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8年期间,国家涌现出许多英猛的抗日将领,他们出生入死,屡建战功,为中华民族独立的解放出巨大牺牲。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不仅有共产党人,而且还有国民党的要员,比如傅作义、杜聿明等等,当然还有被人称作“鹰犬将军”的宋希濂。
据悉,他曾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淞沪会 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滇西反攻作战等等,绝对表现出赤胆忠心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内战打响后,宋希濂作为黄埔学生,却追随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成了愚忠的国民党将领,确实也让人感觉不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宋希濂被俘后,他又做了自我深刻反省,赞成中共统一战线方针,积极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奔走呼号,再次重现出国家情怀的使命担当。
那么,从爱国热血青年到解放军的阶下囚,宋希濂到底都经历了什么?而他的晚年又是如何的呢?
宋希濂是湖南湘乡人,由于从小受救国思潮影响,成为积极上进的一个青年,不仅在学校内敢于讨论宣传和组织游行示威活动,而且还积极靠拢一些思想成熟的进步分子。
1924年4月,17岁的宋希濂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即参加了学习和操练。
然而当时的情形是,国民党与共产党有斗争,国民党内左派与右派也有斗争。
但宋希濂不希望国共两党出现纷争,并且对两党的政治活动也不感兴趣,认为自己考入军校就是为革命理想而来,就应该团结一致为中国革命而奋斗,于是就持中立政治态度。
不过这种政治态度,使得他后来在国共分裂之时终于右倾,倒向了国民党的阵营,当然,这也与蒋介石的拉拢分不开。
11月30日,宋希濂黄埔第一期毕业,随即被分配到校军教导第二团第四连任副排长,半个月后升任排长,不过那时的他在黄埔军校同学中显得平淡无奇。
1925年东征开始后,宋希濂第一次上了战场,起初心里非常紧张,但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接到攻击命令就敢猛冲猛打,到了第二次东征时,就开始表现出不俗的状态。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身为第二十一师营长的他身先士卒,先后率部转战赣浙,其勇猛精进的气概可圈可点。
后来,在蒋介石的推荐下,宋希濂奉派赴日本留学,几年后归国自然而然的留在了老蒋身边。
不久之后,宋希濂参加了中原大战,因战功卓著,调升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后又担任第二师第六团团长,成了蒋介石的一员马前卒。
1933年8月,身为第三十六师师长的宋希濂,率队开往江西,准备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由此拉开了他愚忠国民党的鹰犬之路。
这期间,宋希濂有一件事始终耿耿于怀,那就是他奉命枪杀了中共中央原领导人翟秋白。
那是1935年5月期间,翟秋白被羁押在第三十六师师部,等候处决。在此期间,宋希濂同瞿秋白有过一次谈话,尽管由于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不同两人不欢而散,但宋希濂对翟秋白发自内心的佩服。
因为蒋介石曾经让许多人过来劝降翟秋白,并以高官厚禄为诱饵,但都遭遇他的拒绝。
尤其当宋希濂奉命就地处决翟秋白时,这位坚强的共产党志士表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更是让宋希濂感到震惊。
虽然翟秋白被枪决后,宋希濂买来一口棺材将瞿秋白埋葬妥当,但他每次提及,都会痛悔道:“这是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其实宋希濂虽然为蒋介石卖命,但他也懂得大义情怀,或许就是“愚忠”二字才让其深陷其中吧!
1946年11月,宋希濂调任新疆警备总司令。当时,美苏在新疆的势力斗争十分剧烈,外蒙古也不断侵占新疆领土,导致新疆岌岌可危。
有一次,外蒙古军队突然向中国北塔山地区发起猛烈进攻,彼时宋希濂一面向国民 政府主席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报告,一面向北塔山地 区紧急增兵,指挥部队奋起反击。
然而此后一年多里,外蒙古军队多次发动挑衅行动,不过由于宋希濂预先做好了准备,敌人的阴谋始终没有得逞。
不过令人唏嘘的是,蒋介石在内战中却将宋希濂推入了火坑。
1948年8月,宋希濂被任命为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彼时国民党军已经摇摇欲坠,而程潜、陈明仁也致电宋希濂让他起义,但由于宋对共产党有恐惧心理,没接受他们的意见,最终在撤退过程中被俘。
起初,监狱中的宋希濂对解放军的态度非常恶劣,也极不配合。而从川西押解到重庆白公馆监狱 初期这一段时间,他一直以为死期快到了,更是表现出消极情绪。
不过,后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接见了宋希濂,使他感受到了共产党的人情味,并逐渐解除对共产党改造政策的怀疑,开始积极配合改造。
1959年12月4日,宋希濂因表现突出,作为首批特赦释放被释放。
可以说晚年的宋希濂过得非常不错,他出狱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正式参加了国家机构的工作。
除此之外,宋希濂还在空闲时间还写回忆录,并且非常自嘲的取书名《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可见他对自己的过往已经看淡一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宋希濂晚年还回忆了一件事,致使他非常感慨道:倘若当年那30万人真的撤到缅甸,后果真的无法想象!
原来,就在1949年5月下旬,中央军委调动部队实施进军大西南的战略决策,力图把国民党残留的胡宗南、宋希濂两兵团歼灭。
当时宋希濂与胡宗南商量,准备带领30万大军放弃四川、通过西昌进入滇缅,但蒋介石却因共产党的刺激“犯了迷糊”,坚决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下死命令要守住川西南。
直到我军门打狗之势已完全明朗,蒋介石才这猛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但为时已晚。
可以说这件事在当时来看由于蒋介石的顽固不化,导致宋希濂兵团在大渡河全军覆没,而他本人也被俘虏,但事后想想可谓幸运至极。
要知道,当时如果30万大军真的踏上缅甸之路,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意味着西南地区的和平解放进程将遭受严重阻挠,而且数十万将士将被迫背井离乡,远离祖国的怀抱,甚至可能陷入叛国的深渊。
如此一来,宋希濂可真就成了千古罪人,所以他才发出如此感慨。
1993年,86岁的宋希濂走完了一生,美国在纽约与世长辞。