种厚重的文化积淀让他与家乡一直延续着精神上的链接,并成为了他思想情感的营养。在这首诗里,他还提到了家乡历史名人对他的影响:“奚仲的车轮/让你辗过一道道坎坷和泥泞/鲁班的机巧/让你避开步步惊心的陷阱/滕公的智慧/让你跋山涉水中一路前行/兼爱和非攻/让你彼此成全还能另辟蹊径”,他确信,是这种“故乡的传承/让你及达一座又一座山峰”。由此,我能感受到家乡的文化烙印在他工作、生活不断前行时的重要作用。在散文《故乡的小河》中,他也书写了这种浓郁的乡情,让一条故乡的河水掀起了情感波澜:“这时候,你感觉有一条碧绿的河水正柔软地抚摸你远离家乡的伤痛。在异常酸楚的慰藉之中,你总是感到背后有一双幽怨万端的眼睛,正柔情似水地目送你再次远走他乡。”只有远离家乡的人才会有这种伤痛,那是情感与故土的碰撞所发生的火花,是一种“局外人”无法感受到的特别体验。作为诗人,夫玮是幸运和幸福的,因为他有一方深恋的故土,故土驮着他,也足以助力他作精神的远行了。


亲情也是夫玮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妻子、女儿,在作品里都流露出了真挚、细腻、丰沛的情感,这种情感透出了人性光芒,也温暖了读者。作者有一篇散文《幼年的时光》,清晰地录下了父母护送他到矿务局总医院看病的情景,写得令人动容。作者在篇末感叹道:“要不是宝宝想探究我的幼年,我还不知道我的‘折腾’,让爸妈受了那么多的意外之苦!还有多少我记不得的‘折腾’,让老爸老妈心如刀割啊!”作者能体会到父母的心如刀割,我相信作者也是心如刀割的啊。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情和泪:“为了一个北京宝宝,年近不惑的我又‘折腾’到京,把爸妈留在了千里之外的老家,别说孝顺了,标准的‘坑爹’‘坑妈’呀!”真挚的情感完全从心底喊出,没有一点粉饰和矫情。同样令我感动的还有散文《童年时光之姥姥家的锅台》,作者描绘了最后一次看望姥姥时的感人情节,临别时,作者写道“我看出姥姥依依不舍的深情,这种情让我后悔了很多年,耿耿于怀,难以忘怀!她去世前难得的清醒,我竟然匆匆离去……真是应了民间一句俗语,我是一条姥姥喊不回头的狗啊!”这“不回头的狗”里,有自责,有遗憾,有痛苦,有泪水。全文在这里戛然而止,深情的余韵却令人久久回味。

夫玮还写了许多反映妻女之间亲密情感的诗文,文本类型有诗歌、散文、儿歌、侧记等等。书中也收录了一些妻女的作品,内容丰富、新颖。这些诗文充满了对亲情的珍重,也将温馨的家庭小世界艺术地彰显出来。我以为《不能因为疾病影响前程》,是这类诗中较为典型的作品,此诗不仅体现出生病的父亲对女儿的无私父爱,而且也展现出父亲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担当。诗中语句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这也正符合古人所谓“有涵藉”、“带情韵以行”的要求,它天机自然地融汇于社会与个体生活书写的整体意境中,作者写道:“因为你的出生/我买了房子/房子不大/但能让你清晨多睡几分钟/因为你要上学/我买了车子/车虽不豪华/但能跑遍帝都的全城/学校下课的铃声/催着我们满城去找课外的课程/让家长们像无头的苍蝇/无数的车辆在马路上穿行”。“我不能生病/女儿,不能因为我的疾病/影响你今天的课程/女儿,我不能生病/不能因为我的疾病/影响你今后的前程”。作者同许多公职人员一样,除了工作压力之外,贷款压力,子女教育压力等等,犹如大山一样压在肩上,“让家长们像无头的苍蝇”。诗中那一声声无奈的呐喊:“我不能生病!”读了令人心酸。

