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草书,只围着张旭和怀素,未免有点单调,实际上,若把眼界开阔一些,后世的黄庭坚、王铎、祝允明,非常值得世人学习,特别是黄庭坚的草书,继承“尚意”理念,根据前辈的基础再次创新。
他采用“震颤笔法”,突破空间和线条的束缚,笔笔一波三折,字体起伏顿挫、姿肆纵横,体势十分奇崛,并且黄庭坚着墨枯涩,运笔偏缓,风韵苍劲古雅,一别唐人的圆融连绵,极具动势和冲击力。
相比张旭、怀素的烟雾感,这种大开大合的峻拔、震荡之风,更加令人震撼,比如元符三年(1100年),他写的《诸上座帖》,堪为1000年来“最霸气”的一幅草书,张旭、怀素也无法匹敌。
此帖为好友李任道录写,全卷共计447字,线条波折飞动、奇异雄伟,用笔快慢相间,时而潇洒骏逸,时而凝重坚实,字字精准从容,饱含弹性和张力,看似跌宕穿插,犹如巨浪拍案,实则内心质朴、娴雅,可谓意韵无限。
刘敏中曾称赞其字:“浩浩乎如行云,倏乎如流电如惊蛇如游龙,意态横出,不主故常,当使人心动目眩而莫知其然也。静而察之,无一画之违于理。
这幅《诸上座帖》一直递藏有序,乃是无价的“艺术珍宝”,清代乾隆珍藏,末年流散宫外,张伯驹几经周折,寻到真迹,用10万大洋购回。
当时这个价格,能买10套四合院,1995年无偿捐献,现藏北京故宫,禁止对外展出,然而如此精妙的作品,却因当代学者的基础偏差,少有人能参透。
幸好我们深入研究,总结每个字的技法要点,以及书写技巧,之后进行复刻,全卷加入详细分解,帮助大家正确、高效的掌握,我们分析第一句,内容是“诸上座为复只”。
第一个“诸”字,左边的竖画,分段调锋发力,形态波折起伏,这种方法可以深化墨色,使其力透纸背,筋骨更加夯实,而“上”字,则是起笔之后,入纸迅速调换笔锋和回锋,因此开头会有一个小角。
“座”字的结构险绝,左边分布疏空,右边排布紧密,而后通过笔画的走向和势态,巧妙维持平衡,十分富有趣味,后面的“为”字,调峰不断蓄力,有锯齿状的波动,“复”字和“只”字,则是体势的疏密对比,凸显艺术灵动感。
当然,我们推出的黄庭坚《诸上座帖》,不仅具备独家精解,还是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以及注释内容,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真正学到古人技法,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