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在阔别故土四十多年后,阎锡山的儿子阎志惠回到了山西老家。

在看到熟悉的房屋后,他忍不住流下了热泪。父亲在临终前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重回大陆。

如今他重回故土,也算是了却了父亲生前的一桩心事。



然而,就在他刚想进入故居好好游览一番时,一旁的售票员却直接将他拦下了:“同志,请先买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时隔这么久阎志惠才回到老家?



波澜一生

阎锡山原本是山西五台县人,与徐向前元帅是老乡。后来由于家中投资失败,他随父亲为逃债来到了太原。

那时正值清朝末年,正是天下局面大变之时。胸怀大志的阎锡山决心成为搅动风云的第一人。



于是他来到武备学堂学习,之后又赶赴日本,考上了陆军士官学校。从此,他便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在此期间,他与孙中山先生相识,并对民主共和思想产生好感。之后,他加入同盟会并回到山西,准备响应“南响北应”政策。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率领起义军攻占太原城,推翻了旧统治,被推选为山西都督。

此后,山西的大权便一直紧紧攥在他的手中。一直到1948年,解放军发动了太原战役,阎锡山才离开这片他奋斗了大半生的故土。



在他主政山西的这38年的时间里,他曾担任过北洋政府督军、山西省政府主席,一直都是割据一方的实力派人物。

但即使他手中握着诸多雄兵强将,实际上他却并不好战。



除了在1930年,他联合冯玉祥与老蒋打了一场中原大战。其他时候他都尽量避免战争,并将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山西的民生建设和经济发展上。

在他的治理下,山西也出现过一段极其稳定繁荣的局面。



但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思想里依旧保留着旧社会的气息,始终想当“山西土皇帝”。

这也是他为何始终不愿与我军握手言和的原因。

1948年,我军以横扫千军之势,将太原围得密不透风。情急之下,阎锡山一路逃到了南京,然后又到了广州。



最终在1949年12月8日,他随国民党政府流浪到了台湾。此后,他再也没能回山西老家。

在初到台湾时,他和所有国民党将领一样,始终坚信着国军能“卷土重来”,反攻回去。



面对内部士气低迷的情况,他多次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总结在大陆失败的经验教训,并鼓励众人要学会“卧薪尝胆”,静待时机。

阎锡山想要大干一番的斗志极其高昂。殊不知,此时的老蒋正在思索着该怎么撤掉他。



凄惨的晚景

由于“中原大战”的前嫌,让老蒋一直对他心怀芥蒂。如今他们共同的敌人已经没有可能战胜,那老蒋也就没有留着他的必要了。

早在国民党来台之前,老蒋便已经下野,由李宗仁接任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代总统”。



但后来李宗仁并未跟随老蒋来台,而是去了美国。可以说,如今“天高皇帝远”,而作为行政院长的阎锡山便成为了国民党的第一人。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老蒋名义上为“卸任”,实际上从未放权过。

对于行政院的工作,他更是处处过问,从未将阎锡山放在眼里。



1950年,老蒋为了彻底赶走阎锡山,便借着他的名头开始进行改组。

经过一番调整后,行政院的重要人员全都换上了老蒋的心腹,而阎锡山的人马则全被解除了职务。

这样一来,他这个行政院长也成为了有名无实的虚职。



不久后,老蒋重新复职。阎锡山知道,老蒋已经将自己视为了眼中钉,若是自己再不识时务,恐怕小命不保。

于是他主动向老蒋提出辞呈。离开时,老蒋还面露不舍,结果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让陈诚顶替了他的位置。



阎锡山此刻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国民党的处境。只是没想到,他做了半辈子的“土皇帝”,到头来却得了个处处惹人嫌的凄惨晚景。

不久后,他搬到了菁山隐居。这里位置偏僻,不仅没有电灯、电话和自来水,而且连条正经的公路也没有,完全是个名副其实的深山老林。



阎锡山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对生活条件也不再有什么追求。

之后,他便带领几个副官在这里开垦出一片荒田,修建了一座草庐。虽然简陋,但也乐得自在。



然而,没过两天安生日子,岛上便刮起了台风,草庐也遭到了毁坏。

有一天,屋里漏水很严重。他的副官便在床头吊了一把伞,让他凑合了一个晚上。

日复一日,阎锡山开始思念山西的老家。



无尽的思乡之愁

老家的窑洞虽然也很简陋,但却冬能御寒,夏能避暑,就算是遇到敌人的轰炸机也不怕。

或许是为了抵御台风,也或许是解思想之苦,阎锡山按照老家窑洞的样子,又重新建造了5间房。



后来,他又在房前开辟了一个小农场。白天他便窝在窑洞里写作,累了就到农场里锄草种地,颇有一副悠然自得的意味。

有一次老蒋过来探望他,发现他竟然真的像农夫一样不问世事,只一心隐居,于是便慢慢消除了对他的戒心。



老蒋本想将阳明山上的一栋别墅送给他居住,但却被他拒绝了。

按理说,阎锡山是国民党的老资格,也是不甘寂寞的人。可除了老蒋依照礼节去拜访过他几次外,竟然没有人再去看望他。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他带来台湾的嫡系部队很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往日在国民党树敌太多。

他与老蒋进行过中原大战,与政学系争夺过西南的政权,还与白崇禧争过“国防部长”一职……

因此,他晚年时门庭冷却,无人问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况且那时他与家人的关系也不太好,他的儿子都生活在美国。

当初他辞职后本想去美国与儿子定居,但老蒋不允许这个政敌离开自己的视线,所以这件事也就作罢。

在余生的几年里,他便一直待在菁山著书立说。



1960年,刚写完《三百年的中国》没多久的阎锡山,突然腹泻不止。副官连忙将他送到医院。

医生在经过一番救治后,依旧没能抢救过来。5月23日下午,阎锡山永远地停止了呼吸。



他离世时家人并未在身边。他的五个儿子,走的走,早逝的早逝。

原本最与他亲近的五儿子阎志惠,也因为爱上了自己的寡嫂而不被他接受,之后两人便断绝了父子关系。



后来,阎志惠便带着妻儿到了美国,以开大货车谋生。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时,他因为身上太过拮据,买不起飞机票,没能见父亲最后一眼。

得知父亲临死前还在记挂着故土,阎志惠心中也萌生了回山西探亲的想法。



直到八十年代,大陆号召海外华侨回国探亲,阎家的亲戚才开始陆续回到山西。

1992年,阎志惠终于从美国飞回大陆。

等他见到阔别几十年的忻州老宅后,立即回忆起了儿时与父母家人在一起的场景,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就在他想进去好好参观一番时,旁边的一个女士突然上前道:“同志,您要先买票才能进!”

阎志惠大吃一惊,他这才看到大院的门上挂着一幅“晋北河边民俗博物馆”的标志牌。



原来阎家的故居已经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阎志惠没想到自己回老家竟然还要买票。随行人员见状,连忙上前替他解释了一番。就这样,阎志惠“免费”地回了一趟自己的家。



见到当地政府将他的故居修缮得这么好,阎志惠心中十分感动。

此后多年,他便经常回祖国游览。渐渐地,这个离家多年的阎家游子,也终于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

这也是对去世多年的阎锡山,一种迟来的慰藉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