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

回眸2024

“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通化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平稳发展


耕耘“三农”沃土,收获累累硕果。 回望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通过抓产业、改环境、落政策、提效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黑土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2024年,全市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8.19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6.2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8.1万亩。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通化市农科院审定新品种24个,研发的水稻优质品种“通系943”“通禾861”分别获第五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通育271”“通禾8501”包揽2024年吉林省水稻高产竞赛第一名、第二名,系全省唯一获奖的两个品种。

据统计,2024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80万亩,粮食产量迈上29亿斤新台阶,达到29.08亿斤。

农特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持续加强。全市上下围绕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创新探索“好林+好种+好法+好品牌=好人参”的林下山参发展体系和“良田、良种、良法”的园参发展路径,加快推动通化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启动实施肉牛饲养、屠宰跨越行动,预计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30万头、屠宰加工量达到1.6万头。加快推进通化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通化“圣昌、奥禾、辉庆”三户企业被评为吉林省鲜食玉米优质企业,全市鲜食玉米发展到17万亩。“辉南大米”入围“世界稻米地理标志(县域)品牌榜(100强)”,“柳河大米”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通化鲜食玉米、黑木耳、东昌红参、桑黄等7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总数达到14个,居全省第2位;“柳河大米”“辉南大米”“通化人参”“通化蓝莓”被评为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数量居全省第1位。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有效提升。利用冬春农闲时节,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培训高素质农民476人,各类农业从业人员82235人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培训农民合作社带头人3182人、家庭农场带头人1974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优选出适合全市区域种植的29个主导品种和27项实用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63.5万亩。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48.9万元、补贴机具1208台、受益农户1115户,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



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制定《2024年度通化市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十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18个“百村示范”村、72个“千村美丽”村全部完工,累计建成“百村示范”村40个、“千村美丽”村300个。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5610万元,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新改建农村公路64.2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8%。稳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争取改厕资金507.46万元,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053座。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制定《2024年通化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通化市促进农民增收“七项行动”方案》,确定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工资性收入突破、财产性收入扩量、转移性收入提升、稳粮保价促增收、林下产业促增收、乡村旅游促增收”等“七项行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92元、同比增长7%;预计全年农民收入实现19396万元,同比增长6.5%,连续第七年实现“两个高于”。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一年,在通化这片土地上,一项项特色产业茁壮成长,一座座村庄展开美丽画卷,一张张笑脸诉说幸福蜕变……未来,通化市将继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奋力绘就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图景!

记者:郭润卿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杨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