家庭作品研讨会,是一种和睦亲情关系、提高写作水平很有效的学习交流方式。他们家庭举办了6次这种研讨会,生动活泼,成效显著。研讨会讨论的作品,也多是与亲情有关的诗文,如夫玮《童年及以前的时光》,妻子殷敏的《甘蔗》《童年的屋》,女儿褚天舒的《一家三口》等篇什。这其中夫玮“童年的时光”系列散文,记述的都是作者少儿时亲历的情感或美好记忆。亲情的记忆仿佛给我们开掘出一条情感的河道,让我们逆着时光的河流回溯历史,感受情感的叠浪涌动。殷敏的散文《甘蔗》,虽然是家庭研讨会的作业,但情感深厚,绝不是匆忙当中的应景之作,看得出来,这载着她多年的思想和艺术沉淀,也载着她无法忘记的思念之情和沉痛印记,读后让人久久难忘。夫玮对这种家庭作品研讨会的期望是:“如果我们能够把研讨会坚持下来,一年、两年或者更长,研讨会就是我们成长的阶梯,作品保留下来,就是我们成长的脚印。不久的将来,咱们就可以共同出版《家庭作品》……”著名作家、军旅诗人贺茂之将军在序言中对此赞誉有加,他说:“而今预言实现:《不虚此行》横空出世!从第一次研讨会到第六次,四年的时间,同学们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家庭作品研讨会上的同学,变成了书中的作者,不也是平中见奇吗?”显然,是亲情催生了家庭作品研讨会这种温馨的形式,这种形式又促使亲情更加浓厚和温馨。


爱情,也是夫玮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他写了许多爱情诗,在发表出版之前,很少被人所知。“我喜欢写情诗,献给/心心念念的女神,但/不知道送给谁合适/远方的领导,身边的同事/不知道我在偷偷写诗,都认为/我很正经,显然与诗人毫不相干”。(《女儿看不上我的诗》)他的爱情诗最触动我的是“真情”。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也就没有掩饰,将感情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也是许多诗人都有的习惯做法。请看《骨子里的爱情无法躲闪》中的诗句:“无视意外相逢的困惑/拒绝内心无言的呼唤/总也挥之不去/心头身不由己的思念/所有刻意的遗忘/已是在所难免的徒然/骨子里的爱情你无法躲闪”。思念的美好与痛苦、温馨与困惑,这些矛盾心理都在诗中真切地倾诉了出来。他的爱情诗美好、纯正、本色,没有神性、悲悯等“大词”的空洞口号,也没有时下“性诗”的丑陋和粗鄙,让诗情一直沿着健康、明朗、真诚的区域向前流动。这种艺术的真诚,也缘于他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他在自序中说:“虽然前半生跌宕起伏,但我仍保持初心与本真,坚守人生正航道……”这些诗歌就是作者初心和本真的再现,就是他一直坚守的诗歌创作的正航道,也是他不虚此行的人生道路上的美丽风景。

篇什佳咏中的绚丽光芒

诗歌是哲学和人生感悟的回音壁,回音壁上回荡着的是人生复杂经验的反射。在本书中,我听到了从回音壁上传来的或低徊或昂扬的吟唱,或者说我体会到了那种心灵的感悟,它带给我更多的是理性上的思考与回味。首先,我感到身处闹市的夫玮在“时尚”“潮流”或“物欲横流”的喧嚣中经常是孤独、无奈的,他在宁静中默默与诗对话,歌唱来自生活的美好,咀嚼逆境带来的孤独与无奈。《孤独》《荒原》《晚霞依依》等篇章,都如一幅幅作者身在其中的艺术画像,反映出作者这种心志和生活状态,比如在《荒原》中,他写道:“一缕无依无靠、无寄托、无归宿的孤魂,游刃八极,漂泊在一片空旷的荒原。没有温柔的目光洗涤你;没有温暖的太阳抚摸你……不再有宜人的三月,盛开朵朵鲜艳的桃花;不再有醉人的九月,挂满累累硕果。”在《晚霞依依》中,他也写了这种孤独:“空旷的足音扣响破碎的记忆,沿着那条熟悉的小巷,我走向陌生。……一轮残月之下,有走不完的孤独。”除了孤独,他常常也深感人生的无奈:“无奈/总在意料之外/偷偷地徘徊/趁你不备/便一刀袭来/无时不在的无奈/藏身岁月之中/已袭入你的百脉/无奈像居心叵测的魔咒/成为你修行中的障碍……”(《无可奈何》)有时孤独、无奈已到了极致,但是他还有梦,他听到了来自远方的绿洲和内心里清泉的召唤:“即使跋涉是命中注定的徒劳;即使汗必白出,血必白流;即使等待是永不可企及的幻象;你始终坚信有一块迷人的绿洲,在前方、在远方、在你心灵的深处;还有一条妩媚的清泉,柔美地抚慰你的疲惫。”(《荒原》)作者心中一直有着一个美好的彼岸,在孤独无奈的大海里,他撑起了帆船,在向着彼岸靠近:“愿景在天上的时候/是一道绿色的彩虹/经风见雨/才会出现/……愿景在海上的时候/是一条古老的帆船/乘风破浪/奔向彼岸”。(《愿景》)帆船是古老的,它更需要水手的经验、毅力和勇气。那风浪也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吗?


