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退休金的发放打破了职业的界限,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律师、医生,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数额相同。这个政策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它确实存在,并且已经连续15年位居亚洲养老制度之首,成为全球养老公平的典范。

新加坡的退休金制度是这样的:55岁退休的人每月可以领取约合人民币6000元,60岁退休的人每月可以领取约合人民币7500元,而65岁退休的人每月可以领取约合人民币18000元。这种平等的退休金制度背后,是新加坡政府对收入差异的一种独特理解:年轻时的收入差异已经体现了工作价值,退休后,所有人都不再创造社会价值,因此退休金应该平等,以保障基本生活为核心。

新加坡实现退休金平等的关键在于其公积金制度。在职时,员工需要将工资的20%存入公积金账户,雇主则需要为员工额外缴纳17%的公积金。这些资金由政府通过中央公积金局交给国有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年化收益率可达6%至14%。这样的投资回报最终会返还给公民,提高他们的养老金水平。这种模式意味着新加坡的退休金不是“年轻人养老人”,而是“年轻时的自己养老年的自己”,既避免了代际矛盾,又让每个人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有更多的掌控。

这种制度是否真的公平?在许多国家,高收入群体退休后的养老金远超低收入群体,这容易引发社会不满。新加坡的退休金平等原则有效地避免了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最低标准的退休金已经足够覆盖日常开销,而最高标准也不会过于夸张,确保每个人都能老有所依。由于退休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储蓄和投资收益,政府财政的压力也大大减轻。

然而,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年轻时缴纳的公积金更多,退休后却只能领取与低收入人群相同的退休金,可能会感到不公平。新加坡通过“在职高收入低税率”的方式来弥补这一点。也就是说,高收入者在职时已经享受了更高的生活质量,退休后领取平等的养老金,反而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新加坡的退休金制度虽然令人羡慕,但我们能否完全照搬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推行强制储蓄投资回报的公积金模式,缩小退休金差距,减少社会矛盾,推动养老金制度的透明化和可持续发展。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之所以能赢得公民信任,在于其高度透明的管理模式和长期可持续的投资收益。我国可以加强对养老金管理的监督,增加透明度,让公众了解养老金的去向和收益,增强信心。

在我国,普通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金往往仅能勉强维持生活,而高收入职业者的退休金却远超日常需求。这种差距不仅让低收入群体感到失落,也不利于社会的长远稳定。新加坡的模式虽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们,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退休金的核心目标是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而不是延续在职时的收入差距。真正的民生幸福,不在于追求绝对的财富,而在于实现公平的养老保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