此外,书中夫玮一家三口的随笔,对我也颇有启发,我以为对读者也会有启迪心智的积极作用。夫玮的随笔《而立之年的感悟》,虽写于青年时期,但其中的观点依然见地深远,他针对生存压力、发展压力接踵而至的现实,发问道:“我们有没有足够的智力和能力的支持,来应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数年以后,我们还是不是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才?”这看似一个普通的问题,实则关系到人人的利益和未来,当然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未来。作者以切身体会,自信地说道:“活到而立之年,终于明白了、领悟了、澄清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关于人生的道路问题,我从来不曾如此耳目清晰,从来不曾这么亮亮堂堂地直面人生。已过‘而立’即将‘不惑’的我,便自以为可以大言不惭放言一番了。”接下来,他的回答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小富而不能安,钟情而不能息,大贵而不能止。发展的结果也许是有限的,发展的道路却是无限的,要把无限的努力投入到有限的生命之中。”作者所言极是,人每天乃至一生所要做的事情,一方面是改造客观世界,一方面不就是发展自己,提升素质和境界吗?夫玮的这一看法,在殷敏的随笔中也给予了重申和补充,她在《你需要心灵鸡汤吗》一文里,结合自己考研经历,说明人不应拒绝一切精神营养的吸收,哪怕是被大家定义为心灵鸡汤的作品:“心灵鸡汤在人生的困境中能够帮助我们,给予慰藉。当然,鸡汤是需要选择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鸡汤,不适合自己的就是毒鸡汤。就像食物,在饿的时候食物是美味的。”这种看法,在她的随笔《平凡的一天》里也用实例给予了进一步阐释:“每天感悟一点点,每天成长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人生就会越来越充盈。”褚天舒的作品也是浸染着父母的影响,诚实地记录了她一步步成长的足迹和所思所感,比如《没有做到完美,也值得》,写了她在一次演讲比赛中的失误,她以为,失败也是人生成长路上需要经过的一段路程,失败中的教训,不也是人生成长所需的营养吗?这又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一家三口的诗文,用切身的感悟和情感相互激励着、温暖着,也相互陪伴着一路走来,我相信对那些在浮躁中和重压下的困惑的心灵也会有所慰藉。

用诗意的芬芳弥漫孩子的童年

夫玮给女儿写了许多儿童诗,这些诗题材较广,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节奏明快,可读可唱,是他诗歌创作和创新子女教育方法的又一收获。说起儿歌创作的原因,褚夫玮在《自序》中是这样说的:“女儿小的时候,奶奶开始教她拍手歌,‘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伙打老虎’,小区门口投币摇椅也传出‘你拍八我拍八,八人八马往前杀’……我当时就吓了一跳,杀气如此之重的儿歌,让女儿吟唱不太合适吧?于是我就开始为孩子写儿歌。”他写儿歌是从有益孩子心智成长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儿歌弘扬童真和追求向善,寓教于诗,从而净化孩子的心灵。当然他是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用孩子熟悉的语言,以孩子天真的心态来创作儿歌的,比如在孩子幼儿期,他创作了《拍手歌》《姥姥家院子大》《小雨伞》《小童车》《宝宝爱洗澡》等一批幼儿诗,这些诗侧重的是“寓爱于诗”“寓夸于诗”,其次才是“寓教于诗”,让孩子乐意接受,请看《我家宝宝爱洗澡》:“……小宝宝,爱洗澡/给她洗澡妈妈笑/常洗澡,样儿娇/讲卫生,身体好/虫不叮,蚊不咬/天天都睡安稳觉。”“小宝宝,爱洗澡”,开头就有表扬的意思,“给她洗澡妈妈笑”,也是一种间接的赞美。整首诗都是鼓励、赞美、关爱,彰显了儿歌“寓教于乐”的功效。孩子稍大一些后,有了一定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行为,原来的幼儿诗显然不适应了,作者又创作了一些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适合学龄前儿童诵读的童诗,比如《春节坐火车》:“下地道,上台阶/排好队,等火车/火车开动嘟嘟嘟/空位先让老人坐∥……车外寒冷下飞雪/车内温暖乐呵呵/我为大家唱儿歌/他们夸我花朵朵。”该诗不仅写了作者和女儿乘火车的经历,还写了孩子接触社会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儿歌的价值也在这里体现了出来。孩子上学后,他又创作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儿歌,比如《背起小书包》:“背起小书包/我们去学校/每天起得早/天天不迟到∥走天桥/过地道/人行横道线/安全忘不了∥到学校/多求教/学习有诀窍/勤奋加动脑∥学习好/不骄傲/德智体美劳/样样都不少∥学习为祖国/争分又夺秒/老师都夸我/是个好宝宝。”这首诗讲了上学纪律、出行安全、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习目的等五个方面内容,都是小学生需要了解的关键事项,易懂易记,健康向上。这种儿歌,不是为了发表,只是为了让女儿阅读和背诵,目的在于启发和规范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思考,给孩子的成长增添温暖、智慧的底色。


情趣让夫玮的儿歌具有了可读性和感染力。这其中想象和形象如诗中的翅膀,将情趣舞动起来,给人以图画之美和鲜活之美。因为儿童最喜欢想象以及形象的事物,作品容纳的想象和形象因素越多,揭示出来的情趣就会越浓,也就越能受到儿童喜欢。例如孩子看到花枕头,就会想象它是小动物,它不哭也不闹,天天还会对着她笑,《花枕头》就是这么写的:“小小花枕头/天天对我笑/不吃也不喝/不哭也不闹”作者还说:“小小花枕头/模样长得俏/我俩感情好/天天都抱抱。”再如,《小雨伞》也是作者从儿童心理角度想象出来的儿歌:“小雨伞,顶儿尖/哪儿雨天哪儿见∥小雨伞,圆又圆/大雨小雨围它转∥千雨万雨连成线/千伞万伞连成面∥无论下雨和阴天/伞下都是艳阳天。”由于小雨伞是圆圆的,所以大雨小雨都围着它旋转,在这幅美丽的画面里,伞下出现了“艳阳天”,诗的情趣就在这些想象中产生了。除想象之外,形象也是构成夫玮儿歌情趣的重要因素。这些形象,迎合了儿童活泼好动、处处好奇的心理,在儿歌中呈现出一种鲜活的动态之美。如在《姥姥家院子大》中,作者写道:“院子大,都有啥/让宝宝数一数,查一查/一只花狗来看家——汪汪汪/两只小猫在吃虾——喵喵喵/三只山羊吃青草——咩咩咩/四只小鸭跟妈妈——嘎嘎嘎/五只白鹅在唱歌——啊啊啊/六只母鸡蛋儿下——咯咯哒/七条小鱼忙戏水——哗哗哗/八只兔子吃萝卜——咔嚓嚓/还有院外大青蛙——呱呱呱……”这些惟妙惟肖的动物声态,十分有趣可爱,这也是儿童与小动物亲密和谐关系的写照。夫玮不仅把儿歌视为陪伴孩子成长的伙伴,而且把儿歌看作照亮孩子征程的点点星光,希望诗意的星光点燃孩子火红的未来。

正如书名所言,褚夫玮一直在不虚此行的路上行走与追寻。读他的诗文,就是在回望他一路坚实行走的风景,风景中的情感令人感动,画面里的沉重令人叹息,诗意里的童趣令人回味,在其中你可以看到他内心清澈蔚蓝的天空,可以看到热血一般激情澎湃的海浪,可以看到他沉稳淡定得如同成熟的谷穗,可以感觉到那真率、纯粹的童心。它吸引着你跟随他的脚步,一起感悟真情,体会人生,回味童真。那脚步是一路虔诚的跋涉与追寻,是书中一字一句坚实行走着的远方……

作者简介

王迩宾:著名作家、诗人、诗评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出版诗集多部,曾获山东省十佳青年诗人奖,诗集获山东省第九届对外传播奖一等奖,诗歌获《诗刊》《诗选刊》中国西柏坡端阳诗歌节征文一等奖。

作家出版社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购买链接


《不虚此行》

褚夫玮 著

作家出版社


排版:邓 宁

编辑:刘 林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中国的佐罗”童自荣:好玩,八十了,八十而已

新书推荐 | 《人活起伏:欧阳修》:《百家讲坛》主讲人、千万粉丝知识博主何楚涵,带你走近北宋“文坛一哥”欧阳修

新书推荐 | 《在伊犁》:王蒙“新疆叙事”经典代表作,深入了解新疆伊犁多民族聚居地的地域风情、民俗文化、人文特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